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层层推进的,是适合幼儿,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在课程创建的过程中,我园以基础性课程为主体,以本地、本季节主要的农村农业生活为基础,以园本特色项目——剪纸特色课程为补充,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补充、调整,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适宜性强的课程内容。
在主题活动“春夏与秋冬”实施前半个月,大班年级组长和备课组长梳理了该主题活动的目标,引导幼儿通过活动认识四季。在交由园部审阅的时候,我们组织大班所有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认为在主题活动“春夏与秋冬”中有必要引导幼儿关心自然,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切,鼓励幼儿在探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经验。于是,我们将活动目标调整为:
1.在种植、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四季常见植物的变化,乐于参加照顾植物的活动,产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具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4.参与生活中的春播、秋收活动,感受季节的变化和丰收的喜悦。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建构和实施的现实背景。在建构“春夏与秋冬”主题内容的时候,我们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将幼儿感兴趣的、急于想探讨或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课程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经验,将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一次晨检谈话的过程中,幼儿用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言语中充满了想要走进秋天的期盼。于是我们将原先的3个主题活动调整为4个,增设了“我们去远足”单元,并将其开展顺序调整到了第一个。在课程内容的调整上,我们充分挖掘本地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注重生活、游戏、学习、体锻等形式的多样性。
1.在计划中灵活实施
课程计划确定后,教师们通过理课活动,梳理指导方法,努力将游戏精神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园组建了教学指导团队,以六项制度为基础,定期、不定期检查课程计划实施情况,观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鼓励教师尊重计划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计划,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天气的临时变化等,抓住偶发性的教育契机生成新的活动。如:大班在制作树叶粘贴画后,一名幼儿带来了亲子合作完成的“种子粘贴画”。于是,教师便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生成了果实粘贴、瓜子壳粘贴等活动。
2.在游戏中生成课程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发现问题的独特方式,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例如,大四班的幼儿在摄影工作室拍摄照片时,觉得背景不太好看,于是想重新设计,将摄影的背景改为春、夏、秋、冬四季。征得教师同意后,他们开展了美术活动“我眼中的四季”,自己设计,自己寻找材料,需要时也会主动请教师帮助,完成后,他们开心地在自己设计的背景图前拍照合影。
3.在自主中获取经验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进行学习的。在开展活动“好吃的部位在哪里”之前,教师不仅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摘菜、做菜,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蔬菜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吃的,还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制作统计表等形式,将自己获得的答案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准备了各种有根、茎、叶的蔬菜实物,通过开展“蔬菜博览会”的活动,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第一步的支架5中要求每所幼儿园都要搜集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形成本园的教育资源网。遵照此要求,在组织实施本主题活动时,我们将空间、人员、时间做出了调整,不再固定在园内开展活动,而是充分挖掘家庭、大自然的活动资源,让家长、教师、社会成员都来做课程的建设者和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走进田间、蔬菜大棚,听农民伯伯介绍稻子、蔬菜的生长过程,这比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讲解更生动有效。
课程的实施不会因幼儿的离园而结束,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请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季节的特征。果实成熟了,和幼儿一起收果实,利用飘落的树叶和幼儿一起制作树叶粘贴画;下雪了,和幼儿一起玩堆雪人的游戏,既陶冶了情操,加深了幼儿对季节的认识,对大自然的喜爱,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程方案改造”的道路上,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思,充分发扬“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努力为幼儿建构集科学性、游戏性、发展性为一体的课程,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
(责任编辑:牛丽真)
一、关注目标,促经验形成
在主题活动“春夏与秋冬”实施前半个月,大班年级组长和备课组长梳理了该主题活动的目标,引导幼儿通过活动认识四季。在交由园部审阅的时候,我们组织大班所有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认为在主题活动“春夏与秋冬”中有必要引导幼儿关心自然,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切,鼓励幼儿在探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经验。于是,我们将活动目标调整为:
1.在种植、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四季常见植物的变化,乐于参加照顾植物的活动,产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具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4.参与生活中的春播、秋收活动,感受季节的变化和丰收的喜悦。
二、重視体验,进幼儿生活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建构和实施的现实背景。在建构“春夏与秋冬”主题内容的时候,我们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将幼儿感兴趣的、急于想探讨或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课程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经验,将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一次晨检谈话的过程中,幼儿用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言语中充满了想要走进秋天的期盼。于是我们将原先的3个主题活动调整为4个,增设了“我们去远足”单元,并将其开展顺序调整到了第一个。在课程内容的调整上,我们充分挖掘本地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注重生活、游戏、学习、体锻等形式的多样性。
三、注重策略,显童真童趣
1.在计划中灵活实施
课程计划确定后,教师们通过理课活动,梳理指导方法,努力将游戏精神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园组建了教学指导团队,以六项制度为基础,定期、不定期检查课程计划实施情况,观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鼓励教师尊重计划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计划,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天气的临时变化等,抓住偶发性的教育契机生成新的活动。如:大班在制作树叶粘贴画后,一名幼儿带来了亲子合作完成的“种子粘贴画”。于是,教师便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生成了果实粘贴、瓜子壳粘贴等活动。
2.在游戏中生成课程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发现问题的独特方式,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例如,大四班的幼儿在摄影工作室拍摄照片时,觉得背景不太好看,于是想重新设计,将摄影的背景改为春、夏、秋、冬四季。征得教师同意后,他们开展了美术活动“我眼中的四季”,自己设计,自己寻找材料,需要时也会主动请教师帮助,完成后,他们开心地在自己设计的背景图前拍照合影。
3.在自主中获取经验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进行学习的。在开展活动“好吃的部位在哪里”之前,教师不仅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摘菜、做菜,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蔬菜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吃的,还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制作统计表等形式,将自己获得的答案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准备了各种有根、茎、叶的蔬菜实物,通过开展“蔬菜博览会”的活动,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
四、不断吸纳,成多维资源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第一步的支架5中要求每所幼儿园都要搜集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形成本园的教育资源网。遵照此要求,在组织实施本主题活动时,我们将空间、人员、时间做出了调整,不再固定在园内开展活动,而是充分挖掘家庭、大自然的活动资源,让家长、教师、社会成员都来做课程的建设者和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走进田间、蔬菜大棚,听农民伯伯介绍稻子、蔬菜的生长过程,这比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讲解更生动有效。
课程的实施不会因幼儿的离园而结束,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请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季节的特征。果实成熟了,和幼儿一起收果实,利用飘落的树叶和幼儿一起制作树叶粘贴画;下雪了,和幼儿一起玩堆雪人的游戏,既陶冶了情操,加深了幼儿对季节的认识,对大自然的喜爱,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程方案改造”的道路上,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思,充分发扬“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努力为幼儿建构集科学性、游戏性、发展性为一体的课程,让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