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秋天,一个美丽温润的季节,一个收获欣赏的季节!伴随着初秋的到来,阳光也渐渐温柔起来。秋游是孩子們期待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秋游模式啦,如何让秋游变得意义非凡,如何寻找到秋游的创新打开方式,如何直面孩子的兴趣需求,将秋游贴近生活,融入课程,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每个孩子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新秋游;儿童兴趣;大班幼儿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应从他们所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只有让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去认识和理解他们。
一、灵动秋游内容,创新秋游模式
(一)场地开发,优选地点
《指南》明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选择温度适宜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并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怎么选择秋游场地?这个问题困扰着教师: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性和科学研究性。我们直面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成长需要,把场地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上次去过湿地公园,发现有一棵不一样的树。”“上次我们去的广场很不错。”“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呢?”孩子们开始献计献策。
“把你们觉得有意思,距离上又不是很远的点,制作成一个秋游小攻略吧。”于是博物馆、科技馆、正在建的工地、湿地的草坪都划进了幼儿的计划里。最后根据投票决定我们确定了最终的秋游点。
(二)分析场地,绘制路线
小组合作,共设秋游路线。生活在纷繁的城市里,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不同形式的地图,经过实地考察,并通过阅读绘本《我的地图书》,孩子们也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绘制地图。孩子们开始自主组队,他们利用晨间谈话、餐后活动等环节设计路线,绘制从幼儿园到湿地公园的路线图,路上会经过的红绿灯、斑马线、显眼的建筑物,都成为了他们地图中不可缺少的途经点和标志物!正是基于孩子们近期对地图探究的兴趣上,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地图给予的信息,讨论设计出一条想走、能走的出行路线。
(三)放脑多思,感、议秋游“攻略”
1.主动商讨,制定计划表
玩什么?我做主!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制定。“大概需要设计几个游戏吧,告诉别人怎么玩!”“我想应该还需要准备好游戏中要用到的东西!”“再做一张邀请函,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知道!”“我们还要画一张计划表,把我们要做的事都记在画上!”
2.挑战游戏,准备材料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自由探索、自由发表想法以及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健康地成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罗列好小组的游戏,孩子们又开始计划,孩子们为每个游戏计划需要准备的材料做出一个表格,以方便准备。
3.根据计划,供给刚需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设计后,孩子们对自己的秋游路程、游戏更为清晰和向往,根据以往经验孩子们各带零食所导致的浪费现象,孩子们提议设计了零食计划小组,由每组成员分配负责带的食物、帐篷、野餐垫、纸巾等。精简后,轻装秋游更好玩了!
4.集思广益,互动分享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创意多,所以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我们汇集孩子的智慧。让孩子们在“新秋游”中畅想、探索、发现……为了方便大家辨认组员,孩子们还小组讨论,如何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本组队员,红领巾、帽子、手环、数字贴纷纷派上用场。
二、追随儿童兴趣,改变教师角色
看到孩子们兴奋策划新秋游活动时,我选择了以“平行”的方式加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做同样的事情。一方面能成为他们的玩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不会干扰他们,能让他们对秋游活动本身持续保持关注。随着探讨的进行,他们自然、主动地和我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孩子很专注时,教师最好不要因为着急“传输知识”而打扰他们,而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们遇到问题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平行”让幼儿将老师当做伙伴,主动发起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回归儿童兴趣,携手家园共育
家长总以为,幼儿必须在成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活动,而事实上,当幼儿置身适宜的环境中、个性化需求得到支撑的时候,幼儿的活动就会发生。秋游前,孩子们按照自己画的计划图一件一件的准备,每完成图上的相应物品处就打个勾。所以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没有过多干涉孩子。
四、发现儿童力量,激发创新创造
当我们把游戏的自主、自由权还给孩子的时候,我们发现也应该把游戏的分享交流权利让给孩子。在活动结束后,我们采取了“结对式”分享、“小组式”分享、“组合式”分享,鼓励幼儿开口说,支持幼儿喜欢说、激发幼儿多说。让每个幼儿乐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听到不同的精彩,将是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遵循的关键。
总之,作为幼儿园教育者应多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做整个活动的策划者,让他们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王玮.游戏后分享交流形式的有效探索[J].上海托幼,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秋游;儿童兴趣;大班幼儿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应从他们所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只有让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去认识和理解他们。
一、灵动秋游内容,创新秋游模式
(一)场地开发,优选地点
《指南》明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选择温度适宜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并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怎么选择秋游场地?这个问题困扰着教师: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性和科学研究性。我们直面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成长需要,把场地的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上次去过湿地公园,发现有一棵不一样的树。”“上次我们去的广场很不错。”“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呢?”孩子们开始献计献策。
“把你们觉得有意思,距离上又不是很远的点,制作成一个秋游小攻略吧。”于是博物馆、科技馆、正在建的工地、湿地的草坪都划进了幼儿的计划里。最后根据投票决定我们确定了最终的秋游点。
(二)分析场地,绘制路线
小组合作,共设秋游路线。生活在纷繁的城市里,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不同形式的地图,经过实地考察,并通过阅读绘本《我的地图书》,孩子们也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绘制地图。孩子们开始自主组队,他们利用晨间谈话、餐后活动等环节设计路线,绘制从幼儿园到湿地公园的路线图,路上会经过的红绿灯、斑马线、显眼的建筑物,都成为了他们地图中不可缺少的途经点和标志物!正是基于孩子们近期对地图探究的兴趣上,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地图给予的信息,讨论设计出一条想走、能走的出行路线。
(三)放脑多思,感、议秋游“攻略”
1.主动商讨,制定计划表
玩什么?我做主!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制定。“大概需要设计几个游戏吧,告诉别人怎么玩!”“我想应该还需要准备好游戏中要用到的东西!”“再做一张邀请函,让我们的爸爸妈妈知道!”“我们还要画一张计划表,把我们要做的事都记在画上!”
2.挑战游戏,准备材料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自由探索、自由发表想法以及自主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健康地成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罗列好小组的游戏,孩子们又开始计划,孩子们为每个游戏计划需要准备的材料做出一个表格,以方便准备。
3.根据计划,供给刚需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设计后,孩子们对自己的秋游路程、游戏更为清晰和向往,根据以往经验孩子们各带零食所导致的浪费现象,孩子们提议设计了零食计划小组,由每组成员分配负责带的食物、帐篷、野餐垫、纸巾等。精简后,轻装秋游更好玩了!
4.集思广益,互动分享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创意多,所以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我们汇集孩子的智慧。让孩子们在“新秋游”中畅想、探索、发现……为了方便大家辨认组员,孩子们还小组讨论,如何让大家一目了然知道本组队员,红领巾、帽子、手环、数字贴纷纷派上用场。
二、追随儿童兴趣,改变教师角色
看到孩子们兴奋策划新秋游活动时,我选择了以“平行”的方式加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做同样的事情。一方面能成为他们的玩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不会干扰他们,能让他们对秋游活动本身持续保持关注。随着探讨的进行,他们自然、主动地和我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孩子很专注时,教师最好不要因为着急“传输知识”而打扰他们,而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们遇到问题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平行”让幼儿将老师当做伙伴,主动发起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回归儿童兴趣,携手家园共育
家长总以为,幼儿必须在成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活动,而事实上,当幼儿置身适宜的环境中、个性化需求得到支撑的时候,幼儿的活动就会发生。秋游前,孩子们按照自己画的计划图一件一件的准备,每完成图上的相应物品处就打个勾。所以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没有过多干涉孩子。
四、发现儿童力量,激发创新创造
当我们把游戏的自主、自由权还给孩子的时候,我们发现也应该把游戏的分享交流权利让给孩子。在活动结束后,我们采取了“结对式”分享、“小组式”分享、“组合式”分享,鼓励幼儿开口说,支持幼儿喜欢说、激发幼儿多说。让每个幼儿乐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听到不同的精彩,将是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遵循的关键。
总之,作为幼儿园教育者应多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做整个活动的策划者,让他们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王玮.游戏后分享交流形式的有效探索[J].上海托幼,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