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进一步扩大,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等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 管理机制 培养机制 发展机制
  
  一、我国高校现有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但是辅导员工作机制严重落后于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人员老龄化严重、流动性大、工作考核缺乏全面性、选聘程序,以及选聘标准不一、激励措施不够到位、职业发展缺乏支撑平台,等等。
  辅导员岗位的出现是高教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成熟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涌现出新问题,因此完善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本点就是要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从事辅导员工作,形成优秀的辅导员团队,在“严进、专管、精培、优出”四个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吸收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根据目前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责任分工、工作目标等,我们可将辅导员分为职业型和事业型。一是职业型,即把担任辅导员当成是一种谋生手段;二是事业型,就是把担任辅导员当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事业,把培养学生成才视为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辅导员的选聘渗透于辅导员发展的全过程,应该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应聘者必须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热爱辅导员工作,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把优秀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把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对党政一把手考评的重要指标。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科学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实行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考评制度,将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与相关的激励导向机制相结合,从而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体系,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上海制定了《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明确了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推动了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辅导员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考核工作要坚持“科学、客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包括领导、同事、学生和自我在内的全方位的评价。辅导员的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理论政策水平、组织指导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在定期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不称职的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使得辅导员工作起来有所遵循、方向明确,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体性的学生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在激励措施上,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体系中,按一定比例予以评选,统一表彰奖励,以一批优秀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带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发展,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及重要地位。如2007年首届“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上海从1996年开始,坚持开展两年一度的“上海市高校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2005年开始评选“十佳辅导员”,这些对高校辅导员建设均是很好的激励和促进的典型。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机制
  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机制,首先要认识到辅导员培养的重要性。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具备综合性职业行为能力的高级人才。必须在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进行提升和拓展,以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育人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开拓学习路径,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尤其是在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要想跟上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就一定要把互联网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在网络时代取得工作的主动权,预防工作滞后的局面。辅导员工作观念的创新是基于当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客观事实而提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与其关系十分密切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高度重视网络带来的机遇,客观认识互联网,实现工作观念创新。辅导员工作观念问题不解决、不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正所谓“学无止境”,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中,辅导员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突破,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充分认识新时期赋予辅导员角色的新内涵,实现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换,从“管理型”向“梳理型”、“权威型”向“对话型”、“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必须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开拓创新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等。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结构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他们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思想前卫、具有时代性,作为指导他们健康成长的辅导员要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做好思想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包括多元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的工作能力,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一切,在“婆婆的嘴、妈妈的心”的基础上,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和他们的战斗力。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及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等文件对辅导员的培训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高校在辅导员的培训上必须有详细的培养规划,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搭建专业支撑的培训平台,要为辅导员提供进一步深造机会,鼓励辅导员攻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硕士学位,成立“高校辅导员协会”和“辅导员研究会”等组织,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分批选拔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实现骨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四、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机制
  辅导员发展的总体要求。要发展和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就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结合实际情况,为每一位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要着力确保辅导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实行老带新的梯队帮带方式,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为辅导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和社会其他岗位输送。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
  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管理体制。在高校中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在当前情况下,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者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真正实行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管理,并根据“双肩挑”的实际情况,采用辅导员职务职称发展的“双轨制”。此外,各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老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
  对于岗位机制,要推行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制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十二条强调:“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高校要按照教师职务岗位的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上海制定了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实行了序列单列、指标单列、评审单列,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搭建了“舞台”。在评定过程中,强调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工作实绩。作为针对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应明确学生工作的实绩,将公开推评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二是注重科研水平。为推进思政工作的专业化和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扩充,辅导员系列专业化技术职务的评聘应始终强调思政科研成果,尤其注重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的基本数量要求;三是注重教学实践。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重视辅导员的教学实践。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为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奠定基础。
  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建立辅导员校内外交流制度。在校内要建立辅导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交流机制。符合教学科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职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应有辅导员工作的经历;在校外,构建专职辅导员与公务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思政教育者等岗位的人才交流机制。工作满一定年限且考核合格的专职辅导员报考国家公务员职位的,在考试和录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挂职锻炼。用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培养机制,留住大量优秀的人才从事专职辅导员职业,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翁铁慧.思考中的前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于海.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6,4,(2).
  [3]高向东,张艳红.高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践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7,(6).
  [4]陈松.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1,(3):70-72.
其他文献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党的决策正
摘 要: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指出应从职业观、利益观、人本观及情绪观等方面避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以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员 职业倦怠 克服策略    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
一、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货质量的客观必然性1、经济发达地区更需要增加有效农业信贷投入.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地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农村经济相对繁荣,农民生活比较富裕,但农
[摘 要]本文利用山东省历年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促进作用还是别的,以及其作用到底有多大,根据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异质型;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59-02  人力资本按生产理论中要素的边际收益属性分为两类,即同质型
面对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面向21世纪城市化进程受到的挑战,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思想及机制的变革,无锡城市跨世纪发展确立了建设城中城、城外城、山水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作为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必须合理,而合理的价格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形成。这就要求除极少数垄断性强或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商品外,其余绝大多数商品和劳
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质量技术监管工作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针织成衣生产工艺是在设计人员完成一个新产品的设计,经各项物理指标测试合格后,所编写的指导企业生产的技术文书.
[摘 要]现行的烹饪工艺实验教学是以演示性实验教学为主,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餐饮业发展对烹饪创新人才的培养。烹饪工艺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比例,完善实验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烹饪相关学科知识、餐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实施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能大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烹饪工艺综合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烹饪工艺;创新;设计性实验;烹饪教育  [中图分类号]TS972[文献标识码]A
在从前,纸张的沉重足以书写我穿越兴安岭的凶险和你向前的一步艰难在狼毫的尖端晕成一团黑云它们成群结队地要压倒城中众人无数的欲念摔成一个我,砸砸开身躯,砸开道德的少年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