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各大高等院校作为输出高等人才的重要设施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范围和办学规模,随之带来的就是日益显露的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实现更好管理的目的,通过研究组织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以预测其组织行为的新兴学科。组织行为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基于组织行为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高校学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引言:
在培养科研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面,高校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隨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有义务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劳动力。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切入,研究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培养管理方案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1 学校层面
1.1优化资源管理配置
校本资源、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学生在高校能获得的主要资源。为了更好管理和配置高校内有限在资源,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有目的地针对性对学生投放资源。根据学生特质为每位学生做好个人特质总结,对重学习成绩好的学术型学生可以更多地向他们开放校本资源,对性格开朗善于人际交往的管理型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人脉资源,对重社会实践的应用型学生可以更多地投入社会资源[1]。
具体体现在,高校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可以在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以管理型学生沟通为主,教师纠正补缺为辅;在项目落实的时候,可以针对应用型学生开展实习活动;项目前沿研究和开发可以允许学术型学生作为助理参与研究。在校内的校级院级组织和社团中,利用各种活动调动组织干部和社团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和各项能力和技能的舞台,鼓励各组织和社团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某一学科的科学创新社团、细分的学生管理部门和社会实践小队,方便高校定向投放资源,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质,激发潜能。
1.2创建和谐竞争的校园氛围
在我国,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合作和遵守的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文化形式、价值观念。在长期办学活动中,高校经过内部调整、外部环境、历史积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教学理念、管理制度和价值观的高校文化,这种文化在校内的广泛影响成就高校的校风、学风, 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原动力和创造力。作为当前管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适用的价值观、方法,组织行为学思想深入到学生管理的各个层面中,研究学生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组织整体精神风貌、专业素养、文化水平和价值取向。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传统,培养合作共赢和良性竞争的高校文化氛围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角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构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和文化。寝室是高校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 是创建优秀高校文化环境必须要攻克的重中之重。而组织行为学就是创造和发展优良组织文化的润滑剂。高校应该合理分配单个寝室的居住人数,人少了不足以形成文化氛围,人多了容易拉小团体产生矛盾。同时,辅导员应该做好寝室关系的观察和调节,适当组织寝室之间的活动。对于因生活习惯差异无法适应的学生,学校也应该允许其调换寝室。
2 组织层面:改进管理结构
学生工作的本质是培养各型人才,核心是对学生主体的培养,而非上听下达式工作教育。专业特色工作应该由学院的专业老师为主引导学生协助参与,让学生在专业特色工作中实践历练。合理调动发挥校级、院级组织和班干部职能,形成一体化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构建一体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导权,学院只做大方向上的统筹兼顾,放手放心让学生做,要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属学生组织的专业实践和主导管理功能,提供平台给学生成长成才[2]。同时允许学生有试错的空间,面对日常服务活动发现的问题,主张先解决后问责,展现学院管理的人性化,在阶段工作结束后,定时开展工作会议,和总结分析之前的工作的不足和优秀之处,重新整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和内容,更高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健全的制度、明晰的管理结构是指导组织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以思想为导向,以制度约束为补充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引导基层工作进入高效、规范化的轨道,为高校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例如,各学院的学生工作部,根据学生工作划分细分部门,如学习部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干部和班干部直接对接,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探讨,双方协同整合和协调各中心之间的资源,梳理和简化办事流程。如,开展学院内篮球比赛,报名人员直接进入比赛群,所有比赛信息都在群里通知,简化活动流程降低沟通成本。
3 学生层面:建立人性化奖惩机制
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而达成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是组织行为学的内容。这要求高校组织建立一套与高校价值观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建立起一个“有过责之,有功嘉勉”的组织氛围。学校要明确知道奖惩的目的,而非为奖而奖,为罚而罚,无论奖惩,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奖惩都应该适度。可以设置阶梯级奖励机制,让不管是处于哪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具备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内获得充足的自我展现的平台,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满足,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
对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生错误的学生,管理者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以教育工作为主,把公开处罚当做最后的手段。面对学生提出的申诉和做出的解释,学校和管理者有义务、有责任认真聆听并再次确认和核查学生的行为是否情有可原再给予定论。对于个别行为恶劣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才处以公开惩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加严格约束自己。
4 结束语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是社会亟需的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等人才重要培养基地。高校的学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其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加强学生管理。不断完善和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学生的管理方案,是高校建设的重点环节。立足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性格特质,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充分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方便学校的学生管理,推动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组织行为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探析——基于组织行为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需求调查[J].智库时代,2019,No.220(52):162-163.
[2]马水东.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知识经济,2019, 496(12):101-102.
[3]杨斐.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科技风, 2019,000(035):186-187.
作者简介:
罗丹(1990.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市 ,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 401320)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引言:
在培养科研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面,高校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隨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有义务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劳动力。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切入,研究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培养管理方案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1 学校层面
1.1优化资源管理配置
校本资源、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学生在高校能获得的主要资源。为了更好管理和配置高校内有限在资源,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有目的地针对性对学生投放资源。根据学生特质为每位学生做好个人特质总结,对重学习成绩好的学术型学生可以更多地向他们开放校本资源,对性格开朗善于人际交往的管理型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人脉资源,对重社会实践的应用型学生可以更多地投入社会资源[1]。
具体体现在,高校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可以在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以管理型学生沟通为主,教师纠正补缺为辅;在项目落实的时候,可以针对应用型学生开展实习活动;项目前沿研究和开发可以允许学术型学生作为助理参与研究。在校内的校级院级组织和社团中,利用各种活动调动组织干部和社团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和各项能力和技能的舞台,鼓励各组织和社团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某一学科的科学创新社团、细分的学生管理部门和社会实践小队,方便高校定向投放资源,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质,激发潜能。
1.2创建和谐竞争的校园氛围
在我国,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合作和遵守的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文化形式、价值观念。在长期办学活动中,高校经过内部调整、外部环境、历史积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教学理念、管理制度和价值观的高校文化,这种文化在校内的广泛影响成就高校的校风、学风, 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原动力和创造力。作为当前管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适用的价值观、方法,组织行为学思想深入到学生管理的各个层面中,研究学生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组织整体精神风貌、专业素养、文化水平和价值取向。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传统,培养合作共赢和良性竞争的高校文化氛围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角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构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和文化。寝室是高校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 是创建优秀高校文化环境必须要攻克的重中之重。而组织行为学就是创造和发展优良组织文化的润滑剂。高校应该合理分配单个寝室的居住人数,人少了不足以形成文化氛围,人多了容易拉小团体产生矛盾。同时,辅导员应该做好寝室关系的观察和调节,适当组织寝室之间的活动。对于因生活习惯差异无法适应的学生,学校也应该允许其调换寝室。
2 组织层面:改进管理结构
学生工作的本质是培养各型人才,核心是对学生主体的培养,而非上听下达式工作教育。专业特色工作应该由学院的专业老师为主引导学生协助参与,让学生在专业特色工作中实践历练。合理调动发挥校级、院级组织和班干部职能,形成一体化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构建一体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导权,学院只做大方向上的统筹兼顾,放手放心让学生做,要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属学生组织的专业实践和主导管理功能,提供平台给学生成长成才[2]。同时允许学生有试错的空间,面对日常服务活动发现的问题,主张先解决后问责,展现学院管理的人性化,在阶段工作结束后,定时开展工作会议,和总结分析之前的工作的不足和优秀之处,重新整理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和内容,更高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健全的制度、明晰的管理结构是指导组织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以思想为导向,以制度约束为补充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引导基层工作进入高效、规范化的轨道,为高校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例如,各学院的学生工作部,根据学生工作划分细分部门,如学习部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干部和班干部直接对接,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探讨,双方协同整合和协调各中心之间的资源,梳理和简化办事流程。如,开展学院内篮球比赛,报名人员直接进入比赛群,所有比赛信息都在群里通知,简化活动流程降低沟通成本。
3 学生层面:建立人性化奖惩机制
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而达成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是组织行为学的内容。这要求高校组织建立一套与高校价值观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建立起一个“有过责之,有功嘉勉”的组织氛围。学校要明确知道奖惩的目的,而非为奖而奖,为罚而罚,无论奖惩,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奖惩都应该适度。可以设置阶梯级奖励机制,让不管是处于哪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励,更好地调动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具备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内获得充足的自我展现的平台,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满足,同时鼓励团队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
对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生错误的学生,管理者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以教育工作为主,把公开处罚当做最后的手段。面对学生提出的申诉和做出的解释,学校和管理者有义务、有责任认真聆听并再次确认和核查学生的行为是否情有可原再给予定论。对于个别行为恶劣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才处以公开惩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加严格约束自己。
4 结束语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是社会亟需的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等人才重要培养基地。高校的学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其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加强学生管理。不断完善和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学生的管理方案,是高校建设的重点环节。立足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性格特质,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充分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方便学校的学生管理,推动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组织行为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探析——基于组织行为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需求调查[J].智库时代,2019,No.220(52):162-163.
[2]马水东.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知识经济,2019, 496(12):101-102.
[3]杨斐.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科技风, 2019,000(035):186-187.
作者简介:
罗丹(1990.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市 ,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 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