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硒是动物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水体沉积物中无机硒主要以Se(Ⅳ)和Se(Ⅵ)形态存在,而目前有关无机硒对底栖动物的生物效应研究较为匮乏。本实验以典型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抗氧化、神经和消化系统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暴露浓度(2~40μg·g-1)、暴露时间(2周和2个月)和硒价态(Se(Ⅳ)和Se(Ⅵ))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过氧化水平(以TBARS含量表示)在暴露2周和2个月后,均未受到硒价态的影响,但
【机 构】
: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07352,41877366),科技部重点专项子任务(2018YFC180120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A15150105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动物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水体沉积物中无机硒主要以Se(Ⅳ)和Se(Ⅵ)形态存在,而目前有关无机硒对底栖动物的生物效应研究较为匮乏。本实验以典型底栖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抗氧化、神经和消化系统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暴露浓度(2~40μg·g-1)、暴露时间(2周和2个月)和硒价态(Se(Ⅳ)和Se(Ⅵ))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过氧化水平(以TBARS含量表示)在暴露2周和2个月后,均未受到硒价态的影响,但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颗粒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这些纳米颗粒的应用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密切关注。纳米材料在使用过后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到水环境中,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也会污染水体,影响水源水质。而藻类作为水生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对于纳米颗粒在水环境中的积累和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不同种类的纳米颗粒对水环境中不同藻类生长代谢的影响和相关的毒性机制,包括破坏细胞完整性、氧化应激胁迫、破坏光合系统、基因水平异常和有毒物质的释放等。其次,系统总结了纳米颗粒表面特性(如粒径、晶型、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转录水平分析,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对照是其前提条件。随着氨氮胁迫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的深入研究,需要准确评价氨氮对蛤仔肝胰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然而,不同浓度氨氮条件下的菲律宾蛤仔肝胰腺组织的内参基因的筛选尚未报道。本研究以2种不同氨氮浓度暴露菲律宾蛤仔14 d的肝胰腺组织cDNA为qRT-PCR的模板,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评估β-肌动蛋白(Actin)、延伸因子1-α(EF-1α)、β-微管蛋白(Tubu
The study presents sampling interval impacts on variance components of the epoch-wise residual errors in relative GPS positioning. In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es
建立了以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污水中16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采用BEH-C 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甲醇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pH=9)为流动相梯度淋洗,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16种PFASs在0.1~4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目标物加标回收率为65.1%
近年来淡水体中抗生素耐药菌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广泛分布和快速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健康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围绕淡水环境中ARGs的主要来源、多介质分布、转移机制及ARGs与微生物群落的互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综述了医疗废水、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养殖废水作为淡水环境中ARGs主要来源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淡水环境中ARGs多介质分布和归趋特征,阐明了淡水环境中ARGs传播扩散途径和归趋影响因子,归纳了ARGs风险形成机制与评价方法,提出了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一种蓝藻代谢产物,在全球富营养淡水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高浓度的MCs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负面影响,还会与水体中共存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彼此在生物体内转化代谢和毒性效应。因此,开展MCs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对不同生物的毒性研究十分必要,其对水体复合污染风险评价和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综述了MCs在全球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并介绍了MCs与水体中其他典型污染物联合暴露时对不同生物的毒性作用,最后针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展望。
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灰霾天气中的大气颗粒物上附着有多种可吸入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大气颗粒物中的部分有机物质能够与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进而改变颗粒物上附着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持久性。大气颗粒物及其所吸附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并由于大气污染加重而越发显得重要。本文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实验观察数据,综述了大气颗粒物附着的微生物种类、影响微生物存活的环境条件、与疾病流行的内在关系、大气颗粒物对所附着的可吸入微生物的影响和与疾病相关的毒性效应等5个方面,进一步为大气
通过统计阿里拍卖2019年7月至9月全部黄钻裸石的拍卖数据,探究黄钻在阿里在线拍卖平台上的成交价格影响因素。经构建包括拍卖设置、拍品描述、商品属性、买家竞争、出价策略在内的五因素模型,提出相关假设,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拍卖设置中的加价幅度,商品属性中的裸石重量、颜色等级,买家竞争中的出价次数以及出价策略中的跳跃出价对成交价均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如保证金、图片数量、拍卖结束时间状态、报名人数等对成交价无显著影响。
有机磷阻燃剂的使用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目前对我国人群有机磷阻燃剂的暴露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甚少。为评估有机磷阻燃剂的暴露水平,本研究采集了全国8个城市中共600名普通成年人的尿液样本,用LC-MS-MS检测了11种有机磷酸酯代谢产物的浓度。研究表明,11种代谢产物均在尿液当中检出,磷酸二(2-氯乙基)酯(BCEP)的检出率及检出浓度最高,我国人群尿液样品中有机磷酸酯代谢产物浓度及组成特征呈现区域性差异,8个城市的总浓度范围在5.80~26.28 ng·mL-1之间,深圳市以磷酸二
双酚A(bisphenol,BPA)的内分泌干扰性导致许多国家出台了管控措施,双酚F(bisphenol F,BPF)作为其替代物被大量使用,并广泛存在于水体和食品中,导致人群和野生动物长期处于其慢性暴露过程中,可能会威胁人类和生态健康。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模型,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PF中至受精后144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研究BPF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结果表明,BPF能够导致斑马鱼的畸形率升高,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斑马鱼胚胎暴露于10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