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服务企业构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的思考

来源 :天津电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依托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优势,服务企业构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探索“政校企协”合作方式,实现公共安全教育文化全生态链深度融合,促进新时代继续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助力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高质量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其他文献
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运用“变异理论”,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解题惯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思维高阶发展的重要途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与偏转的实验,采用传统的电子束虽然能够清晰展示电子束的偏转轨迹,但不能做到过程的可视化,实验效果一般.创新运用金属小球在自制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中运动,真实再现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人教版教材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不清晰,在短时间内难以观察到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改进装置、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最佳浓度、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该实验成功的最佳条件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铜溶液,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约为0.5%的氯化钠溶液做催化剂,2 min内就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成为涵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鉴于此,以道德为抓手,充分重视和挖掘重孝慈、讲勤俭、尚和合,守忠信、尚廉洁、崇正义,讲仁爱、懂礼节、知荣耻等传统道德资源,把握好时代新人的家庭教养、学校培养和社会滋养,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培养的主要目标,“证据推理”属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化学新授课“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探究,让学生感悟化学知识的生成.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将证据推理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并提升内化为一种学习方式.
在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在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结合天津市西青区社区思政教育工作“一平台、两课堂、三联动”的协同育人实践模式,西青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对构建社区良好育人生态环境提出新的要求.提高社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强化立德树人教育观;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有力重点推进社区思政工作;建设乡村思政课堂,与学历教育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各级终身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形成协同育人机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以无机试剂开展“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7种已有方法呈现出以下特征:均以复分解反应来生成沉淀;主要以共同离子(团)或组分来避免沉淀;主张添加有色试剂模拟血液与血清颜色;对试剂浓度没有严格要求;多用廉价、易得的常见试剂.基于此,可形成设计新方法的思路:先确保“A,B型标准血清”模拟试剂中含有有沉淀“潜力”的离子(团),再此由确定“A,B,AB型红细胞”模拟试剂,“O型红细胞”模拟试剂的最佳选择是蒸馏水或纯净水.
为探究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的性比、第二性征、最小性成熟个体、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8年6月在拜城县克孜尔河黑英山乡河段中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深,胸鳍略尖且变厚,轻压腹部有精液挤出;雌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淡,胸鳍钝圆,腹部隆起,生殖孔微凸起.除5尾未辨性别外,雌雄鱼性比为1.00:1.08(N=25).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46.19 mm,体质量1.02 g;雄性
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抓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也就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信息,同化或顺应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观点、假设.以云班课平台为教学工具,围绕自我建构、教学引导、教学反馈,将整个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大部分.将建构主义思想与云班课技术融汇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双向交互.
“互联网+”时代云教室建设蓬勃发展.天津开放大学以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三期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云教室建设,构建“智能终端+云模式”的云教室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教学机制,打造云教室应用共同体,确保云教室的建设质量.探索云教室在开学第一课、双向视频会议、教学活动、资源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形成基于云教室的“直播+双向互动”为主体的网络教学服务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规模、个性化、高质量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