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5000多年来,盗墓贼几乎把古埃及法老墓洗劫一空,只有很少的例外,下文中将要提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外,而且在这座墓里发现的银棺完全能匹敌少年法老图坦卡蒙陵墓中的一切珍宝。那么,躺在银棺里的这位法老究竟是谁呢?他的墓葬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战火中的发掘
1940年2月,希特勒对欧洲发动闪电攻击,并很快将这场战争演变为一场世界性浩劫。而此时,在远离战场的埃及,在尼罗河附近的一处考古挖掘现场,由皮埃尔·蒙德特教授领导的法国考古队已经工作了超过十年。他们准备加紧完成工作后就离开。
埃及的大金字塔是由胡夫法老(即国王)在埃及第4王朝时期兴建的。那些埃及历史上最显赫的法老,如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大帝等,都在比这晚1000多年后的第18、19王朝时期主政;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埃及艳后克娄帕特拉法老,她的在位时期更是在另一个1000年后。考古学家相信前后总共有至少170位法老统治过埃及,但其中70位法老的陵墓迄今仍未被发现。他们可能躺在尼罗河旁的古埃及王室墓地——国王谷中。国王谷位于古城底比斯(今天的卢克索附近)。
对于埃及学家来说,填补古埃及这段动荡历史的空白异常困难。在历时500年、今天所称的“中间期”当中,古埃及统治者们争权夺利,导致经济下滑,内战频仍,国家南北分裂,更面临外敌入侵,忙于奔命的人们没有留下纪念碑、铭文和雕像。古埃及内部的不和谐给今天的考古学家造成了难题。缺乏考古证据,意味着这一时期仍有许多谜题待解。
为了破解古埃及的奥秘,从1928年开始,蒙德特就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古城——坦尼斯遗址从事发掘。虽然其他考古学家已在此搜寻过,但他坚信沙尘中还埋藏着重要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庙宇,铭文显示它是人们献给埃及最高神明阿蒙的。
欧洲的战火让蒙德特心神不宁,可他还在继续最后的工作。他相信,在这个由一面巨大的泥砖墙保护的庙宇区里,一定有陵墓等待挖掘。
发现苏森尼斯陵墓
在整个庙宇区几乎被搜遍之际,考古队员在庙宇区的西南角发现了一座大庙的房顶。蒙德特意识到一个重大发现即将来临。他进入墓中,发现了一系列墓室。这是一座年代被测定在公元前850年前后的王室墓,铭文说此墓属于第22王朝时期的奥索肯二世法老,他的一些亲戚也葬在这里。这算得上是一个重要发现,但令蒙德特担忧的事情也很快出现:房顶有一个大洞,说明盗墓贼已捷足先登,这是一座被盗过的陵墓。蒙德特深知,过去5000多年来,盗墓贼几乎把古埃及法老墓洗劫一空,要想找到一座未经盗掘的法老墓非常之难,在他之前的考古学家都没能取得这样的发现。不过,仿佛是鬼使神差,蒙德特没有下令停止搜索,而是让队员们继续发掘。他们只向前挖了10米左右,就奇迹般地发现了第二座墓葬。
这座墓看起来完好无损。难道比考古学家还精明的盗墓贼忽略了它?蒙德特带着狐疑进入了墓室。烛光下,他被惊呆了:他看见了一个王室人物的名字——苏森尼斯,翻译出来是“星星正在城中升起,他是阿蒙神的至爱”;他还看见了其他一些王室人物的名字,例如“由阿蒙神选定的伟大的雷现身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完整的法老陵墓,陵墓的主人是苏森尼斯一世。蒙德特对苏森尼斯法老几乎一无所知。这位法老生活在古埃及动荡不定的中间期的初期,从坦尼斯统治着埃及北方。考古学家知道,当时埃及真正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在南方的底比斯,从底比斯发掘出来的纪念碑和财宝让考古学家对其统治者多有了解。那北方的法老呢?他们是没有权力的小军阀?还是可以载入史册的重要法老?
墓室门被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紧压着,队员们憋足劲,花了6天时间才打碎墓门。进入墓中的那一刻令蒙德特感觉自己梦想成真了——里面的珍宝比《一千零一夜》里说的还要多。有宝石,有稀有金属,还有很多天青石。天青石在当时必须从5000千米外的阿富汗进口,可谓价值连城,而在这座墓里发现的天青石比图坦卡蒙的墓中还多。
正如典型的法老墓那样,墓室中有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棺,几乎占满整个墓室。石棺表面刻满象形文字。石棺里面还有一具石棺,上面也有大量雕刻。蒙德特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撬开棺盖,移出里面的真正的法老棺材。出人意料的是,这具人形棺材不是用金而是用银打造的,而此前的埃及考古从未发现过银棺。不过,木乃伊的面具是金质的。
很明显,这座陵墓的主人不是地区性的军阀,而是有着巨大财富和权力的人。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法老呢?墓中所有器物上都刻着苏森尼斯一世的椭圆形象形文名字,此外还有星星,代表苏森尼斯从坦尼斯升起。
蒙德特需要几个月来仔细检查这些令人讶异的陪葬品,但他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了,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到达法国边境,几周后就会入侵,而他的妻子和孩子此时还在那里。蒙德特只好停止工作,回到法国。
五年后,蒙德特重返埃及,将这些财宝送至开罗的博物馆地窖中保存。这是考古发现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却并没有掀起波澜——战火纷飞,谁会在意埃及的考古发现呢?正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在今天,知道这个重要发现的人也不多。
检验苏森尼斯木乃伊残骸
1922年,图坦卡蒙的陵墓重见天日,成为世界头条新闻。当时主持检验图坦卡蒙木乃伊的是开罗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德里。1940年,德里又受邀检验不那么有名的苏森尼斯木乃伊的残骸。苏森尼斯的木乃伊最终只剩下一些残骸并不奇怪,因为它被葬在尼罗河三角洲非常潮湿的环境中。研究这样的残骸十分困难,但德里的检查也过于粗略——他虽然看出苏森尼斯去世时已年迈,但忽略了其他证据。
在德里的检查完成后,这些骨骸被重新“葬”在了开罗大学的档案里,此后70年中再也没有人研究过。直到2010年,德里的继任者加巴拉教授重开这项调查。
加巴拉从德里的旧式烟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苏森尼斯的较小的骨头。牙齿上的磨痕证实了德里的判断:苏森尼斯死时已年迈,可能已满80岁,而当时埃及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5岁。但惊人的新信息浮现于加巴拉的检验。苏森尼斯的骨骸揭示了这位法老的大量信息:身高1.6米多一点,体格健壮,但下脊骨有慢性病,备受关节炎折磨。对第七颈椎的检查显示:这根椎骨曾经断裂,后愈合。 苏森尼斯的椎骨骨折原因迄今仍不明朗,但铲子形骨折表明这位法老很爱活动上肢。之前的研究显示其他一些法老也很喜欢运动,例如图坦卡蒙酷爱打猎,有可能还在一次打猎事故中摔断了腿;图特摩斯三世不仅是埃及最伟大的戎装国王之一,而且精通园艺,他把在国外征战时发现的珍奇植物带回埃及,种在王室花园里。那么,苏森尼斯在坦尼斯究竟忙些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考古学家可能会争论很久。
对苏森尼斯骨骸进行的首次详细检查,对于了解他的生涯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也让法医人类学家得以推测他的模样:他有着大大的脑袋,躯干却相对较短;牙齿掉了不少,但嘴角仍显示出坚毅;牙龈脓肿也很严重,以至于口腔顶部出现大洞;背部疾病让他在晚年备受折磨。科学家推测,苏森尼斯可能死于心脏病之类的疾病。
银色法老的故事
苏森尼斯的强壮体格和长寿,对他的长期统治显然是有作用的。他在位46年,可以说是相当长的时间,这让他成为埃及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法老之一。在苏森尼斯在位时期,即公元前1000年左右,像他这样的法老和南方的法老分庭抗衡,导致局势十分动荡。动荡实际上始于公元前1200年,当时埃及在拉美西斯二世(即拉美西斯大帝)治下进入巅峰时期。拉美西斯二世不仅有多达100个儿女,而且是古埃及最伟大的建筑师。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新都城——派拉姆西城,意为“拉美西斯宅邸”。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这给后世留下了祸根。
在拉美西斯二世建造新都城之前,埃及仅有两个权力中心——底比斯和孟菲斯,而新都城的建立打破了平衡,给法老们制造了权力争斗的机会。麻烦始于底比斯。唯一有能力挑战法老的人,是负责掌管卡纳克神庙的大祭司。大祭司担负着维持法老去世后世人对法老的膜拜对的重任,他们因此获得丰厚报偿。法老会留一片地产给寺庙。为了取悦祭师们,法老还会授权他们钓鱼、抓鸟、打猎、开矿,甚至沿着尼罗河做生意。祭司得以积聚大量财富,并最终变得野心勃勃,开始争权夺位。在苏森尼斯登基前不久,这种权力争夺已经公开化。例如,浮雕上的他们与法老几乎比肩,而依照惯例,浮雕上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可高于法老,哪怕和法老一样高也不行。
祭司夺权导致埃及被一分为二,进入长达500年的混乱时期。大祭司夺取南方后,法老被发配到了北方三角洲。那么,苏森尼斯是怎样把他的小小北方领地变成为一片富饶疆域的呢?考古学家重新调查他的墓中物品,以寻找线索。在一只看似并不重要的小小银盘上,除了考古学家熟悉的法老象征,例如星星和鸟的图案外,还有长长的一串其他的象征图案。银盘上的铭文写着:“生命赋予完美之神、两手之主、阿蒙的大祭司、众神之王、阿蒙的最爱苏森尼斯。”可见,苏森尼斯不仅是个法老,还是个大祭司。
苏森尼斯之谜由此得以揭示:法老从征税中聚敛财富,而大祭司和法老的混合家族更加富有,因为大祭司能够从寺庙渔利。那么,苏森尼斯是如何得到强权的呢?
在南方祭司反叛时期,苏森尼斯的父亲是大祭司派因杰姆,此人在公元前1070年前后主持卡纳克神庙。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在他之后接任大祭司,苏森尼斯则前往坦尼斯变成法老,并在北方被授予大祭司头衔。苏森尼斯是个精明的政治家,惯于利用家族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历史记录表明,他把女儿送到底比斯,嫁给继任卡纳克神庙大祭司的哥哥,由此巩固了南北双方的关系。通过亲属关系搞战略结盟,苏森尼斯家族最终掌控了整个埃及。派因杰姆及其王后的木乃伊都葬于底比斯,在干燥的沙漠气候下保存了下来。
苏森尼斯的石棺还给出了更多的证据。考古学家在石棺上苏森尼斯名字的旁边,发现了第19王朝法老莫尼普塔的椭圆形象形文字姓名。后者是拉美西斯大帝的儿子,在苏森尼斯上台前大约150年葬于底比斯。他的墓后来被人打开,石棺被送至坦尼斯,作为家族礼物送给了苏森尼斯。石棺的这趟旅途堪称遥远而又艰难,它从国王谷跨越沙漠,在尼罗河畔上船转运至北方,最后才来到尼罗河三角洲。
利用莫尼普塔的石棺,苏森尼斯把自己与拉美西斯大帝扯到了一起,他还把自己的名字加到石棺上的先人名字旁边,以彰显其家族有资格与历史伟人平起平坐。
以上证据足以证明苏森尼斯家族当初有多么强大。那么,苏森尼斯是怎样行使王权的呢?
苏森尼斯的惊人伟绩
拉美西斯二世的传奇都市——派拉姆西城的确切位置,是世界考古的最大奥秘之一。这座拥有25万人口的城市是古代世界的最大都会之一,如今它却消失于漫漫黄沙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学家致力于寻找派拉姆西城。20世纪30年代,在发现苏森尼斯的陵墓之前,蒙德特在坦尼斯发现了一系列古代遗迹,当时他就产生了一种惊人的想法:他是不是找到了派拉姆西城?
对此,蒙德特几乎确信不疑。他记录说,坦尼斯和派拉姆西城是同一个地方,理由是他在坦尼斯发现的大量石块和雕像上都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从表面看,他的理论站得住脚,因为坦尼斯是一座河滨城市,而古代记录也显示派拉姆西城位于尼罗河边。然而,他犯了一个重要错误:在埃及三角洲,尼罗河并非留在原处不动,而是有诸多分支。随着一片流域被淤泥堵塞,另一片被洪水淹没,河流也会随之改道。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质疑蒙德特的这一发现。他们聚焦于距离坦尼斯大约20千米的一处小型定居点,发现了一个早已消失的尼罗河分支,并在那里出土了大量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陶片。之后,他们又借助穿地雷达探查这片区域,结果发现了一座大城市的根基。在雷达图像上,这座位于河边的拉美西斯之城清晰可见,包括它的庙宇和军事设施。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马厩,他们甚至还发现了马在奔跑中留下的蹄印。巨大的马厩里当初一定有数百匹马。
今天,宏大的建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面上丝毫不见这座城市的痕迹。据史料记载,由于河流改道,派拉姆西城所在地变得非常干燥,生命无法在此延续。公元前1047年前后,苏森尼斯下令将那些巨型丰碑拆迁到坦尼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迁一座首府——这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如果没有雷达成像,苏森尼斯的这一惊人伟绩恐怕永远都不能浮现出来。蒙德特的确发现了派拉姆西城,但这座城市是被苏森尼斯一块一块地从原址搬到那儿去的。 金是神灵的皮肤,银则是骨头
集法老和大祭司于一身,权力和财富以及长久的统治让苏森尼斯死后也要风风光光。那他为什么要选择银棺——用90千克纯银打造的棺材呢?对古埃及人来说,黄金不会生锈,象征永恒,正如神灵的不朽,因此黄金被认为是神灵的皮肤;而银则因其苍白,被认为是神灵的骨头。古埃及有天然的黄金储量,银储量却十分稀少。在王朝时期的初期,银被认为更珍贵。但到了苏森尼斯时期,埃及发展出了对外贸易路线。到公元前1000年,市场上的银供过于求,价值跌至黄金的一半左右。不过,与黄金相比,银是一种更难打造的材料,银的加工工艺甚于黄金。
苏森尼斯显然需要品质超卓、工艺高超的物品来伴随他进入“阴间”。其银棺的躯体部位是由薄薄的银片制成的,头部则厚得多。鼻子和嘴巴周围的痕迹暗示,银棺是先在模子里铸造,然后打磨成型的。这个过程需耗时数百小时。今天,这副银棺是埃及博物馆里最重要的藏品之一,也是蒙德特的惊人发现的象征物。他虽然在“二战”后又有一些新发现,但都没有发现银色法老这么炫目。蒙德特于1966年去世,至死都坚信坦尼斯就是派拉姆西城。
苏森尼斯从未享有过拉美西斯或图坦卡蒙那样的盛名,但他仍然如一颗璀璨之星冉冉升起。考古学家至今仍在继续蒙德特的工作,以揭示埃及历史上最动荡时期的秘密。
国王谷
国王谷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近500年间,为埃及法老和强势贵族建造葬墓的地方,这些墓主都来自古埃及第18~第20王朝(即新王国时期)。国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古城底比斯(今天的卢克索)对面的底比斯大墓地腹心。这片干谷由两座山谷——东谷和西谷组成,其中东谷是绝大多数王室墓的所在地。
随着一个新墓室(KV63)在2005年的发现和另外两个墓室入口在2008年的发现,国王谷中的确切墓葬数达到63个。其中最小的墓是KV54,它仅仅包括一个小坑;最大的是复合墓KV5,它包含超过120间墓室。这些墓中装饰着来自埃及神话中的场景,对于现代人了解当时的信仰和王室丧葬习俗提供了线索。尽管这些墓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古代被盗掘过,它们却依然对我们了解法老历史大有裨益。
18世纪以来,国王谷一直是考古学和埃及学探索的焦点场地之一。国王谷在现代变得名声大噪,是因为在那里发现了大名鼎鼎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还传出了所谓的“法老的诅咒”(即打开法老墓的人都被“诅咒身亡”)。国王谷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还在1979年与底比斯大墓地的其余部分一起成为了一处世界遗产地。如今,国王谷中的探索、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最近还新开了一个游客中心。
战火中的发掘
1940年2月,希特勒对欧洲发动闪电攻击,并很快将这场战争演变为一场世界性浩劫。而此时,在远离战场的埃及,在尼罗河附近的一处考古挖掘现场,由皮埃尔·蒙德特教授领导的法国考古队已经工作了超过十年。他们准备加紧完成工作后就离开。
埃及的大金字塔是由胡夫法老(即国王)在埃及第4王朝时期兴建的。那些埃及历史上最显赫的法老,如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大帝等,都在比这晚1000多年后的第18、19王朝时期主政;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埃及艳后克娄帕特拉法老,她的在位时期更是在另一个1000年后。考古学家相信前后总共有至少170位法老统治过埃及,但其中70位法老的陵墓迄今仍未被发现。他们可能躺在尼罗河旁的古埃及王室墓地——国王谷中。国王谷位于古城底比斯(今天的卢克索附近)。
对于埃及学家来说,填补古埃及这段动荡历史的空白异常困难。在历时500年、今天所称的“中间期”当中,古埃及统治者们争权夺利,导致经济下滑,内战频仍,国家南北分裂,更面临外敌入侵,忙于奔命的人们没有留下纪念碑、铭文和雕像。古埃及内部的不和谐给今天的考古学家造成了难题。缺乏考古证据,意味着这一时期仍有许多谜题待解。
为了破解古埃及的奥秘,从1928年开始,蒙德特就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古城——坦尼斯遗址从事发掘。虽然其他考古学家已在此搜寻过,但他坚信沙尘中还埋藏着重要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庙宇,铭文显示它是人们献给埃及最高神明阿蒙的。
欧洲的战火让蒙德特心神不宁,可他还在继续最后的工作。他相信,在这个由一面巨大的泥砖墙保护的庙宇区里,一定有陵墓等待挖掘。
发现苏森尼斯陵墓
在整个庙宇区几乎被搜遍之际,考古队员在庙宇区的西南角发现了一座大庙的房顶。蒙德特意识到一个重大发现即将来临。他进入墓中,发现了一系列墓室。这是一座年代被测定在公元前850年前后的王室墓,铭文说此墓属于第22王朝时期的奥索肯二世法老,他的一些亲戚也葬在这里。这算得上是一个重要发现,但令蒙德特担忧的事情也很快出现:房顶有一个大洞,说明盗墓贼已捷足先登,这是一座被盗过的陵墓。蒙德特深知,过去5000多年来,盗墓贼几乎把古埃及法老墓洗劫一空,要想找到一座未经盗掘的法老墓非常之难,在他之前的考古学家都没能取得这样的发现。不过,仿佛是鬼使神差,蒙德特没有下令停止搜索,而是让队员们继续发掘。他们只向前挖了10米左右,就奇迹般地发现了第二座墓葬。
这座墓看起来完好无损。难道比考古学家还精明的盗墓贼忽略了它?蒙德特带着狐疑进入了墓室。烛光下,他被惊呆了:他看见了一个王室人物的名字——苏森尼斯,翻译出来是“星星正在城中升起,他是阿蒙神的至爱”;他还看见了其他一些王室人物的名字,例如“由阿蒙神选定的伟大的雷现身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完整的法老陵墓,陵墓的主人是苏森尼斯一世。蒙德特对苏森尼斯法老几乎一无所知。这位法老生活在古埃及动荡不定的中间期的初期,从坦尼斯统治着埃及北方。考古学家知道,当时埃及真正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在南方的底比斯,从底比斯发掘出来的纪念碑和财宝让考古学家对其统治者多有了解。那北方的法老呢?他们是没有权力的小军阀?还是可以载入史册的重要法老?
墓室门被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紧压着,队员们憋足劲,花了6天时间才打碎墓门。进入墓中的那一刻令蒙德特感觉自己梦想成真了——里面的珍宝比《一千零一夜》里说的还要多。有宝石,有稀有金属,还有很多天青石。天青石在当时必须从5000千米外的阿富汗进口,可谓价值连城,而在这座墓里发现的天青石比图坦卡蒙的墓中还多。
正如典型的法老墓那样,墓室中有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棺,几乎占满整个墓室。石棺表面刻满象形文字。石棺里面还有一具石棺,上面也有大量雕刻。蒙德特和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撬开棺盖,移出里面的真正的法老棺材。出人意料的是,这具人形棺材不是用金而是用银打造的,而此前的埃及考古从未发现过银棺。不过,木乃伊的面具是金质的。
很明显,这座陵墓的主人不是地区性的军阀,而是有着巨大财富和权力的人。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法老呢?墓中所有器物上都刻着苏森尼斯一世的椭圆形象形文名字,此外还有星星,代表苏森尼斯从坦尼斯升起。
蒙德特需要几个月来仔细检查这些令人讶异的陪葬品,但他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了,希特勒的军队已经到达法国边境,几周后就会入侵,而他的妻子和孩子此时还在那里。蒙德特只好停止工作,回到法国。
五年后,蒙德特重返埃及,将这些财宝送至开罗的博物馆地窖中保存。这是考古发现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却并没有掀起波澜——战火纷飞,谁会在意埃及的考古发现呢?正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在今天,知道这个重要发现的人也不多。
检验苏森尼斯木乃伊残骸
1922年,图坦卡蒙的陵墓重见天日,成为世界头条新闻。当时主持检验图坦卡蒙木乃伊的是开罗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德里。1940年,德里又受邀检验不那么有名的苏森尼斯木乃伊的残骸。苏森尼斯的木乃伊最终只剩下一些残骸并不奇怪,因为它被葬在尼罗河三角洲非常潮湿的环境中。研究这样的残骸十分困难,但德里的检查也过于粗略——他虽然看出苏森尼斯去世时已年迈,但忽略了其他证据。
在德里的检查完成后,这些骨骸被重新“葬”在了开罗大学的档案里,此后70年中再也没有人研究过。直到2010年,德里的继任者加巴拉教授重开这项调查。
加巴拉从德里的旧式烟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苏森尼斯的较小的骨头。牙齿上的磨痕证实了德里的判断:苏森尼斯死时已年迈,可能已满80岁,而当时埃及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35岁。但惊人的新信息浮现于加巴拉的检验。苏森尼斯的骨骸揭示了这位法老的大量信息:身高1.6米多一点,体格健壮,但下脊骨有慢性病,备受关节炎折磨。对第七颈椎的检查显示:这根椎骨曾经断裂,后愈合。 苏森尼斯的椎骨骨折原因迄今仍不明朗,但铲子形骨折表明这位法老很爱活动上肢。之前的研究显示其他一些法老也很喜欢运动,例如图坦卡蒙酷爱打猎,有可能还在一次打猎事故中摔断了腿;图特摩斯三世不仅是埃及最伟大的戎装国王之一,而且精通园艺,他把在国外征战时发现的珍奇植物带回埃及,种在王室花园里。那么,苏森尼斯在坦尼斯究竟忙些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考古学家可能会争论很久。
对苏森尼斯骨骸进行的首次详细检查,对于了解他的生涯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也让法医人类学家得以推测他的模样:他有着大大的脑袋,躯干却相对较短;牙齿掉了不少,但嘴角仍显示出坚毅;牙龈脓肿也很严重,以至于口腔顶部出现大洞;背部疾病让他在晚年备受折磨。科学家推测,苏森尼斯可能死于心脏病之类的疾病。
银色法老的故事
苏森尼斯的强壮体格和长寿,对他的长期统治显然是有作用的。他在位46年,可以说是相当长的时间,这让他成为埃及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法老之一。在苏森尼斯在位时期,即公元前1000年左右,像他这样的法老和南方的法老分庭抗衡,导致局势十分动荡。动荡实际上始于公元前1200年,当时埃及在拉美西斯二世(即拉美西斯大帝)治下进入巅峰时期。拉美西斯二世不仅有多达100个儿女,而且是古埃及最伟大的建筑师。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新都城——派拉姆西城,意为“拉美西斯宅邸”。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这给后世留下了祸根。
在拉美西斯二世建造新都城之前,埃及仅有两个权力中心——底比斯和孟菲斯,而新都城的建立打破了平衡,给法老们制造了权力争斗的机会。麻烦始于底比斯。唯一有能力挑战法老的人,是负责掌管卡纳克神庙的大祭司。大祭司担负着维持法老去世后世人对法老的膜拜对的重任,他们因此获得丰厚报偿。法老会留一片地产给寺庙。为了取悦祭师们,法老还会授权他们钓鱼、抓鸟、打猎、开矿,甚至沿着尼罗河做生意。祭司得以积聚大量财富,并最终变得野心勃勃,开始争权夺位。在苏森尼斯登基前不久,这种权力争夺已经公开化。例如,浮雕上的他们与法老几乎比肩,而依照惯例,浮雕上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可高于法老,哪怕和法老一样高也不行。
祭司夺权导致埃及被一分为二,进入长达500年的混乱时期。大祭司夺取南方后,法老被发配到了北方三角洲。那么,苏森尼斯是怎样把他的小小北方领地变成为一片富饶疆域的呢?考古学家重新调查他的墓中物品,以寻找线索。在一只看似并不重要的小小银盘上,除了考古学家熟悉的法老象征,例如星星和鸟的图案外,还有长长的一串其他的象征图案。银盘上的铭文写着:“生命赋予完美之神、两手之主、阿蒙的大祭司、众神之王、阿蒙的最爱苏森尼斯。”可见,苏森尼斯不仅是个法老,还是个大祭司。
苏森尼斯之谜由此得以揭示:法老从征税中聚敛财富,而大祭司和法老的混合家族更加富有,因为大祭司能够从寺庙渔利。那么,苏森尼斯是如何得到强权的呢?
在南方祭司反叛时期,苏森尼斯的父亲是大祭司派因杰姆,此人在公元前1070年前后主持卡纳克神庙。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在他之后接任大祭司,苏森尼斯则前往坦尼斯变成法老,并在北方被授予大祭司头衔。苏森尼斯是个精明的政治家,惯于利用家族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历史记录表明,他把女儿送到底比斯,嫁给继任卡纳克神庙大祭司的哥哥,由此巩固了南北双方的关系。通过亲属关系搞战略结盟,苏森尼斯家族最终掌控了整个埃及。派因杰姆及其王后的木乃伊都葬于底比斯,在干燥的沙漠气候下保存了下来。
苏森尼斯的石棺还给出了更多的证据。考古学家在石棺上苏森尼斯名字的旁边,发现了第19王朝法老莫尼普塔的椭圆形象形文字姓名。后者是拉美西斯大帝的儿子,在苏森尼斯上台前大约150年葬于底比斯。他的墓后来被人打开,石棺被送至坦尼斯,作为家族礼物送给了苏森尼斯。石棺的这趟旅途堪称遥远而又艰难,它从国王谷跨越沙漠,在尼罗河畔上船转运至北方,最后才来到尼罗河三角洲。
利用莫尼普塔的石棺,苏森尼斯把自己与拉美西斯大帝扯到了一起,他还把自己的名字加到石棺上的先人名字旁边,以彰显其家族有资格与历史伟人平起平坐。
以上证据足以证明苏森尼斯家族当初有多么强大。那么,苏森尼斯是怎样行使王权的呢?
苏森尼斯的惊人伟绩
拉美西斯二世的传奇都市——派拉姆西城的确切位置,是世界考古的最大奥秘之一。这座拥有25万人口的城市是古代世界的最大都会之一,如今它却消失于漫漫黄沙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学家致力于寻找派拉姆西城。20世纪30年代,在发现苏森尼斯的陵墓之前,蒙德特在坦尼斯发现了一系列古代遗迹,当时他就产生了一种惊人的想法:他是不是找到了派拉姆西城?
对此,蒙德特几乎确信不疑。他记录说,坦尼斯和派拉姆西城是同一个地方,理由是他在坦尼斯发现的大量石块和雕像上都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从表面看,他的理论站得住脚,因为坦尼斯是一座河滨城市,而古代记录也显示派拉姆西城位于尼罗河边。然而,他犯了一个重要错误:在埃及三角洲,尼罗河并非留在原处不动,而是有诸多分支。随着一片流域被淤泥堵塞,另一片被洪水淹没,河流也会随之改道。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质疑蒙德特的这一发现。他们聚焦于距离坦尼斯大约20千米的一处小型定居点,发现了一个早已消失的尼罗河分支,并在那里出土了大量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陶片。之后,他们又借助穿地雷达探查这片区域,结果发现了一座大城市的根基。在雷达图像上,这座位于河边的拉美西斯之城清晰可见,包括它的庙宇和军事设施。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拉美西斯二世的马厩,他们甚至还发现了马在奔跑中留下的蹄印。巨大的马厩里当初一定有数百匹马。
今天,宏大的建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面上丝毫不见这座城市的痕迹。据史料记载,由于河流改道,派拉姆西城所在地变得非常干燥,生命无法在此延续。公元前1047年前后,苏森尼斯下令将那些巨型丰碑拆迁到坦尼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迁一座首府——这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如果没有雷达成像,苏森尼斯的这一惊人伟绩恐怕永远都不能浮现出来。蒙德特的确发现了派拉姆西城,但这座城市是被苏森尼斯一块一块地从原址搬到那儿去的。 金是神灵的皮肤,银则是骨头
集法老和大祭司于一身,权力和财富以及长久的统治让苏森尼斯死后也要风风光光。那他为什么要选择银棺——用90千克纯银打造的棺材呢?对古埃及人来说,黄金不会生锈,象征永恒,正如神灵的不朽,因此黄金被认为是神灵的皮肤;而银则因其苍白,被认为是神灵的骨头。古埃及有天然的黄金储量,银储量却十分稀少。在王朝时期的初期,银被认为更珍贵。但到了苏森尼斯时期,埃及发展出了对外贸易路线。到公元前1000年,市场上的银供过于求,价值跌至黄金的一半左右。不过,与黄金相比,银是一种更难打造的材料,银的加工工艺甚于黄金。
苏森尼斯显然需要品质超卓、工艺高超的物品来伴随他进入“阴间”。其银棺的躯体部位是由薄薄的银片制成的,头部则厚得多。鼻子和嘴巴周围的痕迹暗示,银棺是先在模子里铸造,然后打磨成型的。这个过程需耗时数百小时。今天,这副银棺是埃及博物馆里最重要的藏品之一,也是蒙德特的惊人发现的象征物。他虽然在“二战”后又有一些新发现,但都没有发现银色法老这么炫目。蒙德特于1966年去世,至死都坚信坦尼斯就是派拉姆西城。
苏森尼斯从未享有过拉美西斯或图坦卡蒙那样的盛名,但他仍然如一颗璀璨之星冉冉升起。考古学家至今仍在继续蒙德特的工作,以揭示埃及历史上最动荡时期的秘密。
国王谷
国王谷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近500年间,为埃及法老和强势贵族建造葬墓的地方,这些墓主都来自古埃及第18~第20王朝(即新王国时期)。国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古城底比斯(今天的卢克索)对面的底比斯大墓地腹心。这片干谷由两座山谷——东谷和西谷组成,其中东谷是绝大多数王室墓的所在地。
随着一个新墓室(KV63)在2005年的发现和另外两个墓室入口在2008年的发现,国王谷中的确切墓葬数达到63个。其中最小的墓是KV54,它仅仅包括一个小坑;最大的是复合墓KV5,它包含超过120间墓室。这些墓中装饰着来自埃及神话中的场景,对于现代人了解当时的信仰和王室丧葬习俗提供了线索。尽管这些墓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古代被盗掘过,它们却依然对我们了解法老历史大有裨益。
18世纪以来,国王谷一直是考古学和埃及学探索的焦点场地之一。国王谷在现代变得名声大噪,是因为在那里发现了大名鼎鼎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还传出了所谓的“法老的诅咒”(即打开法老墓的人都被“诅咒身亡”)。国王谷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还在1979年与底比斯大墓地的其余部分一起成为了一处世界遗产地。如今,国王谷中的探索、发掘和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最近还新开了一个游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