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9月启动IPO申购以来,创业板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亿万富豪,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庞大、最快速的造富机器”。这其中,股权投资机构的介入功不可没。而在帮助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同时,VC/PE们也赚得盆满钵满,获得相当可观的超额回报。
易观资本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11年5月30日,创业板共有221家公司上市,其中有134家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61%。
在上市前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创业板公司中,大部分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为1-2个,数量在5个及5个以上的只有11家,占比仅为8%。这些股权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一样,是创业板推出后最大的赢家。
身居背后的“赢家”
力鼎投资持有的探路者上市后股价累计上涨了180.81%,是134家接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创业板公司中表现最为优秀的。位居第二的是金石投资、辽宁科创和森木投资所投的机器人,该股票上市后累计涨幅为179.30%。排名第三的是九鼎投资参与的吉峰农机,该股票累计涨幅为144.73%。
这三家公司的质地和定价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能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而不是像一些公司只把二级市场当做创始人、高管和股权投资机构套现的接盘者。
“赢家”都是谁?
纵观创业板公司背后股权投资机构股东的构成,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首先是以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中科招商为主的本土创投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时间大多在10年以上,在股权投资领域耕耘多年,而不是看到近两年创业板的高收益才纷纷成立。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币股权基金的领军机构,但它们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管理层的坚持,股东的理解让它们在过去10年里积累的项目和人才,为创业板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其次是以金石投资、国信弘盛、广发信德和平安财智为主的券商直投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的金石投资和中金佳程是最早一批成立的券商直投子公司,随后陆续成立了国信弘盛、华泰紫金、海通开元、平安财智、国泰君安创新资本、光大资本等等。虽然券商直投的历史较短,但依托券商投行部多年经营的业务网络,它们总能在Pre-IPO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分得一杯羹。券商直投的发展受制于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凡是在直投业务上表现出色的券商,其投行业务表现也毫不逊色,典型代表为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
再次是具有政府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它们大多隶属于当地的国资委,具体代表为苏州高投、山东高投和国开投资。这类机构主要投资对象为当地重点扶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其官方背景,它们投资的项目通过发审委审核的概率相对较高,民营投资机构能与它们 站在一起也是明智的选择。
最后就是外资金融机构,比如本报告中提到的华平集团和红杉资本。虽然目前它们的份额较小,但可以期望未来创业板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会出现更多的外资机构的身影。
除了这四类,还有为数众多的由少数个人股东持股的投资公司。它们的成立时间较短,大多在2008年左右成立,注册资金一般在1000万元左右,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某几家创业板公司。这类公司数量多,占比大,但普遍规模较小,目前还没有出现表现突出的机构。
民营创投机会多
对于企业家来说,IPO是新征途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但在创业板上我们却更多的看到原始股东因改善个人生活和孩子上学等理由而频繁减持。一些高管甚至通过辞职的方式来加快减持的进度。
易观资本认为,上诉做法并不可取。对有限合伙人来说,由于券商直投和国资机构都是以自有资金投资,若要在创业板Pre-IPO市场分得一杯羹,还得选择规模靠前的民营创投机构。
虽然有些机构投资的公司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但相对于入股成本,它们的浮盈依然丰厚。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优秀的投资机构能够吸引在当地影响广泛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其有限合伙人,从而借助他们的资源网络;能够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的基金,获得政府在项目推介方面的支持;能够吸引社保基金的注资,将自身的影响力向更高层面拓展。
对它们来说,行业泡沫破裂引发的行业洗牌反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在投资家数和持股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
易观资本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11年5月30日,创业板共有221家公司上市,其中有134家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61%。
在上市前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创业板公司中,大部分的股权投资机构数量为1-2个,数量在5个及5个以上的只有11家,占比仅为8%。这些股权投资机构和企业家一样,是创业板推出后最大的赢家。
身居背后的“赢家”
力鼎投资持有的探路者上市后股价累计上涨了180.81%,是134家接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创业板公司中表现最为优秀的。位居第二的是金石投资、辽宁科创和森木投资所投的机器人,该股票上市后累计涨幅为179.30%。排名第三的是九鼎投资参与的吉峰农机,该股票累计涨幅为144.73%。
这三家公司的质地和定价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能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而不是像一些公司只把二级市场当做创始人、高管和股权投资机构套现的接盘者。
“赢家”都是谁?
纵观创业板公司背后股权投资机构股东的构成,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首先是以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中科招商为主的本土创投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时间大多在10年以上,在股权投资领域耕耘多年,而不是看到近两年创业板的高收益才纷纷成立。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币股权基金的领军机构,但它们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管理层的坚持,股东的理解让它们在过去10年里积累的项目和人才,为创业板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其次是以金石投资、国信弘盛、广发信德和平安财智为主的券商直投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的金石投资和中金佳程是最早一批成立的券商直投子公司,随后陆续成立了国信弘盛、华泰紫金、海通开元、平安财智、国泰君安创新资本、光大资本等等。虽然券商直投的历史较短,但依托券商投行部多年经营的业务网络,它们总能在Pre-IPO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分得一杯羹。券商直投的发展受制于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凡是在直投业务上表现出色的券商,其投行业务表现也毫不逊色,典型代表为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
再次是具有政府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它们大多隶属于当地的国资委,具体代表为苏州高投、山东高投和国开投资。这类机构主要投资对象为当地重点扶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其官方背景,它们投资的项目通过发审委审核的概率相对较高,民营投资机构能与它们 站在一起也是明智的选择。
最后就是外资金融机构,比如本报告中提到的华平集团和红杉资本。虽然目前它们的份额较小,但可以期望未来创业板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会出现更多的外资机构的身影。
除了这四类,还有为数众多的由少数个人股东持股的投资公司。它们的成立时间较短,大多在2008年左右成立,注册资金一般在1000万元左右,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某几家创业板公司。这类公司数量多,占比大,但普遍规模较小,目前还没有出现表现突出的机构。
民营创投机会多
对于企业家来说,IPO是新征途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但在创业板上我们却更多的看到原始股东因改善个人生活和孩子上学等理由而频繁减持。一些高管甚至通过辞职的方式来加快减持的进度。
易观资本认为,上诉做法并不可取。对有限合伙人来说,由于券商直投和国资机构都是以自有资金投资,若要在创业板Pre-IPO市场分得一杯羹,还得选择规模靠前的民营创投机构。
虽然有些机构投资的公司上市后股价跌破发行价,但相对于入股成本,它们的浮盈依然丰厚。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优秀的投资机构能够吸引在当地影响广泛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其有限合伙人,从而借助他们的资源网络;能够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的基金,获得政府在项目推介方面的支持;能够吸引社保基金的注资,将自身的影响力向更高层面拓展。
对它们来说,行业泡沫破裂引发的行业洗牌反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在投资家数和持股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