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考政治“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对“3+X”高考改革中注意能力和素质考查的思考》一文中明确提出:“高考或任何一项考试应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命题指导思想与观念以及命题理论与技术方式的改革,都应为更好地考查能力和素质而服务”,并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分析近几年的综合测试试题(包括上海卷),都充分地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的指导思想。
  
  一、“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的涵义
  
  根据以知识或能力中其中一项为考查的重点,可以将学科测试的形式分为“以知识立意命题方式”和“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以往高考的命题方式是以知识为重点的,命题者首先着眼于今年要考哪些知识和知识的覆盖面;其次才考虑为了考这些知识应提出些什么问题;最后考虑为了考这些问题需要去选择的材料。其思维过程是:知识——问题——材料。这种以知识立意的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能力考查的目标带有随意性,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是指在命题过程中以能力为中心测试目标,在命题时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及新成果,通过情境、设问及其他命题技术使所编制的试题,在测试学生能力时能够更加突出优点。其思维过程是:主题——问题——求解。即围绕某一主题提供背景材料,然后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分别或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中,问题处于主导地位,知识的运用服务于问题的解决。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来立意的命题方式,命题者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考查考生对知识之间关系的把握及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上。虽然命题时对知识覆盖面也有考虑,但不作为考虑的重点。如果要扩大知识覆盖面,只能通过选择题的调整去实现。这种“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的做法,虽然所考查的仍然是各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测试的目标着眼于对事物整体性的考查和分析上,是知识基础上的一种拔高。它与“以知识立意命题方式”相比,优点非常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主题选择、情境和设问的创设等方面。
  
  二、“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的主题选择
  
  通过近几年随着综合能力测试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以能力立意命题方式”已成定局。其表现是多方面,其中一点是命题者必须集中精力选取命题的主题。对于政治学科来说,主题选择大体上要有三个层次的考虑:
  1.主题的选择着眼于对现实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的反映。命题者在创设题目意境和选择素材时,应注重选择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的背景材料作为主题,以引导考生将知识整合为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使教材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让考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样的用途,让这些“必要的”知识变成有用的知识。如:2007年高考文综卷北京卷第1~4题围绕“奥运圣火传递路线”,考查地球及其运动、时间计算、气候和自然带等问题;39题的第3小题围绕“南水北调”问题,考查地势变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第39题,该题选取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务必”的讲话为主题,让考生将所学的“党的作风问题和艰苦奋斗”的知识灵活地重组、整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题的选择着眼于反映社会生活、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素材。我们对政治课现实性、教育性特点的强调,并非仅仅是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世界发展总体趋势的关注,命题者选取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作为主题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主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03年综合测试卷(上海卷)第1~2题,主题选择为抗“非典”,并设置了两道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哲学知识和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能力。2007年北京卷的第28题考查我国目前国际收支顺差过大问题,第29题考查居民投资理财方式问题,第38题考查我国经济如何增长的问题。
  3.主题的选择着眼于一些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如: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科学发展、文明进步和环境保护等。这些主题的选择,从根本上讲是具有人文科学终极关怀意义的,并且由于这些主题是古今中外所共同探讨的问题,所以内涵丰富、时空跨度大,也为综合能力命题提供了广阔背景。分析近几年的政治综合能力测试卷,选择此类主题的题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近几年的全国文综卷非选择题中均占一半以上。
  
  三、情境与设问要服务于能力考查的立意
  
  近几年,政治高考命题中所体现的能力要求,集中在题目所设置的情境与设问要服务于能力立意上,这里有两层意思:
  1.命题者要创设情境的新异性和设问的技巧性。它既可以考查被试者对新异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又可以来考查其依据设问自动化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命题前,命题者对自己要测试哪种能力要有一个计划,然后,在命题时有意识地设置情境和设问,落实测试的目的。现以设问形式的变化为例加以说明,1986年政治高考题第7题的设问是“为什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是统一的?”旨在考查学生对这一理论的理解。而2002年文综高考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这一设问并不要求答案中出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这一理论观点,而是要求在具体分析这一问题时既要用唯物论的观点,又要用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这种设问形式的变化清楚地说明了高考已经由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变为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针对综合题而言,综合性试题是综合能力测试中最受关注的题目,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综合考试的质量,所以设计综合性试题时选材往往异常困难。为设置综合题的情境而选择的材料必须能够承载多个学科的学术信息,以使题目能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设问。这种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但常常不是基础教育的内容所能包容和驾驭的,为此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对材料进行处理,才能使其内容延伸到各个学科的领域,而这种努力常常会使其他学科的主干知识受到忽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综合性试题最理想的设计应是:既不为服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知识,也不为服从学科主干知识而肢解主题,下面以典型的综合性试题加以说明。
  如:2002年全国综合卷的第40题是以反映我国西北至西亚地区的自然、文化风貌为主题的综合性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试题的设计由“丝绸之路”承载,通过阅读该区域的地图而实现。试题首先围绕“丝绸之路”设问,要求说明我国古代是如何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第2问转向自然,可以通过读图判断这一带的城市、高原和山脉;第3问是沿着“丝绸之路”设问的;第4问仍转向问自然,要求分析敦煌文物历经千余年而保存完好的原因,即通过读图对当地的气候状况进行判断;最后是对“丝绸之路”的扩展和延伸,要求考生对今天的“欧亚大陆桥”的经济及政治意义进行分析。可见,该题主题所涉及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分属各学科的主干知识。
  总之,“以能力立意”设置的试题,能通过大量地引用课本以外丰富的社会素材而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的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题范围内。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上,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进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新教材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表现为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
德育课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丰富,有时出现在明理之时,有时出现在深化认识之处,有时出现在行为动机之中。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诱发和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外壳深刻揭示每课内容的“情”是德育教学区别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点。因此,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进行每课内容的迁移,通过“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思想教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汉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时存在的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遵义开发区")是1992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1998年遵义撤地设市后,遵义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
江泽民主席最近强调: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
开展以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社会探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现代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 “小组探究”模式,组织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组探究”是让学生分小组参与社会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材料的检索等研究,它不拘泥于形式,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是学生兴趣高,学习气氛活跃;二是学生能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新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指导下,让课堂呈现出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课堂的生命活力受到抑制。让师生交往、互动,为学生搭建生命活力的展示平台,这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提高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为培养“能学习,会做人”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