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落人间,未见风雨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88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本身是一种大气现象,形态优美多变,但因为远离人类熟知的大地,且而被赋予更为悠远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本文简要梳理了云的自然形态,以及云作为图像,在中西方绘画史中的源流,最后具体讨论水彩画中对云的形象处理,以及技法使用。
  关键词:云;图像;绘画
  一、作为符号的“云”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探索与理解,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思考,也是人类建立“宇宙观”的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风雷雨电”这些大气现象的意义愈发丰富而复杂。复杂的天象变化,对于地上的人类而言,无疑是神秘而伟大的。而云出现在绘画文本中,不光指示天与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遵循自然法则的空间跟一个任何科学都无法探秘的神圣空间之间的关系。
  (一)云的自然形态
  气象学范畴内的云,可以分成三族十属二十九类。其中,可以从所处高度上分为三族,即低云,中云和高云。高云呈现羽毛状。中云笼罩面积广,底部具有条纹结构,或成波状抱团出现。低云是最容易被人类观察到具体外观的云族。积云云体孤立、分散,垂直伸展的程度与水平扩散的范围基本相同,在天空中的外形基本与花朵类似,所以也被描述为“云朵”。层状云水平扩散范围广,厚度均勻,就像一块巨大的布几乎可以笼罩整个天空,同时也是中国山水画中,经常描绘的“水云”。
  云积多则为雨,把云向和晴雨联系起来,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宋代孔平仲《谈苑》中有这样的论述:“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鹤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可见,云的运动方向变化,反应了大气系统的往复,结合季候与地理,可以预示天气变化。在没有气象卫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古代,对于云气的直接观察,可以判断局部地区短期的天气变化,从而利于农业工作安排和日常活动。也就是说,云有预示性。在特定时代中,云与社会活动的紧密联系,拓展到了更具神秘学色彩的方面。从云推断天气状况到从云预示吉凶祸福,经历了一个从明预到暗预的过程,即文化的引申。
  (二)西方绘画中“云”的图像学意义
  在艺术作品中来看,“云”不是一个风景的元素或者戏剧的道具,它首先是种气象现象。而它正是作为气象上的一种现象,而在艺术表现中凸显出其独特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云是一个没有表面的物体,但并非没有质体,因为它就跟雾一样,是由大气的增厚、增浓造成的,是在空气中的湿气凝固而成的。但是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而常常被艺术家们用来代指,在众多的空间中代表着天空的区域,或者说“地面之上”。既有神圣的意义,又有气象等的意义,以及从某一区域到另一区域的过渡,它在视觉的连续性中引入了一个窗口、一种回流,这种窗口与回流是由人类文化系统本身唤来的,甚至回答了此种迥异甚至互相矛盾的绘画与圣像需求与功能:云被允许在一个好像应该排斥超自然的现象的网状结构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将超自然现象引入人间。
  云作为一种符号填写了无数经典的画作。在这些画中,云的位置在不断变化着,或仰视,或平视。观察中外绘画中描绘的云朵,会发现其观看的角度都会随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变化。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画家们对自然现象,以及自然世界的规则兴趣愈加浓厚,也正是因此透视法开始普遍流传,画作中的空间层次相较前人之作,变得丰富而真实。在深化远景时,描绘云彩必不可免。此时的画家不仅延续了早期艺术时期对云彩的观看方式,更产生了新的观看角度,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整幅画面云上云下构图。柯勒乔的《圣母升天图》从正下方观看的角度来描绘云彩。画面中的云彩围绕成圆形,一层层构建出天堂的景象,使观看者仿佛看见天国世界在自己的上方展开,这种幻觉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
  (三)中国古代视觉图像中的云
  而在大洋彼岸,也早在商周,青铜器上便有代表“云雷”的回形纹。其呈现为连续性回转盘旋线条的纹样,多出现在边缘或中间,或作带状环绕或包围整个容器。“云雷纹”用来实现礼仪功能,属于联接天地人的载体,作为一种与天来进行沟通的符号形象。
  当器物上的云纹走向山水画中的云,云作为山水画中的开放空间,它的形状位置不受纸张大小的限制,在方寸之间自由出入,游离于更加广阔的画外空间,契合了天人合一的观点。
  二、“云”的具体造型
  (一)中国传统“云”之造型
  在中国传统造型中,云的勾勒法(含勾云法、勾填法)主要在精笔(青绿、金碧、界画)山水中使用。水墨山水中,云的技法增多至染云、空云法、勾染法。
  水墨山水中,云可以来处理画面的虚实转换、疏密,起着联结和遮蔽的作用。将一幅画中云的位置完全空出来,我们会看到若干片段,各在各处,并无区别。但正是这层层的云气夹杂其中,使它们之间发生了关系,联接到了一起。在云气的遮挡下,任何事物可以融在任何地方,不为世人所见。距离和关系在云间变得不清晰,人的理性陷入了某种昏昏欲坠的迷雾感。在《踏歌图》中,近景人物林泉,中景亭台楼阁,远景孤峰。分割空间的画面元素便是云气。山峰和农家"踏歌",一俗一雅被云气一隔,协调统一共处一画中。此处的云气用留白空出,悬浮在山间,并没有掩盖住山石木林,更拉开了由远到近的整个空间。
  云具有一种短暂性。上一秒它是如此,下一秒它却变幻它样,稍纵即逝。可不论山林木石以纷繁的面目出现在何处,山间的云气却始终如一地漂浮空中。在理论著作中(如《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有大量的关于云的形态、云在不同的季节中、不同的时间段、和一些伴随其它自然现象到来前后的状态。
  (二)水彩画中的“云”
  作为与传统的中国绘画有着相似性的水彩画,从国外传入中国到现在己经有300余年的历史了,其传入后便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水彩画艺术。
  在时代推动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下,来自西洋的中国水彩画在“云”的阐释上也形成其丰富独特的面貌。可以有具有自然主义审美的,模仿油画技法的写实的“云”,如向园《夏风》中的散布的低空淡积云,这也告知着这是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有涂蓉蓉的《铿锵之音》以抽象的表现方式传递到了“无形”和“有形”之间的微妙关系,背景的蓝中若隐若现白色的高积云。还可以有有王利明《茶馆忆事》中拼贴的的椭圆形纯灰色云。特别是在刘寿祥老师的风景画中,云既有团团锦簇的体积,又吸收了不用线勾的渍染法,厚重却不留一丝痕迹。在他的风景画中,“云”大都出现在西方透视体系画面的上半部分,带有引导透视视线的目的。并且常常这里的云其实不是这处的云,是刘寿祥老师选取的别处别时的云。同时,云颜色的深浅也有着强烈的气象意义。《山雨欲来》中重色的密布的云层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也可能暗示了这里面临着的消失的危机。
  参考文献:
  [1]于贝尔·达米施 著, 董强. 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M]. 江苏美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4.
  [2]丁丽. 浅谈"云"符号在美学中的意义[J]. 科教文汇, 2018, No.427(07):155-157.
  作者简介:古清源(19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艺术硕士,单位: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研究方向:水彩画艺术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武汉  420030)
其他文献
摘要:李劼人和他的《死水微澜》,作为巴蜀乡土小说的领军者,一直都处在暗淡和被忽视之中。《死水微澜》对于“前现代”社会生活那种抛开现代性叙事规则的书写,在成都的民间社会中,构建了一个无信仰和无道德的“异教世界”,由于抛开了挖掘人性和宣喻历史的使命,使其更有了一种纯粹的艺术性。  关键词:李劼人;死水微澜;异教世界  许多文史教科书提到《死水微澜》,一般都说反映义和团运动前后四川社会“袍哥”和“教民”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学前和小学绘本教学中,绘本教学的课堂环节由各类丰富的阅读讨论和创编活动组成,但各环节构成的认知关系缺乏理论依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对绘本教学的目标和评价缺乏学理性的认识。从安德森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目前绘本教学的现状,可以为我们提出绘本教学更有效的认知策略。  关键词:绘本教学;目标;评价;安德森认知目标  近年来,绘本教学在学前教育机构和中小学被广泛开设和推广。在一线
期刊
摘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小说叙事大致分为三类: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零视角是上帝视角,不仅知晓不同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还可以透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内视角则只能站在某一小说人物的立场去感知、观察和体验。《偷影子的人》这部小说,作者马克.李维运用奇幻想象购置情节,巧妙地运用内视角叙事,呈现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灵魂深处的缺失与孤独。  关键词:叙事学,内视角,洞见,缺失,孤独  一.叙事的聚焦  马克.
期刊
摘要:《回响》可以说是“后先锋”作家东西由文本形式向心理“内转”的进一步尝试。《回响》套用了世俗推理小说的典型模式,在小说中分别设置了两条交互的推理线索,虚实难辨的供述和证据形成了一阵阵迷雾将真相隐藏。这里的真实与虚构只是语言文本的迷惑外衣,其指向的是人物内心的认知错位,以及这种错位反映出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当代社会本质。东西通过在“未知”之下设置“已知”元素和“无解”元素、不定式内聚焦视角的运用,
期刊
摘要:《别告诉她》是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自编自导,奥卡菲娜、赵淑珍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东北的一个大家庭里,奶奶突患癌症,家人决定向她隐瞒病情,假借一场假婚礼让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后一面的故事。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电影《别告诉她》反映的跨文化现象,并探讨了亚裔电影获得成功的背后文化原因。  关键词:《别告诉她》;跨文化交际;华裔;中美文化差异  一、概述  《别告诉她》是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
期刊
摘要:《沉默的羔羊》是由导演乔纳森·戴米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小说的一部驚悚电影。它是一部经典作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当代社会的犯罪问题。该影片于1991年在美国上映,1992年获得了第64届奥斯卡5项最佳奖项,不仅如此,它还获得了第49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等奖项。本文主要是在心理学角度解读一下主角们在深受童年重大创伤的阴影下所形成的种种畸形心理。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作品也作为各国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而影视作品间的跨文化交流离不开字幕翻译。对于目的语观众来说,最难理解的便是电影中的文化负载词。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将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准确的传达给观众,这会使得原本台词想要表达的意思无法得到体现。因此本文将从文化负载词的角度去分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能体现粤语文化的电影《大话西游》去探讨字幕翻译中的
期刊
摘要: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事件所改编,其主要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与一条狗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本身而言,更多的以“符号”来体现狗的忠义和执着、火车到站的鸣笛声、为八公遮风避雨的枫树,在符号学上是一种代表性的、象征性的语言和物体。本文将结合这部影片与上述三种象征性符号进行简单探讨。  著名符號学家麦茨针对克拉考尔关于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理论表述,提出了电影是“想
期刊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姓名单音节截缩单用的语言现象。本文现分别从调查结果、人名单音节截缩单用的原因和人名单音节截缩单用的限制性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人名单音节截缩单用的原因中,主要有表示亲切、友好,拉近彼此关系、表示讥讽和简便顺口三个原因。人名单音节截缩单用会由于产生多义性而造成使用上的限制。  关键词:姓名;单音节截缩;词法规则;限制性  一、现代汉语人名单音节截缩单用现象基本情况调查  笔
期刊
摘要:城市变迁类纪录片以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理性审视城市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表达内容。《最后的棒棒》作为城市变迁类纪录片的一个创作范式,以亲历者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了城市变迁过程中即将消失的棒棒职业和棒棒的故事。  关键词:城市变迁、双重视角叙事策略、人物弧光  城市变迁类纪录片是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之一,该题材纪录片以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理性审视城市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表达内容。大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