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临证一得

来源 :中医函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 尿频当固肾 李××,男,55岁。1986年7月入院。 多饮多尿反复13年,加重2月。查血糖12mmol/L。尿糖(++++),症见体倦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多饮,多尿以夜尿多为著,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肾气虚惫、下元不固。治宜温补肾阳、固下润上。 药用:熟地黄24g,山药30g,山茱萸12g,泽泻12g,天花粉30g,紫丹参18g,巴戟天12g,杜仲12g,乌梅18g,桂枝4.5g,肉桂3g,益智仁12g。 上方加减连进6O剂,血糖6mmol/L,尿糖(-)。诸
其他文献
地震随机噪声衰减是地震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由地面检波器收集到的地震数据受随机噪声的影响,使地震数据具有较低的信噪比,从而影响后期地震处理工作。因此,减少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也成为地质工作者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论文以改善地震数据的质量为前提,以压制地震随机噪声为目的,首先对经典滤波算法进行研究,并在经典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对于地震随机噪声衰减的有效性,减少了随机噪声对地
学位
湖岸带是湖区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键地带,是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循环转换的过渡区域,是污染物在湖水、土壤、地下水之间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探明湖岸带水分及溶质运移规律,是有效拦截污染物入湖、改善湖区水土污染状况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物理试验、COMSOL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降雨特征、湖岸带岩性、地形坡度、潜水面坡度等因素对湖岸带渗流场和溶质场的影响,进而揭示了湖岸带水分运动模式及其影响
学位
多次波的压制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勘探精度的提高,多次波的压制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压制多次波的主要方法有滤波法和预测相减法。滤波法计算成本低,耗时少,但对于较小的NMO差异,不能起到很好的压制作用;预测相减法无需知道地下介质信息,就能很好地压制多次波,但这种方法计算成本较高。目前深度学习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数据中噪声的压制,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对于噪声
学位
进入21世纪,由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压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行里程排名第一的国家。武汉市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2020年地铁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八。随着地铁在大城市的普及,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被广泛关注。比如地铁客流量和行车次数的增加引起地铁内空气品质下降问题,部分地铁在运营过程中己经多次出现了乘客在车厢内晕倒等现象。本文以武汉市地铁站灰尘为研究对
学位
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作为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大城市,为了帮助老年人实现数字融入,分别从数字环境创建、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学习激励、老年数字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分析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老年人数字融入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正>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病范围。我国最早的古典医籍《内经》早有记载,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后人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糖尿病的发生多由素体亏虚、嗜欲不节、喜食膏腴、情志失调所致。临床中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周身乏力为主要症状。
会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社会信息的来源、作者难以确定查找,版权保护问题层出不穷,信息的追根溯源过程耗时长且难以准确摸清,而这一切现象的原因是大量的数字信息在网上的流动传播不加控制。人们在感受到互联网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水印应运而生且广泛应用。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将一些隐藏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填入到原始的载体信息当中
学位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九歌》作为《楚辞》中重要的篇章,是研究楚地文化、屈原思想构成的重要文本。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国学热潮让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的翻译传播成为焦点,《楚辞》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楚辞》等传统文化典籍的译介是让中国文化典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起到不可
学位
<正> 患者韩某,男性、37岁,工人,1990—9—10初诊。 该患素有糖尿病史,今因过劳后,口渴喜饮,每天喝三暖并水,夜尿频多,小溲十多次。服前医清热利湿热药后,病情加剧,找余求治。 今诊其脉细滑数,舌红苔黄,口渴引饮,腰酸、小腹发凉。病属肺燥热,肾虚寒。治宜上清肺热,下温肾阳之法治之。
期刊
在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大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建设也带来城市用地紧张,空间用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市郊轨道交通的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不足,市郊站点与周边空间缺乏联动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市郊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并选取苏州第一条市域线轨道交通S1线为案例,意在探索郊区站点周边空间的模式,为苏州市郊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提供方向,拉近城市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