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德里克《守夜人》中的人物创伤叙事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最新长篇力作《守夜人》讲述了印第安部落人民捍卫领地的艰辛往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伤书写.本文主要以凯茜·凯鲁斯的创伤理论为基点,分析主人公帕特莉斯和瓦扎什克在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家庭创伤、性别创伤及历史创伤,以及创伤叙事过程中采用的梦魇、幻觉和延迟等艺术展现手法,从而折射出整个美国印第安族裔群体的生存困境.另外,本文通过解析文本所呈现的印第安人所受多元创伤的浮世绘,旨在唤起各个种族团结平等的意识,同时也呼吁整个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能够和谐共生,以达到促进民族融合的目的.
其他文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旅游的更大热情.虽然目前大部分景区已经上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各类出行数据、旅游数据进行记录,但是并不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挖掘与分析,也不能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并设计了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整个系统采用Java EE技术进行实现,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采用UML进行分析与建模,基于确定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给出详细的体系架构设计内容.并阐述了智慧旅游数据挖掘算法,给出算法处理过程,对整个旅游数据进行分析,方便主管部门更好地确定旅游政策.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其黑人女性作家的身份赋予她独具匠心的写作视角,她的作品也揭示出黑人女性真实的生存困境.自1997年出版以来,《所罗门之歌》就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与好评.国内外学者对于《所罗门之歌》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主人公奶娃的解读,而小说中的女性小人物,如奶娃的姑姑派拉特,则有待挖掘.本文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尝试以斯皮瓦克的“认知暴力”概念分析派拉特的边缘困境及其在困境中所患的“失语症”,并在此基础上解读派拉特在困境中的反抗与其对文化身份的探寻.
目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和转型升级,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文旅产业、乡村生态修复及环境空间设计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以上领域人才缺乏愈发凸显.在此形势下,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视角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全面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树立“重实践、强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系统解读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途径,旨在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在新自由主义深刻影响高等教育治理领域,受教育者和市场对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化需求日益迫切,政府越发关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新公共管理理念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节奏等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英国政府于2017-2019年在全国推行教学卓越评审.第一轮评审虽然在鼓励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引导高校改善学生体验、助力高中毕业生有效选择高校和专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评审数据信效度、结果等级设置合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新一轮的教学卓越评审将进一步丰富评审指标的内涵、增强
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在叙事结构上空间性特征较强,本文对小说中的重要地理环境空间进行分析;说明其空间形式类型为圆圈式结构及其作用.从时空关系出发说明作品中空间的叙事功能,包括解构时间因果链条、代替时间叙事、中止叙述时间等.同时从性爱的狂欢化场景的审美功能与空间叙事的美学价值分析空间叙事的审美功能.作者以克隆人的视角书写和表达的是对整体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追寻.
我国学科建设制度从“重点”转向“一流”标志着由政府选择性重点学科建设向高校竞争性一流学科建设的范式转变.学科建设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革、渐进式制度变革和断裂性制度变革三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学科建设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受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学科建设价值取向的深层结构影响;由于传统的制度惯性和组织行为惯习,学科建设制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学科建设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多元主体博弈、政策学习机制以及外部示范效应.实践中,我国学科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多元主体关系,健全学科动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 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
近些年来,大学课堂传统讲授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指摘,甚至不乏有过时之说.其实,讲授作为最为古老的教师讲述学生听记的教学方式,在19世纪就频受质疑,20世纪中叶在“关注学生”的转向后,它逐步趋于消亡.随后,揉入了提问、演示、适量的讨论等的讲授为主形式渐成主流,但这种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思潮以及广为采用的信息技术冲击下,它再次成为积极性学习的对立面.众多调查研究表明,讲授为主形式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依然盛行,其效果评价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兼而有之.不同课程的知识属性与文化,教师与学生的观念、习惯和
瑞士作家戈特弗里德·凯勒的中篇小说《三个正直的制梳匠》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市民社会风情画,以一种诗意的方式体现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凯勒通过夸张、荒诞和尖刻的手法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漫画式塑造,从而巧妙地讽刺了人们不顾一切追逐金钱和财产的现象.诙谐之城塞尔德维拉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作为集体的塞尔德维拉人与作为个体的滑稽怪人形成了对比.本文通过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继而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对凯勒作品中幽默呈现出的讽刺艺术进行探析.
雷蒙德·卡佛是继海明威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短篇小说家.他善于运用小说人物之间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来书写引人深思的意蕴.本文从合作原则出发,分析了《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主题思想,从而更好理解卡佛是如何通过看似简单直白的语言,抒发他对社会中无所不在的危险和异化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