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感兴

来源 :燕赵诗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十月,一下飞机就到了吴国。
  阖闾和夫差都在苏州,只是没看到夫差曾演练水军的太湖(他们说,非常近了)。他们说太就是大,很大。这地方,目前也是富可敌国(GDP全国第二)。吴和越,这里的人们都偏好兵器,性格激越,下属动辄在鱼肚里藏下短刀,请一个勇士剌杀上司。或者鞭尸,将头颅挂在城墙。失败了也能忍辱负重,在柴薪上睡觉,日里舔舐苦胆,不惜献出自己心爱的女人,为的是在某一天复仇。但同时,广袤的平原和充沛的水,又使这儿成了古代最温柔、富贵的一块地。天堂啊,就是苏州的样子,小桥,流水,吴儿胜雪。吴侬软语。
  可如今,别说张继的枫桥变了味(陷落在城中,周围新富的别墅自称“寒舍”,让百姓们牙齿碜得慌),连苏童的香椿街也不知道在哪儿。江南江南,大运河还在繁忙地运输煤炭,但船总是已少于车。舟不过是个摆设。
  傍晚,当他从运河边上的高速路过去,看到硕放机场起起落落的飞机,恍惚觉得那是从江南池塘里惊起的一群群鸥鹭。
  二
  而一月前的某一天,他刚有过匆匆一瞥。那次,沪宁高速宽阔干净(双向八车道),过茅山,——不是崂山,但也有道士在上边修炼;经无锡,——不知道曾经有没有锡,但现在肯定是没有。天高云淡,头一日的雷雨和阴霾一扫而空,车子行驶平稳。江南啊,银子铺就的地方,美人出没于荷塘和水巷。苏州以一派繁华冲进眼球,正如突然出现的虎丘依然高耸在市区的中央。
  人们在谈论她的产值,谈论她的工业园区(那与新加坡共建的一流园区,灯火璀璨如同天上,头一年正举行十五周年庆),高涨的房价,她接连出的干部(好几个前任都升到省级、副省级,在祖国的另一方叱咤风云),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奇迹。他们说这里GDP已经超过两万亿,他们说,轻轨一号线二号线马上就要开通,而人口快超过1300万。这是大城市了,工厂如同苇席铺在江南大地上,从昆山,到吴江,到张家港。而从前,对这里,人们记得的只是夫差兵败自杀,陈圆圆在横塘遭遇吴三桂,唐伯虎在电影里点秋香……
  南京的茅山道士可曾修成正果?但苏州,孩子确实已经长大,九月那回,匆匆的同里、拙政园重游(古韵丝毫未变,恍惚重归梦里),他依然迷恋苏州,觉得那些园子是唐诗宋词最后的家。九月,人们在墙外吹大经济的泡沫,而雨点在已经有些枯萎的荷叶上书写新词句。他当时想,自己可不可以这样说,在苏州,我看到一个时尚的女子,保持了内心的古典?
  三
  寒山寺里,唐朝的钟早在明朝被倭寇抢到了日本(并不是日本连强盗也热爱文明,而是见金银铜铁就抢,这点他可以保证),但现在的铜还在撞出接近唐代的声音(108吨重啊,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十块钱三下,钱越多,越接近唐朝)。枫桥啊,这里并没有乌鸦的,他们说,乌是黑的意思。可是黑怎么啼呢?他有点怀疑,他记得在自己的童年,乌鸦都还是很多的,难道在唐朝,中国都只剩下喜鹊了么?
  枫树也是中国枫,一点都不会红。下着雨,铁铃关下的枫桥像一张弓,张继在唐朝一个夜里弯着的腰,到现在还让人们觉得高不可及。“青山不改旧时容”,但,意境已经变化,泛着淡青的运河水,水中那只浮游的绿头鸭,来来往往的游人,河上驶过冒黑烟的运铁船,运煤船,以及周围高耸的房子,构成了这个时代自己的风景。
  四
  “一个鼠标只卖六块钱,钱都被人家老外赚。最低生活保障费才850元,能买个什么?”他认识的一个当地导游充满义愤。从这个曾经的拉丁舞业余组冠军嘴里,这里还在世界产业的最底端,而这里有太多的政治变迁和故事,比如第一任修个大会堂花掉7亿,第二任修火车站就敢花70亿,第三任就搞虎丘周边改造,175亿,第四任要搞石湖改造,245亿。大手笔啊。当然,腐败案件也必然是随之而来的。
  在台风鲇鱼带来的蒙蒙秋雨中,他们游罢留园,在西南郊的采香泾吃罢羊肉(温和的江南人民,居然也吃腥臊的羊肉成风,并席卷到了上海),返回城市,路经木渎。“哦,那里曾是苏州的‘鸡场’,站街女在路两边排到一千米。”那位朋友总是对当地的典故知之甚多。
  他想起自己在飞机上刚看到的一期社评,《明白发展中国家的形势,就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包括要见怪不怪,包括忍气吞声。
  可是,是这么回事么?能做到么?
  说这些总让人烦。雨多么细啊,但肯定不会再遇到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女郎(他们说都出去了,一等在欧美海外,二等在北京上海,三等在深圳珠海……),但苏州的生活也还是充满惬意的,阳澄湖的大闸蟹不是出来了么(这个季节,公蟹是最好的,膏糯而油,味如仙品),金鸡湖的夜色也是很美的,李公堤风情美味街上,吴地人家的莼菜羹很是可口。在满街的桂花香里,还是欣赏他们的小桥流水,躲进园子,躲进十全街,在同德兴吃一碗昆山卤鸭浇头的银丝面(排在“苏州十碗面”之首),太湖石和芭蕉在门前,窗外,小河正在脚下吟一曲宋词(如同当年正呆在溧水县的周邦彦)。只是不知道,淡淡的美下,是否有深重的哀怨?
  五
  “那一个,就是夫差墓。”某次回城的路上,主人告诉他,新区边上的某个土丘有着深远的来历。他还是一惊。名重一时的君王,就埋在那小山堆里。如今只有一个小寺庙。而周边,布局杂乱,新兴的皮鞋厂,电子厂,装饰材料厂,大大小小的元器件厂,钢材厂,建材厂,掩映在绿化树之后,沉着,费人猜测。他想起家乡的那些兄弟姐妹,苏州,多好的苏州,那是他们改变贫穷的理想之地。如今的他们,可能就在树木后的某一个厂子里,在成排的工厂里某一条生产线上,为跨国公司的衣裳钉着一个纽扣。
  在这些地方,历史的影响恐怕只有乾隆留下的一个字——,“浒墅关”可以念成“许墅关”。——老眼昏花的君王,看错了一个字。
  啊,这里的人们是对的,他们不必过分缅怀过去,他们在为明天生活着。
  “他的血液里流着唐朝
  但现在,他得在初级阶段
  拼命流汗。”   ——是汗,不是汉。汉族的汗。
  六
  他清晰记得十六年前,一个游子初到姑苏,对照地图,一日间游了沧浪亭,拙政园,怡园,虎丘,狮子林。在铁路招待所的大房间里,花十块钱,和另外四个不认识的男人挤在一起。女孩子们在洗涮间漱口,洗衣。半夜,警察敲门,突然闯入,检查证件。
  那时,他还在做古典的梦,在沧浪亭见到归隐、欣赏清风明月本无价的苏舜钦,在怡园的楼梯拐角处撞上了身着彩裙的丫环,被她过份娇好的容颜惊住。好在,他还是备了份现代社会的身份证,警察大声呵斥,然后平安通过。他倒下便睡,梦没有继续。他后来梦到的是在铁路招待所撞上了现代的火车。
  那回,他在玄妙观前90年代的旧书摊里,找到了一本郭沫若60年代写就的《李白与杜甫》。那时,他已经受到一个激进作家的影响,以偏执、苛责的眼神打量前人,他想在那本书里找到老郭一切的怪诞、可笑。他成功了。
  那时,他对周围已经无视,他在旧书中寻找真理。
  那是青春啊,青春一晃就过去了。而这是苏州。
  十六年前,对长三角来说,已是历史。
  如今他回味着变迁,不好意思说出。白发苏州,2500年了,当下不过是一瞬。
  七
  那又怎么样呢?
  早上,出城的车在继续堵。晚上,回城的车也在继续堵。苏州,在堵车中加紧抢修地铁,轻轨。加紧进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交通密布,一如过去的水网。
  怎样安顿过去的那些人物?那些印象?苏州啊,太大了,一个偶然的客人无法轻易言说。
  早上,他在细雨里的静思书院看古画。在窗台上仿佛隐隐听到不远处网师园里柔软温香、千回百转的昆曲《牡丹亭》。那里,一个民族正走到浪漫主义时代。他想再去看看不远处的沧浪亭,那门前的水廊是否还依旧清幽,有没有隐士在那里抚琴弄箫,“大隐隐于市”。
  夜里,他得继续在南林饭店的桌子上应酬,觥筹交错,听人们在天之蓝中议论隔壁的婚宴,“摆了五十桌”,“四千八一桌,不含酒水”,“最差也得二千六一桌。这就是当地的标准”,“关系不错,没二千拿不出手吧”。
  ——苏州,富人太多了,都躲在这大上海的后花园子里。
  台风“鲇鱼”过去,天色放晴。苏州平安一如没有任何变化。
  十全街上,车辆驶过,有几片梧桐叶落下。
  2010-10,苏州
其他文献
一  阳光盛大女真族的渔船在岸边停靠马队找到了歇脚的地方。一地的帐篷和炊烟。一地的女人和孩子。哦一地的粮食养育了多少虫蚁和人。松花江风平浪静远远的水曲柳和榆树茂密,五月的榆钱正要从树上掉下那一地的钱也没人去捡。一匹小马从母马下腹挣扎着出来。远方有新生婴儿啼哭的声音。阳光下一个巫师在祈祷所有的人都停下活计驻足凝望,哦还有什么是比生命诞生更神圣的无论是一匹马一头牛还是一个婴儿,都是这片土地共同的子民都
期刊
那天的旅程昏昏欲睡,阳光下空旷的法门寺让人疲惫(占地真大啊,好象陕西的地不值钱)。而从法门寺到乾县,一路的老柏油公路。北方的乡村。黯淡的桐花。白杨树。缺水的土地尘土飞扬,让二小时的旅程显得无限漫长。  我们还先看到她的儿子,那在幽室里小声叹息的,被废黜的,没坐到位置就死去的,在雪地和月光下徘徊踌躇的,这一切都是他——章怀太子,短命而瘦弱,孤芳自赏和喝毒药。那深埋在地下的殿室,陵寝。出土后失色的唐三
期刊
一  突然到来的是下午。  阳光似乎还是那么明亮,但日规上,影子已经倾斜;腰身还是那么灵活,但已微微臃肿;树叶还是那么茂盛,但已有一些在悄然落下。  阴影不知不觉浮上心里,没发出的“哦”声伴随瞪大的惊异眼神。  这么快,下午就来了。  上午的诺言还言犹在耳,下午却已经在说力不从心了;上午的期许还有一万年,而下午巨大的声音却在内心轰响:要爱的赶紧爱,要说的赶紧说,下午失去的,将不再有时间找回来,下午
期刊
一  渔父的身影有些儿飘逸。  秋水浩荡,江天渺渺,芦花飞白。清晨的茫茫白雾里,桨声由远而近,一只小船慢慢钻出来,渔父身披蓑衣,背挂斗笠,脚着草鞋,手握长竿。他时而停下,把网轻轻撒出去,在秋天里,浑身水气淋漓,张开的网就如江面上一朵转瞬即逝的花。看不清他的脸,总之很清癯,消瘦。听,他唱歌了,歌声怡然自得: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小船箭一般飞快驶去,尚
期刊
一  隔壁王婆婆的幺儿找了个温婉的美女,叫黄英。  黄英鹅蛋脸,眼睛水汪汪的大,很柔和,她个子不高,但身材妙曼,该有腰有腰,该有腿腿长。气质也温柔可人,嗓音略带些沙哑,听起来有点酥酥的,和她男人在一起显得特别温柔,在宿舍区同进同出,感觉两人感情很好。  她皮肤不算很白。  王婆婆的幺儿叫王小胡,在市无线电一厂上倒班,高个子,接近一米八,五官端正清秀,平时不大多说话,见人点个头,轻轻一笑。他走路动作
期刊
一  那是秋天了,满山荒草,落日正要下坠。我们在山坡上嬉戏,追逐,瑰丽的霞光满布天空。  突然,天鹅出现了。一群洁白的精灵,完美的弧线划过眼前。  我愣住了,搓手失神,茫然无措。我虽不知道她的来历,她的前世今生,但她的美瞬间将我击溃。  我感到羞怯。我太寒伧、粗野了,无法面对这臻于完善的美丽。  霞光下,天鹅短暂停留,天鹅在翩翩起舞。她们浑然不觉这是人间,无视这粗鄙而寒冷的山野。那种风景,也许曾在
期刊
一  卢桢祥师傅年轻时在一家大型军工企业的伙食班当班长,刚开始做白案——相对于红案而言,主要做面食,很早起床就动手做花卷、蒸馒头,大桶大桶发面。后来也做过红案。他虽没文化,但脑子活,会说话。因他的活儿好,有年市电视台采访过他,展示他的白案技术,炸馓子,麻花,他在电视上还表演了一段“抖馓子”技术。  他生得白白净净,非常白,眼睛又圆又亮,国字型的脸,中等个头。可惜小时候胸口害了个碗大的疮,家穷,也没
期刊
一  扬州的风,从南京开始刮起(九月的南京啊,还多么闷热!),扬州的明月,让深陷南京战局的人感到一丝清凉,心里踏实,仿佛那是悬在饥饿的天上的饼子,——在南京,轻易说战局有些轻佻,但他想作一次现代的戏仿,这里是当代的战场。扬州,那里有天下三分之二的明月(五亭桥的桥孔里,在月明之夜甚至可以看到十五个月亮!),有清朝最多的盐商——他们在瘦西湖两岸斗富,在精致的小园里坐雨吹笙,听评弹,一夜之间就能给乾隆修
期刊
一  物资公司货车司机褚卫常驾驶那辆已经有些破旧的皮卡车,在厂区大道上开过,像没发出声音。他常把车停在礼堂门口,打开门,弯腰下来,拖声扬气地在喊谁。那边,灯光球场上,车间的年青人正在打篮球,没人听见他在喊什么,他微昂着头,眯着眼,夹支烟在手上,加快了脚步过来,在某人的肩上拍一下,说,日你哥哦,喊你五道了没听到?  看球正看得入神的那人一惊,车过头看是褚卫,老熟人了,问有啥事,褚卫说没事,看到你,想
期刊
一  钟小萍家住在筒子楼的一楼楼梯边,上下的人都要从她门口过。  钟小萍是火炬帽厂的缝纫工,生得娇小玲珑,鸭蛋脸,眼大有神,衣着朴素,看着也还干干净净。从楼梯边过往的,都能看到门口坐着的她公婆韩老太,而钟小萍在狭窄的屋子里忙忙碌碌。她屋外就是整栋楼的一长溜灶台,一到中午、晚上,锅吱吱地响,人喊马叫。  院子里的人不在同一个单位,但都是东郊工厂区的,属于工人阶级,“穷哥们儿”,又都不是啥大厂的,知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