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o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hAMSCs;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培养基组、hAMSCs组和胰岛素组,每组6只.hAMSCs组经舌下静脉注射5×106个hAMSCs,动态监测血糖水平,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和hAMSCs在胰腺中的分布,分析hAMSCs表型和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血浆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hAMSCs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胰岛素含量增加,胰腺病损程度减轻;移植后6周,hAMSCs组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百分比下降(均P<0.05),而Th2细胞和FoxP3+ Treg细胞上调(均P<0.01);血浆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IL)-2的浓度下降(均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升高(P<0.05);hAMSCs组胰腺组织中未见由hAMSCs分化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结论 hAMSCs能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减轻胰岛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上调Fox P3+ Treg有关。

其他文献
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课题组既往研究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胰岛功能衰退速度三倍于2型糖尿病.因此LADA胰岛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LADA China研究(Zhou et al,Diabetes,2013)首次报道了以医院门诊为基础的30岁以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患病率为5.9%.L
期刊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预防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1)将4周龄NOD雌鼠分为吡格列酮(21只)及对照(21只)组,分别摄食含0.02%吡格列酮的混合饲料和普通营养饲料.观察52周龄的累积糖尿病发病率.(2)各组取12周龄未发病NOD鼠(n=15)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炎;TUNEL+SABC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3)ELISA法测定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和IL-4水平及
目的 观察高糖和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s) Amo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该蛋白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VECs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48 h后,再分别在正常氧或缺氧条件下培养24h,以Western印迹法测定p130-Amot和p80-Amot的蛋白表达.用siRNA下调Amot的蛋白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及血管生成实验评价该蛋白表达下降对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结果 p130-Amot在正糖(5.5
本期发表了潘凌等[1]《阿仑膦酸钠疗效与维生素D血清水平的相关性》的文章,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期间,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该维持在50 nmol/L以上.虽然该文在研究对象选择、研究设计、药物疗效评定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但该文的结果再次说明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维生素D状态。
期刊
患者,女性,74岁,因"胸闷、出汗2个月"于201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均因"胸闷、乏力、出汗1个月"就诊于外院,胸部CT示"左侧胸腔肿块",行"左侧胸腔肿块切除术",术前空腹血糖2.2~3.5 mmol/L,术后血糖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显示"孤立性纤维瘤",术后恢复情况良好.1年前因"胸闷、气促伴盗汗、乏力半月余"入本院,术前连续血糖监测示空腹血糖2.0~3.3 mmol/L,胸部CT提
期刊
Gitelman综合征是肾单位远曲小管重吸收NaCl障碍造成的原发肾性失盐性疾病,可以导致低钾血症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院近期收治1例Gitelman综合征合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乏力2年余于2013年6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血糖升高,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年,由于血糖控制欠佳改胰岛素治疗,此次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伴乏力2年
期刊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据冠脉造影结果分2组:(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3±12)岁,为冠心病组;(2)2型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9±8)岁,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
选取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的代谢综合征组(MS) 188例,健康对照组166名为研究对象,测量人体指标,血生化指标,骨密度T值,Z值,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析代谢综合征及相关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MS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甲状旁腺素较正常对照组更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骨密度T值、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孕期糖代谢异常患者产后1年糖、脂代谢的转归.方法 2007年2月至12月于本院分娩,并分别于产后6~12周及产后1年于本院复诊的患者73例,年龄(32.0±3.6)岁.妊娠糖尿病46例(63%),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27例(37%).所有患者均就诊于妊娠糖尿病产后随访门诊,分别于产后6~12周及产后1年进行随访.了解体重变化,测量腰围、臀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脂蛋白(a)的关联,以及多个SNP间交互作用对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抽取644名研究对象,对其基线血标本进行PPARs的10个SNP(rs135539、rs4253778、rs1800206,rs2016520、rs9794、rs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