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会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启凡陪老头儿去赶会。
  打从上了高中、大学,又在城市工作了五六年,他几乎已经把赶会忘了个干净。这次回村,是给老头儿过八十大寿。申请了年假,再加上周末,他想陪老头儿多呆几天。
  恰好这天是“逢八”的集,俩人就出了门,要去会上看看。
  跟蔡启凡记忆中相比,会上没那么热闹了,年轻人也少了很多,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只是那些来来往往的面孔,似乎还是曾经的样子,虽然都不认识,却都像是见过一般,这片大平原的水土养出来的人,每一代都继承着祖辈的模样。
  他本来也没打算买些什么,就胡乱看着,不由得忘了看顾老头儿。再去人群中寻找时,看到老头儿正在一个女人的摊位前翻看着。他也就放下心来。
  那女人的摊位很小,其实就是一辆脚蹬三轮车。车斗很深,货物杂七杂八,有玩具,有文具,还有些看不清楚稀奇古怪的东西。倒是码放得整齐。
  老头儿翻了一会儿,拎出一个小小的折叠桌。
  蔡启凡觉得好笑,这种折叠桌是年轻人的专属,尤其是在城市,晚上下了班,倚着床头,打开折叠桌,放好电脑煲个剧,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农村人是用不到的。
  老头儿在问价了。女人伸出一只手比着数字,原价89,卖你20。老头儿咧了下嘴,去兜里掏钱。一张半新的钞票递了过去。
  蔡启凡三两步跨过去,拉住了老头儿的胳膊,冲着那女人说,哪值20啊,这么差的木屑板,也就10块钱的货,你这不是坑老头儿吗?然后用手去戳板材中间的木屑,不光暴露着,还有些残损。还没等那女人反应过来,老头儿先着了急,猛地甩了一下胳膊,扥开了蔡启凡的手,几乎是跳着脚嚷嚷道,我就买个东西你也来管我!
  老头儿的反应太过激烈,竟吓到了蔡启凡。他盯着老头儿颤抖的身子,还有他那要涨红的脸膛,赶紧上前扯住了他,尽心安抚。
  他说,这价真要高了,淘宝上顶多10块钱还给包邮,就是送到家门口。爷,我在网上给你买,给你买个好的,质量好的。
  老头儿的气并没有平息,扭转身去,不搭理他。
  蔡启凡想不明白,他不懂老头儿。印象中他不是这样的脾气啊,小时候跟着他去地里干活儿,他一定要给自己捉各种虫子玩,扯一些草编成鞭子来甩。那时候的他那么有耐心,总是乐呵呵的,虽然称不上亲昵,可总是用慈爱的眼神望着自己。
  蔡启凡不敢再说什么淘宝了,转身去女人那里付钱,买了那折叠桌,问她村里人买这种桌子干什么用。那女人说,小孩子在床上写作业啊,老头儿老太太下不了床了,搁床上吃饭用啊。
  他没再言语。爷的身体还好,虽然不再下地干活儿,可总会骑着自行车十里八村地去看戏。
  回去的路上,老头儿的话密了些。蔡启凡?着他的胳膊听他说。
  你东阳爷,以前最爱跟我一起出门,遇到人他就爱嚷嚷,粗声大气的,嘿,老蔡,你看,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牛根茂,去过陕西,去过新疆,火車坐了三天三夜!嘿,老蔡,你看,这就是王二妮的上门女婿,入赘过来三十多年说话没超过三十句,就爱跟我下棋,我还从来没赢过,他可狠!
  老头儿说起东阳爷,有些眉飞色舞,腿脚有些轻快,胳膊也不住地挥动着,像是在模仿东阳爷。
  东阳爷身体还好吧?蔡启凡问。
  死了,去年死了。老头儿顿了顿,说。
其他文献
男孩出生时没碰上好日子,时大时小的雨已经下了七天七夜。七天七夜,没响一个雷,没打一次闪,雨大时,天空像是扣了一口黑锅,黑不见底,雨水哗哗地往下倒,大街小巷都是齐腰深的水。子夜,赵黑蹚着水,推着漂浮的门板,把小脚三太太接来。门板当中放了个蒲墩,三太太坐在蒲墩上,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抱着一捆用油布包裹着的劈柴,她从门板上下来,催促赵黑赶紧烧水。  黎明,屋里传出婴儿的哭声。男孩的哭声好亮,要回家的三太太
期刊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有一天,张老四在院子里挖菜窖,无意间挖出了一个大肉球。张老四挖菜窖挖到快一米深时,突然感觉脚底下软乎乎的,像踩了个棉花包。他觉得奇怪,拿脚用力往下踩了踩,这时就听到了“嘎嘎”的叫声。张老四急忙用锹又往下挖了挖,就给挖出来了。这肉球少说也得有二十几斤重,白色的,没长鼻子、眼睛和耳朵,也找不到嘴在哪儿,不过是个活物,因为张老四听到它叫了。他从没见过这玩意儿,不知道是啥
期刊
初冬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枯黄的秋叶挣扎着留恋在枝头上,不肯落下。  好不容易,才等来一个好天气。张铁兰赶紧搬出儿子房间里的被套,一件一件摊到太阳底下晾晒。  昨夜,儿子对张铁兰说,妈,我冷。  晒好被子,张铁兰又加了一床新被套,厚厚实实铺在儿子床上。  房间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户关闭得严严实实,枕头一动不动地窝在床头。做完这些张铁兰才小心翼翼退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张铁兰走进儿子房间,看到
期刊
我在城堡墙垛上俯视护城河,一节节残枝败叶在流水里打着漩涡。枝叶最终逆流而上,向上游漂去。我嚷嚷着,枝叶来自下游!找死喂鳖么?魁梧暴躁的王又炸开响雷。我缩回伸长的脖子一溜儿小跑。仪仗和武士高举傲慢的头颅,空洞的目光佯装越过高山大川。街道上遍布垂头丧气的脑袋,他们或在城墙下坐着,或四处游荡。有几个人手里捏了几粒石子,在地上画上九宫格,摆好一粒粒石子,像小孩子那样玩得起劲。  我吸了吸快要坠地的大鼻涕,
期刊
清朝末年,陉山一带,有一支匪队,装备精良,人强马壮,攻城掠寨时,一律赤膊上阵,个个心黑手毒,都是拼命的主。无论是富人或官府,提起这支匪队,皆是谈虎色变。  这支匪队很特别,匪徒皆为家庭的老三。之所以这般古怪,都与大驾有关。大驾姓胡,名汉杰,是新郑县胡庄的胡家老三,他以凶狠狡猾,刁钻古怪著称,从驾杆那天起,立下一个规矩,只有家庭男丁排行老三者,才有入伙资格。其因是,他坚信老祖宗留下的“老大憨,老二奸
期刊
十一月的风带着刺骨的寒,吹散了绿意,吹枯了草木。鸟不知飞向何处,只有一串红红的柿子,点缀在枝头,被风扫过,更红了。  圆圆拿了马扎坐在门口,直愣愣看着柿子树。红色,真是鲜艳又炙热,她的脸仿佛也被那颜色炙烤着红润起来。  这棵柿子树结的柿子又大又甜,那人很好这一口。红红的大柿子躺在那人的手里很是诱人,她去抢,双手却几乎捧不住,只能嗅一下,又一下。那人哈哈笑,说她像个小狗,她也笑,眉眼弯弯的,趁机咬了
期刊
凌晨在某辆汽车的持续鸣笛中醒来  早上六点在磨剪子戗菜刀的喇叭声中醒来  早上七点在楼上小孩儿的拍球声中醒来  早上七点半在楼下装修的电钻声中逃离  他逃离的时候没忘带上两本喜欢的书。然后在楼下买瓶矿泉直奔公园而去。  还没进公园就听见里面敲锣打鼓的声音,他突然想到今天是节日,满世界都在庆祝,满世界充斥着嘈杂。他不过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逃吧,别让那声音抓住。  他又找了一个更小的公园。但是他错了
期刊
割肉不割槽头肉,买鱼不买空壳鲫。时三说大老史你咋精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黑王寨任何人买空壳鲫,时三都不会提这个醒,唯独大老史,让时三操上了心。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老史是黑王寨最不缺鱼吃的人,他住寨下黑王河边,想吃什么鱼,往河边一站,什么鱼都能到锅里去。  与其说是时三是在给大老史提醒,不如说是时三想探个究竟,大老史这人办事,时三一向估不透,大老史是外来户。  在黑王寨,这么不知根知底的人家,大老
期刊
在我那去世的丈夫身上,我什么也没学到,除了夏天的午后只穿一条三角裤衩,在书房来回踱步。我们的书房设在阁楼,阁楼密闭着,关上门的时候,斜屋顶上的一扇小窗是唯一的自然光源。太阳照进来,在厚实又舒服的土耳其地毯上投下一块菱形的光。每当赤脚踩过那里,脚底就暖烘烘的。丈夫生前鉆研哲学,书架上的哲学和宗教书籍按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的顺序排列着。他在的时候,往往拿着要读的书,盘腿坐在地毯上,让小窗投下来的光照
期刊
我下乡的村子,不到三十户人家,山坡上分散着一块一块的梯田,人们把力气全部用在有限的土地上,还有社员的好帮手——耕牛。  队长每天站在高高的井台上派活儿,像高音喇叭一样:“大家注意啦,今儿个开犁种地,显丰安排好人去沟门上坎梯田种棒子;沟里……”  库房离井台不远,保管把优选的种子装口袋备好。显丰牵上花脸牤牛去库房套车,拉上犁杖、种子,赶着牛车招呼我们几个人去沟门。  正月下了一场大雪,土壤墒情不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