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工作面沿底回采造成工作面端头底部三角煤大量损失的问题,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在厚煤层沿顶掘进回采巷道实施超前开挖回采底煤工作。在实施超前开挖回采底煤工作时形成了超高回采巷道,因此需要减少超高回采巷道变形。矿井原采用木垛充填降低回采巷道高度以此维持超高巷道稳定,但木垛充填存在工作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接顶不充分、承载能力低且易变形、单体支柱工作阻力小、受力不均、稳定性很差、易发生倾倒等问题,对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构成严重威胁,基于以上原因,结合贺驼矿现场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采用双液注浆充填材料进行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工作面沿底回采造成工作面端头底部三角煤大量损失的问题,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在厚煤层沿顶掘进回采巷道实施超前开挖回采底煤工作。在实施超前开挖回采底煤工作时形成了超高回采巷道,因此需要减少超高回采巷道变形。矿井原采用木垛充填降低回采巷道高度以此维持超高巷道稳定,但木垛充填存在工作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接顶不充分、承载能力低且易变形、单体支柱工作阻力小、受力不均、稳定性很差、易发生倾倒等问题,对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构成严重威胁,基于以上原因,结合贺驼矿现场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采用双液注浆充填材料进行袋
其他文献
随着核废料处置、地下煤层气开发、地热资源的开采利用等领域的蓬勃发展,高温处理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特征演化规律备受关注。为了对不同高温处理后花岗岩试样渗透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设定围压10-30 MPa,进水口压力低于相应围压区间并逐渐增大,选用GWD-02A型高温炉对加工好的花岗岩试样进行高温加热,将花岗岩试样分别加温至200、300、400、500、600、800℃,采用全自动岩石渗透率测试系统对高温处理后花岗岩试样开展一系列渗透试验。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作用后花岗岩试样直径、高度以及质量
高梦宇,周志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52)GAO Meng-yu,ZHOU Zhi-gang病例男,56岁,因间断腰痛1月,伴腹痛4天入院,B超发现肝占位。乙肝病史10年余,药物治疗。查体:腹平坦,柔软无包块,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HBV-DNA荧光定量PCR:7.97×105IU/m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6 U/L,谷草转氨酶78 U/L,谷氨酰转肽酶214 U/L,碱性磷酸酶213 U/L,白蛋白28.1 g/L,前白蛋白102 m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宫颈病变筛查的9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获得确切病理检查结果,且均行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及SWE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联合SWE成像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价值。结果:病理检查提示94例受检者中宫颈癌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宫颈正常15例;SWE成像提示,53%的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内弹性图像填充颜色以红色为主,并夹杂着橙色与绿色;41%宫颈癌患
高浓度浆液具有环保、节能、减排、安全、高效等特点,正逐步被认可与应用,其注入到采空区后通常形成支撑圆台,不同堆积角度圆台对上覆岩层的支撑效果不同,掌握堆积角度对圆台承载力影响规律至关重要。为研究堆积角度对圆台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模具制作。选取水泥为胶结材料,标准砂为骨料,胶结料和骨料质量比为1∶3,水和水泥质量比为0.56的高浓度浆液。将高浓度浆液浇筑到模具中,制作不同堆积角度圆台试样。高浓度浆液在模具中静置1 d后脱模,随后将试样放在水中进行养护,待龄期为7 d时,利用WAW-300微
为研究深部高应力富水黏土软岩大巷强烈底鼓控制技术,以陕西蒋家河煤矿二采区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了大巷底鼓影响因素,采用UDEC-Trigon离散元方法研究了大巷变形破坏
为研究地音监测技术在预测煤矿冲击地压的地音信号特点,借助于冲击启动理论,提出了根据不同的冲击启动及冲击显现的位置,将地音预警信号划分为3种类型,并结合力源载荷情况,对3种类型进行细化,重点研究了第1种类型下的集中动载荷型地音信号特点,利用KJ623煤矿用冲击地压地音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新疆某煤矿450B3+6工作面、甘肃某煤矿47208工作面的地音信号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第1种预警类型集中动载荷下,当地音能量和频次稳定在正常数值周围时,工作面处于安全状态;当数值突然升高至一异
病例男,31岁。主因发现枕部肿物1年余,近半年进行性增大,于2020年6月来院就诊。查体发现枕部异常隆起,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均为阴性。
为了研究煤岩受载破坏过程中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特征以及破坏前兆信息,进行煤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煤岩试样变形破坏的4个典型阶段,每个阶段的煤岩具有不同的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特征,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声发射和红外辐射规律各基本一致。线弹性阶段红外辐射温度的下降趋势较初始压密阶段略有减缓,在塑性阶段煤岩试样持续升温,温度最低点在线弹性阶段。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平均AE计数和平均AE能量均增大,峰值点附近的声发射活动更为剧烈,峰值处释放的能量的最大值呈递增趋势;红外辐射温度呈现典
病例女,42岁,5年前来院就诊,患者腹部隐痛不适,乏力,否认乙肝等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CEA、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全套正常。超声检查:肝包膜光整,内部回声细密增强,肝脏实质内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低回声结节(图1),肝左右侧叶较大结节大小分别约22 mm×17 mm,28 mm×24.9 mm,部分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部分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结节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肝内多发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临床诊断:肝占位。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同时该区域又赋存着丰富的浅埋煤层资源。为解决采煤引起的水资源流失问题,提出了在陕北“保水区”应用风积沙似膏体充填条带置换开采技术。基于弹性地基理论,构建了条带开采的煤柱-顶板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后顶板下沉的挠曲公式,并结合Winkler地基理论及极限强度准则,计算出条带工作面合理的采宽及留宽。针对由风积沙作为骨料,由粉煤灰、水泥作为胶结料,与水经充分混合搅拌形成的充填体,经实验室合理配比试验,得出了最佳的充填材料配比及强度指标,并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充填体内结晶体穿插成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