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也创新,恨也创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创新工具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了规避监管。
  也许,监管层能做的充其量是危机爆发后一名优秀的救火队员,还有就是对法律政策的修修补补。
  美国金融业需要一些新概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投资者和监管层忘记昨天,忘记风险,再次投入到新一轮历险中去。
  
  从初露端倪到今天,已将有一年时间,次级债危机不仅自身没有终结,危机还正在波及银行信贷部门并可能造成真实经济进一步下滑。2008年初索罗斯发出警告,次债危机是美国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个令人不愉快的预见正在步步紧逼现实。
  危机的始作俑者自然是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胆大妄为、凭借各种结构性金融产品(比如各种房地产、贷款抵押证券)制造盈利神话的基金、投资银行和住房信贷公司。曾几何时,这些金融机构无限风光。2006年华尔街员工的平均红包就达到20多万美元,大大超出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一些高级从业人员年薪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现在,大家发现这些金融机构不像他们原来想象得那样严谨、负责;风光无限的结构性金融创新产品看起来像摇钱树,其实是害人精。碰上了好年景,他们一边制造概念,一边利用投资者根本看不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套取钱财,制造泡沫,得到的是金字塔顶端的红包;碰上了坏年景,找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填窟窿,再不行就宣布破产,结果是人人都受牵连,而过去拿高薪的肇事者不过是课间休息。这个故事并不新鲜,以往金融危机中都有似曾相识的情节。金融业从来都是拿别人的钱做事,这和拿自己的钱做事就是不一样。借款人天生就带着别人不还钱的风险,而贷款人天生也带着不守道德的危险。次级债危机所揭示的真正问题是:监管层为什么容忍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为什么不能像对待传统金融业务那样展开有效的监管、限制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泛滥?为什么不把贷款人不守道德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金融创新——
  保持美国大哥地位
  
  监管层的态度,根本上取决于美国所处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从二战后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到60~70年代东亚四小龙崛起,到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再到80年代末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和印度经济兴起,如何让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个秘密。后进者在不断试错和学习当中,终于找到了经济增长的钥匙——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一切变化让二战以来身居老大的美国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化和全球化大大提高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身处其中的美国最能从中获利,美国居民生活福利也因此大大提高;忧的是,美国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和市场,能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优势竞争地位的产业在不断减少。一直这样下去,大哥地位即便不至于被颠覆,至少也不如往日辉煌。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面前,美国从根本上确保大哥地位的出路只有一条:创新。凡是已经做出来的东西,在市场化和全球化面前都不再是长久的秘密,也不能长久维持超额利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领跑,才能让少数领跑者带着已经在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丧失了竞争力的普通劳动者继续提高生活福利。全球化的分工格局已经是这样,美国还能做大哥,还能从交换中获取利益,根本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创新能力。
  创新远比后进国家的学习和复制困难,其同义词是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需要金融部门给与创新有力的支持。正如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中看到的,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对于IT革命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如果没有敢于承担风险的资本大量涌入,所有的成功也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推广和扩散。但是,PE和VC也不是无源之水,他们的资金成本和投资意愿直接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如果利率高企,经济增长预期不明,PE和VC也会萎缩。如果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大家都乐观地谈论新经济和全球化红利,几乎忘记了风险的存在,PE和VC自然也能蓬勃发展。回顾美国历史,与历次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危机相伴的是铁路、汽车、无线电、计算机、生物科技与IT产业等新产业的兴起等。麻省理工大学有学者指出,对新经济部门的价值高估也构成了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会激励真实投资和储蓄,从动态上看也富有效率。
  从美联储格林斯潘任期内的各种举措我们不难看出,即便在可能会陷入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格老也在竭尽全力地维持美国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尽量把问题延后。格林斯潘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也曾呼吁警惕资产价格泡沫,美联储也针对次级债等问题作过研究,并担心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但在行动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与这些担心对应的政策调整。对于各种结构金融产品和其中蕴藏的巨大道德危险,其他相关监管当局也不会一无所知,但它们的措施是放任自流,没有主动行动。或许,技术进步真的就把风险和危机自行消除了。当然,事后来看这只是一种天真的奢望,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
  
  金融创新——监管层之困
  
  抛开上述美国监管当局对待风险问题的大背景不论,摆在监管层面前的还有非常棘手的细节问题。以这次的次级债危机为例,监管层采取有力措施之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如何判断房地产价格已经出现严重泡沫并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这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家还谈论着新经济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时候,这个判断就更加困难。其次,即便一些有真知灼见且能够影响决策的关键人物在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应该是由监管层出面挤破泡沫还是等待市场自行解决问题?监管当局很难判断哪种方式最优。由政府出面挤破泡沫等于是给欣欣向荣的经济泼冷水,这显然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第三,即便决定了由政府出面挤破泡沫,但从何处入手还是个问题。是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做出严格的限制?还是通过调整利率手段给整体经济降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力度去解决?这些都是美国经济管理层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第四,即便确认以次级债为代表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存在问题,那么在危机到来之前如何判断这些产品问题有多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法律法规调整才能有效降低道德危险?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困难还可以按照这个单子不断列下去。这样,监管当局在事发之前无所作为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尽管他们也看到了其中有骗子,有巨大的道德风险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金融创新——没有回头路
  
  不能指望监管层能在事前做些什么,不能指望小的法律和政策调整能改变局面,金融创新工具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了规避监管。当然,如果有了大的法律和政策变化,金融业从此置身于严格监管之中,风险可能是得到控制了,但创新能力呢?增长动力呢?政府做强了,市场可能就窒息了。也许,监管层能做的充其量是危机爆发后一名优秀的救火队员,还有就是对法律政策的修修补补。
  处于这样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美国经济和其他经济一样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只能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继续下去。这种增长模式为创新铺下了温床,也为泡沫和危机埋下了种子。IT泡沫、房地产价格泡沫之后,还会有新的概念和泡沫被创造出来,可能是生物制药、能源科技,也可能是别的什么新技术。无论是什么,美国金融业需要这些新概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投资者和监管层忘记昨天,忘记风险,再次投入到新一轮历险中去。
其他文献
9月27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公开抨击美国政府现有的监控项目,呼吁联合国制定网络监管规范,防止美国将互联网用作间谍活动的“新战场”。这是自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国家情报局代号“棱镜”的监听计划后,国家元首在国际多边场合对美国最为严厉的指责。这回,巴西真的跟美国翻脸了。  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7月初,巴西《环球报》根据斯诺登密友和支持者、现居住于巴西的英国《卫报》专栏记
第一,部分国家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联手制华意图明显,使南海、东海形势更趋复杂  近年来,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愈演愈烈,南海、东海海域风起云涌,进入“多事之秋”。在此种背景下,美国通过频繁举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达到为盟国“打气”,威慑中国的目的。而本地区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加强与美国的联合军演,试图“挟美自重”,抗衡中国,致使东海、南海局势更为凶险与复
朝鲜半岛局势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反反复复,起起伏伏,牵动着东亚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人指责朝鲜是“麻烦的制造者、挑衅者”。但笔者认为,这种指责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却也有失公允。一个原本完整的朝鲜半岛为什么分裂至今?朝鲜为什么会从“无核”到“有核”?根源还在于60年前的那场战争。6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变。南北越统一了,东西德统一了,而朝韩之间人为形成的“三八线”却没有消失。  笔者认为,美国作为
台湾与菲律宾的渔权纠纷持续了10多年,几乎每年都发生渔事冲突事件,菲律宾舰艇开枪造成渔民死伤的悲剧不断发生。台湾渔民在菲律宾强势护渔、野蛮执法下,斑斑血泪,无处伸冤。渔民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委屈如三尺寒冰难以化解,对台当局的无能和漠然更是气愤而无奈到“只能自求多福”的地步。  2013年5月9日,菲律宾公务船逼近在台经济海域内作业的“广大兴28号”渔船,完全没有示警就直接扫射。渔船在逃命过程中,菲方
“丰田的阴暗面”,这本是日本独立网络新闻媒体“My News Japan”的记者2007年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最神的是,书中预言了导致最近丰田“滑铁卢”的“车辆突然加速”问题,想不到竟然一语成谶。丰田原本以为2009年可以走出金融危机下亏损的阴影,不料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却一脚踩空,而且是踩在一块小小的刹车垫片和加油踏板上。今年2月24日,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的听证会上流泪,被定格为这个曾是“
近日在与朋友聊天时,朋友问我喜欢做什么运动?我回答说,生命在于不动。这看似句玩笑话,其实也是无奈之语。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污染的城市里,运动只能是加速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  近几日北京连续刮了几场风,天空倒是晴朗了许多,蓝天白云难得地显露出来,但往日那沉沉的雾霾引发的重度污染仍让人心有余悸。据说在近期的一个民调中,北京在中国宜居城市里排名70多位;而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在生态
打开百度,输入“中国丢了缅甸”,可以发现大约264,000个相关信息。浏览这些网页,既有英国《金融时报》等海外媒体的报道,也有中国《参考消息》、《21世纪网》等国内媒体转载的外媒文章(大概认可中国已经“丢了缅甸”),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为什么丢了缅甸”,并指出要问责“是谁丢了缅甸”。不少和我有过交流的中国企业家、学者也认为中国已经“丢了缅甸”,并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此的痛心疾首。在国际学
中秋节是朝鲜和韩国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可能是受到节日将近的影响,近期半岛南北间互动明显增加,出现很多缓和迹象。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开城工业园区可能重启。这项朝韩合作的最大标志性工程迄今已停摆近五个月。  停工的情节颇为戏剧化。今年4月3日,朝鲜突然对开城工业园区的韩方人员实行“只出不进”的措施。8日,朝鲜正式叫停园区,并撤离所有朝方员工。次日,朝方人员集体缺勤,开城园区陷入了瘫痪。26日,朝方下了
捧得当代世界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厚重的《俞邃论集》,甚至闻到了新鲜的墨香味。俞邃兄当时在南非游历,他自己都还没有看到书,因此兴奋地在电话里问“书装帧得好吗?”听到来自遥远非洲的清晰话音,我真想象不出俞邃兄80岁了。他对新鲜的事物、对他热爱的国际问题研究是那样激情洋溢。在我脑海里,他还是我们初识时的中年模样,风流倜傥,谈笑风生,常在国际形势研讨会上语出不同,引得四座关注。从这本一直辑录到俞邃2013年初
很少有人料到统治了埃及30年的铁腕领导人竟在民众示威18天后被迫下台。2月11日,穆巴拉克突然辞去总统职务。埃及进入后穆巴拉克时代。穆巴拉克辞职后将权力移交给军方,也将不确定的时代留给了后人:他为什么把政权交给军方,军队会发挥什么作用,与美国又有怎样的关系?埃及会是新的民主开始,还是处于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军方掌权时代,或者由军事管制逐步走向民主政治的时代?埃及开启的是一个更加稳定的中东时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