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适应了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成为数字出版人拓宽视野和开展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料,也是当前国内关于数字出版最具权威性的实用读物之一。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学术资料;实用读物
2002年以来,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这对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强化出版产业的人才建设,健全出版产业的人才机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这两种出版业态的不断博弈,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机制开始独立形成。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负责人批示,要“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从业资格在互联网领域的全覆盖,且不可错过时机”。这代表了一种趋向,数字出版产业人才机制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强调,“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1]。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建设的指导性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亟需一部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出版专业著作。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正是这样一本数字出版专业著作。该书的编写汇聚了国内一大批数字出版学科的著名学者、专家,既包括对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有很深造诣的武汉大学教授,如方卿、徐丽芳和刘锦宏等,又包括对数字出版的管理工作和经营实践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的敖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傅祚华和云书网的潘瑛矗等。他们关于数字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都被《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采纳和吸收。该书成为当前国内关于数字出版最具权威性的实用读物之一。
一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的出版适应了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增长的需要。到2015年,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金额已达到2.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相关产业新增规模近万亿元。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的年度收入规模达2500亿元以上,比2012年增加31.25%,其中在各类业务板块里,增长最快的是电子书。从2006年至2013年,我国电子书收入每年平均增长78.16%。同期互联网期刊收入的增长相对平稳,每年平均增长12.69%;网络广告的发展非常迅速;基数较大的手机出版增长也比较快。网络动漫与在线音乐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表明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势头正劲。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已经不断跨越传统出版业的经营范围,通过自身鲜明的特色开始步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增长,呼唤指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数字出版理论不断创新。在此情况下,《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适时出版。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结合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版权资产管理的基本标准,对出版单位进行版权资产分级管理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阻碍我国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是我国数字出版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主要表现在用来规范著作权人、网络运营商及出版商之间授权活动的相关法律很不健全。一方面,部分出版商在未经授予出版权的情况下就将一些书刊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从而引发一系列涉及著作权归属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数字出版商在未与著作权人达成协议时就对一些书刊进行数字出版,从而给著作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书强调,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物版权的保护力度,完善《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期刊报纸的数字化运营应当严格依据标准来执行,加快建立技术认证的机制,严惩侵害版权的行为,多管齐下,切实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二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通过对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三种出版形态的数字化模式、现状和运作机制的研究,理性地分析和预测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该书还基于版权资产的非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增值性及社会性,详细阐述了数字出版的版权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适应了新形势下健全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机制的需要。该书吸纳和借鉴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数字出版产业管理,电子书格式发展探究,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学习研究,数字内容跨终端发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等方面拓宽了数字出版人的理论视野,成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一部理论著作能不能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既决定了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又切实体现了作者或编者的科研素养和学术水平。显然,在反映学术前沿成果这一方面,《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是值得肯定的。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数字出版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出版行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热情拥抱新技术,知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该书详细介绍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基本种类、主要功能及应用现状。此外,该书还明确了数字出版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特征、地位及作用,对数字出版的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关于数字出版系统的建设及使用,关于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和结构化管理均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偏低,大部分出版单位在近几年才开始探索。鉴于此,该书相关内容的指导意义尤显重要。
三
该书针对国际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提出要全力推动我国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两种出版业态的特色与优势。本书强调,产业融合发展必将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选择[2]。也就是说,出版业必须大力推进传统出版的技术升级,加快两种出版业态的融合步伐。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作为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只有如此,出版业才能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的限制,逐渐打破环境、资源和体制的制约;才能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逐步构建起出版产业新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模式,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最终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才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网络、数字等渠道优势,扩大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声音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该书提出,为了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这两种业态的融合发展,必须积极创新数字出版技术,实现内容优势与技术优势的有效互补,培育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该书对内容资源的加工技术、内容协同编辑技术、跨终端内容发布技术、移动出版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都有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这对普及数字出版的技术知识,增强数字出版人才的科研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结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加强搜索引擎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加快研发和应用二维条码技术,促进数字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完善数字版权技术,使出版物的版权得到规范化的保护。
该书还提出,出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实现各出版商之间联合,致力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共赢发展。这实际上指出了我国出版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向,那就是在充分发挥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借助数字出版的多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产业运作模式。该书关于数字出版合同、数字出版版权资产管理及产品分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介绍,对出版产业有效应对新时期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中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近年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产业技术标准亟须统一,发展模式不够清晰,数字版权保护缺失和利益分配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出版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该书中的相关建议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一书吸纳了学界关于数字出版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数字出版人拓宽知识视野和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贴近出版工作的实际,体现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成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对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出版,2015(8).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学术资料;实用读物
2002年以来,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这对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强化出版产业的人才建设,健全出版产业的人才机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这两种出版业态的不断博弈,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机制开始独立形成。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负责人批示,要“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从业资格在互联网领域的全覆盖,且不可错过时机”。这代表了一种趋向,数字出版产业人才机制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强调,“制定出版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新兴出版内容生产人才、技术研发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1]。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建设的指导性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亟需一部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出版专业著作。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正是这样一本数字出版专业著作。该书的编写汇聚了国内一大批数字出版学科的著名学者、专家,既包括对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有很深造诣的武汉大学教授,如方卿、徐丽芳和刘锦宏等,又包括对数字出版的管理工作和经营实践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的敖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傅祚华和云书网的潘瑛矗等。他们关于数字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都被《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采纳和吸收。该书成为当前国内关于数字出版最具权威性的实用读物之一。
一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的出版适应了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增长的需要。到2015年,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金额已达到2.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相关产业新增规模近万亿元。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的年度收入规模达2500亿元以上,比2012年增加31.25%,其中在各类业务板块里,增长最快的是电子书。从2006年至2013年,我国电子书收入每年平均增长78.16%。同期互联网期刊收入的增长相对平稳,每年平均增长12.69%;网络广告的发展非常迅速;基数较大的手机出版增长也比较快。网络动漫与在线音乐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表明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势头正劲。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已经不断跨越传统出版业的经营范围,通过自身鲜明的特色开始步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化增长,呼唤指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数字出版理论不断创新。在此情况下,《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适时出版。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结合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版权资产管理的基本标准,对出版单位进行版权资产分级管理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阻碍我国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是我国数字出版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主要表现在用来规范著作权人、网络运营商及出版商之间授权活动的相关法律很不健全。一方面,部分出版商在未经授予出版权的情况下就将一些书刊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从而引发一系列涉及著作权归属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数字出版商在未与著作权人达成协议时就对一些书刊进行数字出版,从而给著作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书强调,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物版权的保护力度,完善《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期刊报纸的数字化运营应当严格依据标准来执行,加快建立技术认证的机制,严惩侵害版权的行为,多管齐下,切实保护版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二
《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通过对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三种出版形态的数字化模式、现状和运作机制的研究,理性地分析和预测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该书还基于版权资产的非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增值性及社会性,详细阐述了数字出版的版权资产管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适应了新形势下健全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机制的需要。该书吸纳和借鉴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数字出版产业管理,电子书格式发展探究,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移动学习研究,数字内容跨终端发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等方面拓宽了数字出版人的理论视野,成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一部理论著作能不能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既决定了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又切实体现了作者或编者的科研素养和学术水平。显然,在反映学术前沿成果这一方面,《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是值得肯定的。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数字出版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出版行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热情拥抱新技术,知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该书详细介绍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基本种类、主要功能及应用现状。此外,该书还明确了数字出版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特征、地位及作用,对数字出版的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关于数字出版系统的建设及使用,关于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应用和结构化管理均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偏低,大部分出版单位在近几年才开始探索。鉴于此,该书相关内容的指导意义尤显重要。
三
该书针对国际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提出要全力推动我国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两种出版业态的特色与优势。本书强调,产业融合发展必将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选择[2]。也就是说,出版业必须大力推进传统出版的技术升级,加快两种出版业态的融合步伐。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作为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只有如此,出版业才能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的限制,逐渐打破环境、资源和体制的制约;才能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逐步构建起出版产业新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模式,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最终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才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网络、数字等渠道优势,扩大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声音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该书提出,为了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这两种业态的融合发展,必须积极创新数字出版技术,实现内容优势与技术优势的有效互补,培育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该书对内容资源的加工技术、内容协同编辑技术、跨终端内容发布技术、移动出版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都有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这对普及数字出版的技术知识,增强数字出版人才的科研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结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加强搜索引擎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加快研发和应用二维条码技术,促进数字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完善数字版权技术,使出版物的版权得到规范化的保护。
该书还提出,出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实现各出版商之间联合,致力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共赢发展。这实际上指出了我国出版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向,那就是在充分发挥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借助数字出版的多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产业运作模式。该书关于数字出版合同、数字出版版权资产管理及产品分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介绍,对出版产业有效应对新时期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中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近年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产业技术标准亟须统一,发展模式不够清晰,数字版权保护缺失和利益分配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出版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该书中的相关建议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一书吸纳了学界关于数字出版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数字出版人拓宽知识视野和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贴近出版工作的实际,体现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成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对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出版,2015(8).
[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数字出版基础(2015年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