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编排的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为精读课文,而《牛郎织女》一分为二,故事前半部分编为精读课文,后半部分编为略读课文。我们知道,民间故事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是民众集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是非对错最朴素的认识,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教科书除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练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民间故事”,以及“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可以看出,单元各项内容既是独立的板块,又是整个单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整个单元以民间故事为内容载体,以学生读、说、写、再读为语文实践载体,构建了以读写训练重点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如图1)
单元导读页提示了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重点,可以视为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达成阅读重点目标“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板块提供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和策略。从图1看,教科书的单元编排是从读到写的线性结构,体现了“认知→实践→迁移”的一般学习规律。单元内容主线清晰,引线串珠,自然能一项一项地完成教学。但如何能围绕主题更好地体現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突出学生在读讲、读写民间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对心智、精神的浸润,以及读写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我们抓住“统整”二字,在单元的整体设计上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找准学习起点,整合读写目标,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意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纵观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可以协助我们找到学生复述故事的已有学习经历和经验。以下表格梳理了学生自三年级开始的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要求。
表中清晰呈现了教科书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序列安排,拾级而上,在不同的年级落实复述的训练要求,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复述能力,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品质进行阶梯引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则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缩写”也是一种创造性复述能力,“缩写故事”则是对习作内容的要求。可见,本单元的阅读和习作的训练要求都是指向复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学生在三、四年级从阅读的复述练习中,获得的有条理地表达、想象和概括的语言经验都可以迁移运用到缩写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来。当学生的读写经验是一致的时候,学生的读写活动变成了一件事——“运用说和写的方式创造性复述故事”,我们就可以采取边读边写、读写融合的活动,推进读写目标的达成。
二、整合读写活动,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明确了读写目标整合的思路,我们试图将本单元的学习设计成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图2)。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我们设计了“通读民间故事、精读民间故事、共读交流民间故事”三个板块的活动,共12课时(指课上)。除“通读”活动外,在“精读”“共读交流”两个板块中,“读”是学习活动的载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过程,而“写”作为学生读的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融合在读的过程之中,体现边读边写、读即是写、写亦是读的语言学习特征。
“通读民间故事”这一板块侧重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初步体会民间故事这一文学作品的特点。以教科书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为引子,在学习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制作故事名片的活动,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在课下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中国民间故事》。形成课上通读→课下自读→课上交流的课内外相结合、读故事讲故事相融合的阅读实践活动。课上交流强调用故事名片呈现学生阅读的结果,用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民间故事口口相传、充满幻想、情节夸张、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阅读的乐趣。
“精读民间故事”是“创造性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落实的重要环节。侧重指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并运用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变换情节顺序讲故事、展开想象增加合理情节等方法创造性复述故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我们将“交流平台”板块的方法引导和“词句段运用”板块第2题关于将情节说具体的指导内容提前,为学生搭建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支架和范例指导,使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快速进入创造性复述的实践活动。课下继续跟进学生的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丰富故事情节,选择喜欢的故事,运用课上学习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讲给他人听。
“共读交流民间故事”意在以交流的方式,复习巩固口头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技能,同时又将口头交流这一方式转化为书面交流,学习运用缩写的方式呈现阅读的成果,并与同学交流。在读、讲、缩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活动的重点设计有两个,一是组织“民间故事大会”活动,以口语交际“小贴士”中提出的“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为讲故事的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在“讲”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二是组织简缩版的《民间故事集》创作活动,先以为《牛郎织女(二)》绘制连环画活动,指导学生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分解和定格,也为“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做巧妙的铺垫。然后以创作简缩版的《民间故事集》为任务驱动,完成缩写故事的学习任务。课下,要求学生继续阅读中外民间故事,课上通过讲故事、画故事、缩写故事呈现课下的阅读成果。
三、尝试开展复合型阅读活动,拓展阅读量,加强文化浸润
在本单元的整体设计中,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尝试,将“快乐读书吧”的活动提前,从始至终贯穿于“通读”“精读”“共读交流”三个板块之中,形成单篇、多篇、整本书交替读或一起读的复合阅读活动。前面在介绍单元整体活动的设计时略有说明。具体做法是,“通读”教学中,课上推荐中国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课下自读;“精读”教学中,布置课下阅读任务,学生继续自读民间故事,可以用故事图呈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可以写读后感呈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共读交流”教学中,课上组织学生运用在精读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的复述方法,分别用口、用笔交流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体会中外民间故事的魅力。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单元导读页提示了本单元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重点,可以视为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达成阅读重点目标“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板块提供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和策略。从图1看,教科书的单元编排是从读到写的线性结构,体现了“认知→实践→迁移”的一般学习规律。单元内容主线清晰,引线串珠,自然能一项一项地完成教学。但如何能围绕主题更好地体現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突出学生在读讲、读写民间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对心智、精神的浸润,以及读写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我们抓住“统整”二字,在单元的整体设计上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找准学习起点,整合读写目标,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意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纵观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可以协助我们找到学生复述故事的已有学习经历和经验。以下表格梳理了学生自三年级开始的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要求。
表中清晰呈现了教科书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序列安排,拾级而上,在不同的年级落实复述的训练要求,在方法的运用中不断提升复述能力,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品质进行阶梯引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则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缩写”也是一种创造性复述能力,“缩写故事”则是对习作内容的要求。可见,本单元的阅读和习作的训练要求都是指向复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学生在三、四年级从阅读的复述练习中,获得的有条理地表达、想象和概括的语言经验都可以迁移运用到缩写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来。当学生的读写经验是一致的时候,学生的读写活动变成了一件事——“运用说和写的方式创造性复述故事”,我们就可以采取边读边写、读写融合的活动,推进读写目标的达成。
二、整合读写活动,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明确了读写目标整合的思路,我们试图将本单元的学习设计成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图2)。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我们设计了“通读民间故事、精读民间故事、共读交流民间故事”三个板块的活动,共12课时(指课上)。除“通读”活动外,在“精读”“共读交流”两个板块中,“读”是学习活动的载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过程,而“写”作为学生读的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融合在读的过程之中,体现边读边写、读即是写、写亦是读的语言学习特征。
“通读民间故事”这一板块侧重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初步体会民间故事这一文学作品的特点。以教科书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为引子,在学习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制作故事名片的活动,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在课下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中国民间故事》。形成课上通读→课下自读→课上交流的课内外相结合、读故事讲故事相融合的阅读实践活动。课上交流强调用故事名片呈现学生阅读的结果,用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民间故事口口相传、充满幻想、情节夸张、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阅读的乐趣。
“精读民间故事”是“创造性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落实的重要环节。侧重指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并运用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变换情节顺序讲故事、展开想象增加合理情节等方法创造性复述故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我们将“交流平台”板块的方法引导和“词句段运用”板块第2题关于将情节说具体的指导内容提前,为学生搭建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支架和范例指导,使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快速进入创造性复述的实践活动。课下继续跟进学生的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丰富故事情节,选择喜欢的故事,运用课上学习的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讲给他人听。
“共读交流民间故事”意在以交流的方式,复习巩固口头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技能,同时又将口头交流这一方式转化为书面交流,学习运用缩写的方式呈现阅读的成果,并与同学交流。在读、讲、缩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学活动的重点设计有两个,一是组织“民间故事大会”活动,以口语交际“小贴士”中提出的“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为讲故事的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在“讲”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二是组织简缩版的《民间故事集》创作活动,先以为《牛郎织女(二)》绘制连环画活动,指导学生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分解和定格,也为“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做巧妙的铺垫。然后以创作简缩版的《民间故事集》为任务驱动,完成缩写故事的学习任务。课下,要求学生继续阅读中外民间故事,课上通过讲故事、画故事、缩写故事呈现课下的阅读成果。
三、尝试开展复合型阅读活动,拓展阅读量,加强文化浸润
在本单元的整体设计中,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尝试,将“快乐读书吧”的活动提前,从始至终贯穿于“通读”“精读”“共读交流”三个板块之中,形成单篇、多篇、整本书交替读或一起读的复合阅读活动。前面在介绍单元整体活动的设计时略有说明。具体做法是,“通读”教学中,课上推荐中国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课下自读;“精读”教学中,布置课下阅读任务,学生继续自读民间故事,可以用故事图呈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可以写读后感呈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共读交流”教学中,课上组织学生运用在精读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的复述方法,分别用口、用笔交流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体会中外民间故事的魅力。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