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园铃声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在外玩耍嬉闹的学生纷纷跑进教室,端坐在座位上,静候老师的到来。
  时隔多年,学生时代课间铃声敲响的场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那清脆悦耳又带着点金属声的铃声,似乎一直在耳边回响。那时的乡村,从小学到初中的铃声都是如此地相似。
  上课时先打预备铃:叮,叮叮;叮,叮叮;响了四五下之后,停顿大约半分钟后,是连续的响铃声:叮铃铃,叮铃铃,越来越急促,犹如战鼓在擂,催促着同学们赶快进教室——进教室读书何尝又不是另一个战场?虽然不见硝烟,但考场上的短兵相接,其激烈搏杀,与真正的战场也相差不远了。上课铃声的最后一记,是短促的“叮”一声,有力的收尾。这时,最拖延的同学也已经在座位上坐好了。
  下课铃声,则是几记拖长的铃声,每一记铃声中间会间隔几秒的,叮……叮……大约四、五下的样子。第一记铃声刚刚响了一下,学生一窝蜂奔涌而去。如果是中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则更加积极一些,每人都拿着饭碗,有的还敲着碗沿,叮叮当当地,与铃声比赛,看谁敲得更响,一边敲,一边往食堂飞奔而去。
  乡村学校的铃声简单,打铃的物什也简单,将尺许长的半截废铁挂在高高的悬梁上,另外再拿一个小铁锤,用力敲在废铁上,“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铃声就响了起来。
  打铃的人,有时是勤杂工,由食堂的工友兼任,有时是任课教师,实行值周制,每个人打一周的铃。偶尔,打铃的老师或工友会将敲铃的任务交给某个学生。打铃的学生接过铃锤时,庄严神圣,一敲,却也敲得非常专业。
  后来,我考入城里的学校。城里学校的铃声,不再是乡村中这种“土里土气”的老式铃声,而是激越的电铃声。初听电铃声,感觉非常新鲜。特别是其自动打铃的功能,不用担心多上一秒钟的课。可是,听得久了,电铃声渐渐地变得枯燥,乏味。特别是到了夏天,电铃声与蝉声几无差别,让人恹恹欲睡。
  每到此时,就会想起乡村学校时的铃声,一声又一声,在耳边挥之不去。乡村校园的铃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干净、纯粹、悦耳、欢快、轻松……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种乡村校园的铃声,只能在记憶中永存了。
其他文献
按照当下的某些观念,孔子的原生家庭很成问题,属于高开低走类型。他祖上本是宋国王室,后家道中落迁至鲁国。  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颜徵带着孔子搬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居住。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幼年爱好与众不同,“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而是爱好摆弄祭祀、宴会时用以摆放祭品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礼器,将其按照礼仪制度摆放,然后练习磕头行礼。颜徵在观察到儿子在礼仪学习方面的兴趣和天赋
期刊
国际创伤愈合联盟第三届大会200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来自全球的7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围绕循证医学(EMB)、教育、患者生活质量与疼痛、政府和卫生保健系统、局部创面处理与感染、难愈创面的诊断与治疗等六大主题,就创伤愈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展开研讨。会议达成如下共识: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临床应用,是创伤愈合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但不得不说,这四大美女评选很有问题,错得离谱——貂蝉根本没资格成为“四大美女”。  原因很简单:四大美女中,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单单貂蝉不是。那么问题来了,谁能代替貂蝉,成为“四大美女”之一?  翻遍史料,目力所及,唯有一人能和其他三位比肩而立。而且她与貂蝉同处三国时代,恰可取而代之。她就是甄宓,又称甄姬,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  
期刊
看过《水浒传》者,一定会对武大郎挑着担子卖炊饼的情节印象深刻。但如果去到开封城,武大郎大概率卖不了炊饼。  开封城的一切买卖,都控制在“行会”手中。一般认为,北宋有商业行会160个左右,绝大多数设在开封。与那些民间自发形成的商业行会不同,北宋开封城内行会的成立,全部由官府主导,目的是满足官府的科敛与勒索,而非是为了維护商人利益。  而开封城不允许任何一个商人游离在官府控制的行会之外。宋人郑侠在给皇
期刊
妈妈,昨夜又梦到了您,梦见您已从海外归家,嘲笑不修边幅的我“自母之东,首如飞蓬”,我惊喜雀跃,腿一蹬,突觉寒意袭人,却原来是蹬了被子。眼前孤星高悬,我们仍然相距千里,隔着窄窄的机票,隔着深深的海洋。  浓浓的惆怅涌上心头。  您曾经跟我说过这种惆怅的滋味。  3年前,我们一起在长沙音乐厅欣赏“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台上的演员平均年龄64岁。大提琴演奏《牧歌》让全场陶醉,您更是痴痴地注目良
期刊
“唉,真惨,赖在我们家,这下摊上事了吧。”我望着躺在杂草堆里的“不速之客”感叹道。  事情还得从几小时前说起。  我打着哈欠从楼上下来,揉着眼,眼前一片模糊,依稀看见一条“黑皮带”混杂在一堆鞋子中——准是老爸随手扔的!我正准备上前捡起向老妈告状时,那条“黑皮带”竟扭动了起来!我用力地揉了揉眼睛,睁大眼仔细看。那“黑皮带”在光滑的地板上弯来扭去,行动自如。竟是条长约一米的蛇!  我吓得连连后退,两条
期刊
我是一棵蒲公英,在春雨的滋养下发芽,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大。我幻想着有一天能飞遍海角天涯,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树,它笑着说:“去吧!有梦就去追!”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风姑娘,它笑着说:“走,我带你去旅行吧!”  我盘旋着,慢慢地在空中飞舞。不一会儿就飞过了山顶,放眼望去,下面是一条小溪,溪水唱着歌儿奔向远方。溪边,羊妈妈正在给出生不久的小羊洗澡,牧羊人坐在一块大石板上,望着天空,吹
期刊
十月已经入秋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乡村,天高地阔,偶尔能在清水田里望见白鹭,在云顶瞥见老鹰。  大家都期待着秋天,落叶就是秋天的信使。瞧!这棵邻居家已成年的梨花树,少了往日的青,多了一丝黄,那纷纷落下的枯枝烂叶,是秋天的信封吗?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老人的丝丝银发吗?挨着我家的矮墙边,偶尔有一只小鸟,亭亭玉立地站在枝头,传来几声凄婉的鸣叫,临走时,弄得枝条一个劲儿乱颤。这时树叶像飞舞的小精灵,
期刊
国庆假期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在家里看书,突然听到妈妈喊我晒谷。  妈妈双手抓住袋子的上部,我托着袋子的下部,咬着牙将5袋谷子搬出来,倒在地坪里。我拿着耙子先把堆在一起的稻谷扫到左边,又扫到右边,谷子随着扫出去的气流,飞了起来,灰尘也飞起来了。一时间,我喷嚏不止。不一会儿,灰尘纷纷落下,弄得我满头满身都是灰。弟弟哈哈大笑,说:“你真像个‘大灰人’。”大家都笑了,看他们笑了,我也笑了。  经过大约半
期刊
我的家乡在以爱国诗人屈原命名的管理区,我在这里生长学习工作了三十个春秋,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有我童年的槐花情结。  我的老家俗称槐花缎,西傍湘江,北临洞庭湖,村落依坵岗坡地傍水而建,房屋都在槐花林荫翠竹的掩映之中。家家门前屋后都有槐花树,那高大的树干上的枝叶,浓得像化不开的团团绿色云雾。春天的早晨叶片迎着金色的阳光,摇落一串晶莹的露珠,夏天绿叶裹着一串串雪白的花儿释放出淡淡的幽香,和着那袅袅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