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黄金周,人们纷纷出游,各地的旅游胜地人满为患,“央视”俯拍的上海外滩,人密密麻麻,令人恐怖;香格里拉导游强收钱,收不到就把人扔在荒野里,与劫匪无二……
彼时,辽宁博物馆里正在展出古代书画,其中一幅佚名的画,叫《月澹荷香图》,旁有收藏家的诗:“万柄新荷接柳信,小舟高卧碧波心,相知惟有云端月,长照清尊酒满斟。”这样的意境,是古人喜欢的休假方式,与现代人的喧嚣正好相反。
古代有一个词,叫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汉律》记载,西汉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又放宽了,《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就是说,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的时间放假洗澡更衣,洗澡更衣后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洗得干干净净的,和亲人朋友团聚在一起,这是政府提倡的休假方式。刘禹锡有诗句“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表达了对休沐和亲友团聚的盼望之情。孟浩然也在诗中说:“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在休沐的闲适时间里,高朋相聚菊花丛中,开怀畅饮,诗酒唱和,醉倒花阴。
“休沐”之外,古代还有许多人性化的假日。唐代规定: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到底是大唐的气度!除了豪放的唐诗,还有温暖的假日。难怪古人重情,他们行亲情友爱,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宋朝的休假制度显得更加宽松。《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宋代史料记载,公元1066年,苏东坡之父苏洵病逝于京城,苏东坡和兄弟苏子由立即“依法”辞官,扶父亲的灵柩回故里,经过迢迢旱路水路,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回到四川眉山,做官尽孝两不误,顺便还饱览了名山大川。
唐宋时期还改五日一休的休沐为“旬休”,即一旬(十天)休息一日。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加上其他法定的节假日,总共一百一十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接近。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唐代的皇帝还想方设法找名堂给官员多放假。像唐玄宗李隆基,就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百官放假三天。之后历代皇帝纷纷仿效。还有授衣假,每年九月朝廷都要给官吏放十五天假,好让他们有时间准备过冬的衣服。
这名目繁多的假期,除了行各种礼仪,“休沐”是重要内容。
白居易在《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诗中有记述:“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每天签到,公事劳烦,盼旬假以会宾朋。“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美酒、佳肴、乐舞、美人,苏州太守白居易大宴宾朋,忘了职场所有的劳累和不快。“众宾勿遽起,群寮且逡巡。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旬假要尽情放松身心,用醉酒来酬劳九天的辛勤工作,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宋朝是文人最为自由的时代,小长假又多,正好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有人像白居易那样置办宴会呼朋唤友,享受假日悠游自在的快活。比如宋神宗时,外戚李端愿“每休沐,必置酒高会”,邀请学士们参加宴会,玩得不亦乐乎。有人外出游玩。张先《玉楼春·乙卯吴兴寒食》有“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之句,记载了传统节假日里人们的休假方式——青年男儿赛龙舟,游女双双荡秋千,踏青的人们来来往往,一片欢乐情景。还有的人选择远离人群,进行心灵的“休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鬼节,人们都在烧纸焚香,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却与朋友驾一叶小舟到长江泛舟赏月,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由此诞生。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调任杭州通判,上任时恰逢冬至“黄金周”,西湖游人如织,他却选择到人迹罕至的吉祥寺游览,留下“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诗句。
和现代人一样,也有不肯休假的。《汉书·薛宣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某个冬至(或夏至)放假时,管理盗贼的官员张扶不肯休假,留在官署加班。薛宣训诫他说,公务重要,家里老婆孩子就不重要吗?“掾(张扶的官名)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你得像众人一样,回家与妻儿团聚,张罗一桌酒饭,与邻里一起聚餐拉拉家常,这也是应该的啊。显然,古人重视休假,所以张扶才受到上司薛宣的训诫。在薛宣看来,休假就是放下工作,回到家中,亲人邻里把酒言欢,岁月静好。这很有必要。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法定假日只是官吏的假日,对老百姓而言,无所谓上不上班,他们没有假日,只有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日以及庙会等,他们平日辛勤工作、节衣缩食,到了年节则大方起来,用休息和消费来慰劳自己。节日于老百姓而言,就是生活的轴心,日子虽短,却有力地支撑着平时的生活。
彼时,辽宁博物馆里正在展出古代书画,其中一幅佚名的画,叫《月澹荷香图》,旁有收藏家的诗:“万柄新荷接柳信,小舟高卧碧波心,相知惟有云端月,长照清尊酒满斟。”这样的意境,是古人喜欢的休假方式,与现代人的喧嚣正好相反。
古代有一个词,叫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汉律》记载,西汉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又放宽了,《史记·百万君传》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就是说,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的时间放假洗澡更衣,洗澡更衣后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洗得干干净净的,和亲人朋友团聚在一起,这是政府提倡的休假方式。刘禹锡有诗句“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表达了对休沐和亲友团聚的盼望之情。孟浩然也在诗中说:“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在休沐的闲适时间里,高朋相聚菊花丛中,开怀畅饮,诗酒唱和,醉倒花阴。
“休沐”之外,古代还有许多人性化的假日。唐代规定: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到底是大唐的气度!除了豪放的唐诗,还有温暖的假日。难怪古人重情,他们行亲情友爱,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宋朝的休假制度显得更加宽松。《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宋代史料记载,公元1066年,苏东坡之父苏洵病逝于京城,苏东坡和兄弟苏子由立即“依法”辞官,扶父亲的灵柩回故里,经过迢迢旱路水路,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回到四川眉山,做官尽孝两不误,顺便还饱览了名山大川。
唐宋时期还改五日一休的休沐为“旬休”,即一旬(十天)休息一日。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加上其他法定的节假日,总共一百一十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接近。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唐代的皇帝还想方设法找名堂给官员多放假。像唐玄宗李隆基,就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百官放假三天。之后历代皇帝纷纷仿效。还有授衣假,每年九月朝廷都要给官吏放十五天假,好让他们有时间准备过冬的衣服。
这名目繁多的假期,除了行各种礼仪,“休沐”是重要内容。
白居易在《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诗中有记述:“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每天签到,公事劳烦,盼旬假以会宾朋。“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美酒、佳肴、乐舞、美人,苏州太守白居易大宴宾朋,忘了职场所有的劳累和不快。“众宾勿遽起,群寮且逡巡。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旬假要尽情放松身心,用醉酒来酬劳九天的辛勤工作,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宋朝是文人最为自由的时代,小长假又多,正好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有人像白居易那样置办宴会呼朋唤友,享受假日悠游自在的快活。比如宋神宗时,外戚李端愿“每休沐,必置酒高会”,邀请学士们参加宴会,玩得不亦乐乎。有人外出游玩。张先《玉楼春·乙卯吴兴寒食》有“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之句,记载了传统节假日里人们的休假方式——青年男儿赛龙舟,游女双双荡秋千,踏青的人们来来往往,一片欢乐情景。还有的人选择远离人群,进行心灵的“休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鬼节,人们都在烧纸焚香,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却与朋友驾一叶小舟到长江泛舟赏月,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由此诞生。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调任杭州通判,上任时恰逢冬至“黄金周”,西湖游人如织,他却选择到人迹罕至的吉祥寺游览,留下“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的诗句。
和现代人一样,也有不肯休假的。《汉书·薛宣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某个冬至(或夏至)放假时,管理盗贼的官员张扶不肯休假,留在官署加班。薛宣训诫他说,公务重要,家里老婆孩子就不重要吗?“掾(张扶的官名)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你得像众人一样,回家与妻儿团聚,张罗一桌酒饭,与邻里一起聚餐拉拉家常,这也是应该的啊。显然,古人重视休假,所以张扶才受到上司薛宣的训诫。在薛宣看来,休假就是放下工作,回到家中,亲人邻里把酒言欢,岁月静好。这很有必要。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法定假日只是官吏的假日,对老百姓而言,无所谓上不上班,他们没有假日,只有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日以及庙会等,他们平日辛勤工作、节衣缩食,到了年节则大方起来,用休息和消费来慰劳自己。节日于老百姓而言,就是生活的轴心,日子虽短,却有力地支撑着平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