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南皮,又名古皮城,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众多志士仁人、贤达俊杰,如,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人张之洞、现代著名作家王蒙等。同时,南皮也是我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产品远销国内外,并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此外,民间舞蹈南皮“落子”“花狸虎”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南皮地域文化,也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最“廉价”的资源。
为此,我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古城风韵”这门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南皮名人、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了解了南皮的历史足迹和现实辉煌,也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赋予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古城风韵》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二、与教师专长相结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必须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本着“人是第一要素”以及“开发就必须成功”的原则,仔细分析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由语文组开发了“经典诵读与文化作文写作素材”课程。这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动一:“百灵鸟”日日唱响校园。为让经典文化之声响彻校园,我们在全校开展古诗词与经典故事诵读活动,评选出朗读能手,作为校园的“百灵鸟”。对这些“百灵鸟”的朗读,学校予以录音,然后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晨读前5分钟播放。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通过时时熏陶,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中。
活动二:文秀才月月大比武。为让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作文带些文化味儿,每月由语文组教师从诵读材料中选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参与写作,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习作专栏”中展出。一年来,我们已组织13次这样的活动,许多学生的作品被推荐到相关报刊发表,学生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出来。
活动三:主持人课课“访圣贤”。为利用好历史名人这一素材,我们在语文课上推出了“访圣贤”活动,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为主持人,一个扮演历史名人,效仿电视上的访谈栏目,进行采访活动。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既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又净化了心灵。在这里,经典文化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
活动四:小文豪周周“颂名人”。为充分利用该门课程所提供素材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读,颂扬故事中的人物,讴歌他们的崇高品质,形式可以是对联、颁奖词、小片段等。
经典文化的营养在“诵读”“写作”中得以吸纳,“文化精髓”在“感悟”“抒怀”时予以内化。
同时,我校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一名,为我们开发、实施心理健康课提供了人才保证。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编写了《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开通了“家校共建网络”。《心理健康》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三、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语文教学为例,目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偏离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作为语文学习四种技能的“听、说、读、写”其实就是两种技能:读、写。“听”实际上就是用耳朵“读”,“说”实际上就是用嘴“写”。如此看来,“写”占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成为时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校语文教师在总结经验、查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开设了“中学生写作技法讲解”指导课。这门课程重在讲解一些易于学习的写作技法,如,“日记体串联法”“镜头剪切法”“情境渲染法”“排比增势法”“剧本编撰法”“标题点睛法”“题记(含后记)生辉法”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考,以克服写作时盲目性、随意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习作在作文大赛中大面积获奖,当地报纸也经常刊发我校学生的优秀作文。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催生了我校教育教学之花的绽放,“三结合”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河北南皮县第二中学)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显著特征,会在本地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地域特色的认同感更强烈,培植学生爱家乡之情感、强家乡之宏愿。
南皮,又名古皮城,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众多志士仁人、贤达俊杰,如,唐代地理学家贾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人张之洞、现代著名作家王蒙等。同时,南皮也是我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产品远销国内外,并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此外,民间舞蹈南皮“落子”“花狸虎”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南皮地域文化,也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最“廉价”的资源。
为此,我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古城风韵”这门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南皮名人、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五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了解了南皮的历史足迹和现实辉煌,也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赋予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古城风韵》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二、与教师专长相结合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必须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相结合。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本着“人是第一要素”以及“开发就必须成功”的原则,仔细分析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由语文组开发了“经典诵读与文化作文写作素材”课程。这门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动一:“百灵鸟”日日唱响校园。为让经典文化之声响彻校园,我们在全校开展古诗词与经典故事诵读活动,评选出朗读能手,作为校园的“百灵鸟”。对这些“百灵鸟”的朗读,学校予以录音,然后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晨读前5分钟播放。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通过时时熏陶,使学生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雨露中。
活动二:文秀才月月大比武。为让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作文带些文化味儿,每月由语文组教师从诵读材料中选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参与写作,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习作专栏”中展出。一年来,我们已组织13次这样的活动,许多学生的作品被推荐到相关报刊发表,学生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出来。
活动三:主持人课课“访圣贤”。为利用好历史名人这一素材,我们在语文课上推出了“访圣贤”活动,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个为主持人,一个扮演历史名人,效仿电视上的访谈栏目,进行采访活动。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既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又净化了心灵。在这里,经典文化成为优秀的教育资源。
活动四:小文豪周周“颂名人”。为充分利用该门课程所提供素材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中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读,颂扬故事中的人物,讴歌他们的崇高品质,形式可以是对联、颁奖词、小片段等。
经典文化的营养在“诵读”“写作”中得以吸纳,“文化精髓”在“感悟”“抒怀”时予以内化。
同时,我校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一名,为我们开发、实施心理健康课提供了人才保证。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建起了“心理咨询室”,编写了《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开通了“家校共建网络”。《心理健康》被评为“省优秀校本教材”。
三、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语文教学为例,目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偏离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作为语文学习四种技能的“听、说、读、写”其实就是两种技能:读、写。“听”实际上就是用耳朵“读”,“说”实际上就是用嘴“写”。如此看来,“写”占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成为时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校语文教师在总结经验、查寻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开设了“中学生写作技法讲解”指导课。这门课程重在讲解一些易于学习的写作技法,如,“日记体串联法”“镜头剪切法”“情境渲染法”“排比增势法”“剧本编撰法”“标题点睛法”“题记(含后记)生辉法”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写作时的“理性”思考,以克服写作时盲目性、随意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习作在作文大赛中大面积获奖,当地报纸也经常刊发我校学生的优秀作文。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催生了我校教育教学之花的绽放,“三结合”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河北南皮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