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扎走笔减字“天上的云彩”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海拔超过5000米的蒙达拉山,我们便进入到了洛扎县境内,也就进入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带。对于西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喜马拉雅山南麓是高原上最为美丽的地带。夏季是多云多雨的季节,那里深邃的蓝天不再“一丝不挂”,而有了白云的衬托,变得分外美丽。
  年纪稍长的人,大约会知道毛泽东主席曾以“减字木兰花”词牌,填写了著名的“广昌路上”一词。传统词牌名中有减字方式的,就来自于此。“减字木兰花”,是在“木兰花”词的一、三、五、七句中,各减去三字而成。而我这里对“天上的云彩”这个词组进行减字作文,只是借其形式,写写自己在山南地区洛扎县调研期间的一些人文感受。
  天上的云彩
  从拉萨乘车向南,翻越岗巴拉山,绕行羊卓雍错,继续向南,经过声名度远低于羊卓雍错的普玛雍错,再向前,过海拔超过5000米的蒙达拉山,我们便进入到了洛扎县的境内,也就进入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带。对于西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喜马拉雅山南麓是高原上最为美丽的地带。
  大体上沿着东西方向,向东行驶,经过扎日乡政府,进入县政府所在地洛扎镇(原称嘎波乡)。沿着公路,还可以往东、往南行一段路,这一路就是贯穿全县的洛扎河谷的北部地带,在行政区划上,包含扎日乡、洛扎镇的大部分,属于北部逆断裂带。
  地质上,洛扎县由一条正断层和两条逆断层构成,最北的一条逆断层,横穿于蒙达、嘎波境内,向东伸入措美县,向西延伸到浪卡子县;中间一条逆断层从生格乡向西延伸到色乡,进入不丹境内;南边一条拉康断裂带,呈西南~东北走向,南达不丹,北入措美,而后与北边的断层略呈45°的夹角相交,相交处位于措美县城附近。洛扎县三条断裂带造成县境地表支离破碎,沿断裂带发育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永久积雪、冰川,形成的径流将断裂带下切很深。
  在标准意义上说,这是“天上的云彩”地带。夏季是多云多雨的季节,深邃的蓝天不再“一丝不挂”,而有了白云的衬托,在西藏的人、到过西藏的人,这种景象是寻常可见的。就是在这段公路的若干地段,可以见识到号称山南地区最高雪山的库拉岗日山峰。
  这一带名声在外的,有拉隆寺,有朵宗遗址,有勉塘画派创始人的出生地。拉隆寺是巴卧·祖拉陈瓦写作史学名著《贤者喜宴》之地,现在还保留有包括壁画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赛卡古托寺听一位规涅(佛殿管理者)说,巴卧·祖拉陈瓦是在主持扩建赛卡古托寺时撰写这部名著的大部分的。我们调研组负责人扎洛先生说,因为这部著作太有名了,作者与赛卡古托寺确实也有较深的渊源,把这事说成如此这般,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而朵宗之有名,因为它是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西藏地方首设的十三个大宗之一,而且宗堡与寺庙(顿尼林寺)合二为一,我在查看洛扎县档案资料时发现,有时——至少是在民主改革时期——人们把顿尼林寺直接称为朵宗寺。这一带还有我到了以后才知道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古拉姆藏戏。它的起源地在扎日乡。
  天上的云
  我们一行是在7月初到达洛扎县的。从浪卡子县到洛扎县城,我们走的是完工还不太久的硬化路面;洛扎镇到南部边境乡生格乡的省道、色乡的乡道,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根据工期安排,2014年9月完成路基铺设工程,要到西南部的色乡和南部的生格乡、东南部的拉康镇、边巴乡、拉郊乡,需要错开施工时间段,也就只能在每天早上8点钟以前和晚上8点钟以后。7月12日早上7点钟,我们在洛扎县委统战部尼玛伦珠副部长的陪同下,分乘三辆越野车出发前往色乡,估计能在道路施工前走出施工地段,不料在洛扎镇建筑施工队驻地时,前面出现了塌方,正在抢修,我们只得从山上绕过去。这就在半山腰处见到了生格宗遗址。1959年平息叛乱之后,合并朵宗、生格宗和拉康宗(谿)成立洛热县,1960年改名为洛扎县。
  生格宗遗址往上,我们就近距离地与云层相遇了,云层很低,不过还是可以名之为天上的云,也因为低,就不是白云了,自然也就见不到白云之“彩”了。经过生格乡的一所村级幼儿园,沿着过去的山道往下绕,到嘎曲坡度较缓的小坝子上小憩,望上去,天上的云,名至实归。
  这样的景致,从色乡乡政府到曲吉麦村,一路都是。尤其是从曲吉麦村委会到拉普温泉这一路更为明显。色乡政府所在地海拔3900米,拉普温泉4200米。
  色乡的旅游资源丰富,乡里将之归纳为“两寺两泉一湖”。两寺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赛卡古托寺、洛卓瓦隆寺,后者为噶举派祖师玛尔巴(1012年—1097年)创建。支系繁多的噶举派,真正的祖寺就是它了——这里有一条广为人知的谱系:玛尔巴——米拉日巴——塔拉岗布,后者正式创建了塔布噶举派,所谓“四大八小”噶举派支系都属于塔布噶举。赛卡古托寺是玛尔巴的弟子、闻名遐迩的米拉日巴所建。它们一在山上,现在有车道可达,亦是风景秀丽的修行地;一在山下,色曲河边,乡政府左近;赛,藏语意为公子,此寺乃尊者米拉为玛尔巴之子所建而取名,而米拉日巴历经磨难修建这个九层堡,玛尔巴感慨地称米拉为“我的儿子”,这个名称也可用来指称尊者米拉的。如果要较真的话,色乡准确的译名当是赛乡。
  两泉则是指拉普温泉和谢翁温泉,谢翁温泉位于乡政府往下一两公里的河边,现在已经建成了有点规模的温泉旅店;这两处温泉都有莲花生的传说,传说莲花生大师把一串108颗念珠抛撒出去,便有了拉普地方108眼温泉泉眼。地方的同志说,现在找到和开发的有十几眼温泉。108,这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吉祥数字,稍加关注,你就可能发现,很多圣迹、神迹用到过这个数字。我曾以为真的是实指,后来才明白这就是一个概数,言其多的概数,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精确的”概数,具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概数。
  拉普温泉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传统的与不丹国(不丹境内靠近边界者为贾卡尔宗)的边贸市场——隆东边贸市场就在此处。现在市场已迁至色乡政府所在地了,不过仍旧使用着隆东边贸市场的名称,以前市场的遗址还在。每年藏历七月十五,边贸活动会在边贸市场里如期举行,一般持续五天。一般不丹商人会提前组织货物通过边境通道,运送到拉普温泉,然后由我方组织车辆送到色乡政府所在地。而在年度性的边贸活动外,还有零星的边民贸易活动,不过不丹商人只能把货物运到拉普温泉处,在此进行贸易。中国与不丹还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洛扎县境内传统型的边民贸易活动一直在小额的、民间性地做着,除了色乡,以前在拉康镇、边巴乡一带也有,只是现在有一定规模和定期举行的边贸活动只在色乡还保留着。   在洛扎边境东部、南部的拉康镇、拉郊乡,天上的云,是寻常可见的。这里植被丰富,雨水相对充沛,我们在这里期间,难得见到阳光普照的景象,天上常覆盖着大量的雨云,人行走在绿荫林海的道上,看那些云,是那么的近。
  云
  以前,我在隆子县就听说,十二年一轮的猴年转隆子县扎日神山,如果最终不以洛扎县的卡曲寺为“转”之结束地,这“转”的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而拉康镇卡曲寺,只有到达了才会深刻地体会出:它是建在人间仙境之中的。在我看来,只能用人间仙境来表述,连“人间仙境之一”的表述都是不妥当的。这是夏季,到了秋季,又是另一番美景。置身其中,形容、赞美的词,都显得苍白无力。既然无力,我就不多说了。
  只说云。有一种景象我们是没有看到的,那就是人走在卡曲寺稍下方的草坝子上,云就在脚下游走。这需要在这个季节恰当的时辰才能见到。
  只说云,也就是说,说的不是“天上的云”。卡曲寺位于一处突出的高地上,周遭是深谷、狭窄的深谷,迎面立挡在那的高山,朝对面的山望过去,云就在低于人站立位置的狭谷中游动,随着山风的大小,或快或慢。
  沿着寺庙稍下一点的转山道(小转山道)转一圈,有的地方人就处在云之中。沿着陡峭的道,下到谷底,我们去拜看据说莲花生大师在此修行七年七月七天的修行洞——它是峭壁上八个修行洞最著名的一个。下去的时候,狭谷中当然还是絮云游动,不过离我们这面的石壁有一段距离,而在我们返回上山时,那些云便从下向这面石壁靠近,待我们上到顶部后不久,云也就聚拢全谷了。
  在拉康镇,准确地说,在该镇的拉康居委会,见到的民居——旧民居、新改造的民居,与林芝一带的是相似的,也就只有这个地方才是如此,我不太清楚其中的文化意义。在拉康居委会,有一古老的宗教场所:枯廷拉康(此地“拉康”之名大约来自于此吧)。西藏诸多的史籍都有记载,它是文成公主“规划”的镇魔寺之一,属于镇边寺,准确的“位置”是在女魔的左肘处,在诸如《西藏王臣记》等典籍中,它不被称为拉康,而是称为寺。
  洛扎县境内碉楼众多,比较集中的是在边巴乡一带。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对于其建筑年代、为何而建,有许多的说法,却没有为世人所公认的说法。
  就在拉康镇,有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俗人羌姆”。对于羌姆,很多人知道那是藏传佛教很多教派主要寺庙的“神舞”。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听说过非宗教场所的羌姆。包括前面提到的这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文化遗产,说明了西藏的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展现的是中华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光明前景。
  将近一个月的调研结束了,我搭乘县里的车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常规的线路是从县城出发,过蒙达拉山,经普玛雍错,过浪卡子县打隆镇、羊卓雍错,翻越岗巴拉山,进入到雅鲁藏布江南岸,沿江一路东行,最后达到泽当镇。
  师傅建议从洛扎镇贡祖方向,经措美县到泽当。这段路的路况差些,不过至少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从贡祖村开始,差不多是一直在爬山,到达与措美县交界的隘口,估计海拔在五千好几了。道路的右侧,是如此靠近人的雪山。车过隘口,是一个不是特别开阔的南北向的高地坝子,天上的云彩几乎扑面而来,为我送行。
其他文献
在反映公元8世纪就已形成的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内容的曼唐上,清晰论述了人体胚胎是如何从单细胞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开始,逐渐发育成人的图形,以至最后分娩的全过程的。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反映人体胚胎发育全过程的科学理论。这说明,在还没有任何仪器,显微镜也没有发明的条件下,生活在地球第三极的藏族先民们,就已率先认识到了人体胚胎发育所必备的条件,并以一周7天为单位,划分出38个孕期,然后胎儿便将分娩。图
吉隆是有故事的。吉隆之美,除却青山不老的吉隆沟,碧如璞玉的佩枯错,其丰肺的人文及宗教内涵,更值得人称道与关注。这是一条超越千年的历史古道,是当时大唐通往天竺距离最近最为便捷的路径,大唐著名外交探险家王玄策从这里数次出使天竺,且借吐蕃之兵,灭印度北方一国;这是一条佛陀之路,从赤尊公主携带释迦牟尼等身像入藏开始,到莲花生、阿底峡分别从这里入藏弘扬佛法,吉隆是藏传佛教在西藏开始的地方;这里贤者云集,宗教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这里是清代驻藏大臣历史上比较早期的驻藏大臣衙门所在地,位于八廓街北街,正对着拉萨 “市政府”朗子厦,距离大昭寺也只有咫尺之遥。《西藏图考》中记载, 驻藏大臣衙署“闻系三层楼房, 楼高墙固, 即偶有意外之事, 易于防守”。乾隆十五年,颇罗鼐之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
去南伊村旅游重点景区扎贡沟的路上,有一个反常于周边平地的又深又宽的沟壑,现在被架上了石桥,这就是地震时山体裂开的一条缝,山上的流水从这个龟裂的缝中流泻而出。现在虽然没有水了,但仍可见水流猛烈冲击下断裂的树木,七横八卧地静静躺在石桥下,和如今为数不多的老人一样,是那惊天动地的地震的见证者。  靠近南迦巴瓦峰的派镇因为毗邻高山,还受到了地震所造成雪崩的迫害,几位亲历过地震的居民提到当时房外震耳欲聋的雪
玛旁雍错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壮丽的冈仁波齐峰,南面是雄伟的纳木那尼峰,东面冈底斯山脉绵绵环绕,西南是伸展千里的阿伊拉山支脉,举目环顾,犹如四架高高的天然屏障,将玛旁雍错紧紧地环抱其中。从山脚到湖畔,则是广阔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众多河流穿行在丰美的绿茵间,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玛旁雍错,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绚丽景色。 
毫無疑问,M1911是一款“又红又好”的美国枪。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三转一响”是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名词。在某一段时间,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一度是主流富裕家庭的标志。现代手枪也有着自己的“三转一响”: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管偏移/摆动闭锁机构、硕大的套筒、藏在握把内的弹匣。不同于早已经暗淡的“三转一响”,这“四大特征”依然是现代手枪的绝对主流。  枪械不是考古,并不刻意、也很难
最近几年,阿里大北线的旅行线路异常火暴起来。这与阿里、羌塘固有的神秘性有着莫大的关系。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羌塘,地广人稀,有着世界上最重要且最独特的野生动物群落之一。多少世代以来,那里牧民们的生计和文化都依赖着这片一望无垠的高原草场。  也许只有到过羌塘的人,才会理解为什么古代的象雄王国会以“夏琼”——大鹏金翅鸟为图腾。“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很多人都知道,在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有一座圣湖名叫羊卓雍措,却很少有人知道,距离羊湖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藏于深山之中的湖泊,它的名字叫做普姆雍措。“普姆”在藏语里意为“少女、小姑娘”,“雍措”意为“像碧玉一般的湖泊”。因此,它也有着“少女之湖”、“女儿湖”等别称。这片还没怎么被旅游业侵染的湖泊真的有少女一般的纯美,而它最美的景致恐怕就是日升日落之时,霞光为明镜般的蓝天与湖泊涂抹上金红色调的景象
喜马拉雅鬣羚,属于“鬣羚属”。这一属现在认为有6种,分别是苏门答腊鬣羚、华西鬣羚、赤鬣羚、喜马拉雅鬣羚、日本鬣羚和中国台湾鬣羚。前4种鬣羚形态上比较接近,而后两种在非专业人士眼中几乎没什么区别。所以,很长时间里,中国台湾鬣羚都被视为日本鬣羚的一个亚种。大陆上的几种鬣羚往往被统称为鬣羚,又叫作苏门羚,在中国黄河以南的多数省份都有分布。原本鬣羚分布的那些高山峭壁都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但随着人类的步步
“八宝祥徽”,又称“八瑞相”,也被世俗化地称为“八宝吉祥”。它们是藏传佛教符号中最著名的一组象征符号,也是藏族百姓文化生活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一组象征吉祥如意的符号。 它们的传统排列方式如下:1.宝伞 ;2. 金鱼 ; 3. 宝瓶 ; 4. 妙莲 ;5. 右旋白海螺 ; 6. 吉祥结 ;7. 胜利幢 ;8.金轮。   八祥瑞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梵文或巴利语的印度佛教经文。在传统佛教中有一种说法:“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