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这一要求引入高中语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分组教学顺应了这一要求,使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团队意识。本文围绕高中语文分组教学方式展开讨论,充分显示了这一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组教学;自主学习
引言
高中语文对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分组教学落实到高中语文的课堂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组教学有别于填鸭式教学,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互动,完全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得到评价。通过合理的分组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分组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分组时,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任意分配。因此,在教师进行分组时,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明确学生需要什么?高中语文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是有个性和充满活力的个体,只有在了解学生的需要、个性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分组学习才是有目标的,才能避免分组教学具有盲目性和流于形式。第二,了解学生能做什么?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赋予其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普通参与者,相信学生,善于把机会让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个性的学习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清楚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并不是雷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勇敢的对自我进行表达,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当成员发现他们的观点可以被讨论甚至采纳时,将会产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逐渐转化成求知欲,在实践中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
2 分组教学的高效性
2.1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语文分组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導、教师引导的新面貌。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的教育观念,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原先的孤军奋战,在知识传授上,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分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的表达学生的意愿,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述《祝福》这节课的时候,由于鲁迅文章的晦涩,一般学生会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句子背后表达的意思琢磨不透。采用分组教学之后,则可以把这篇文章演绎为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编排的过程中互相讨论,自主学习,对文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自我解读,并且吸收小组成员不同的见解,对于人物的情感经历初步体验,为教师的讲解奠定下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一种开放的环境,小组成员之间的观察、讨论和评价能够形成协作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将静态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改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2有利于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性质上属于人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与科学学科脱节的,也可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一般的步骤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评价完成情况,师生互相交流。高中语文分组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个人变为集体,小组成员之间的意见可以多方面完善学生自己狭隘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除此之外,分组教学小组成员之间的探讨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求证和形成结论的过程,形成了科学性的研究性格。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新课改之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封闭沉闷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不仅让教师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不了,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对语文课堂都没有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对母语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努力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表演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活语文课堂,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交互的而不是单独的,是动态的而不是安静的。理想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文本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组教学是学生之间对于实践经验的互相交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分组教学,更多的将所学知识以自己的理解传递到生活中,在实践中质疑,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以后漫长的人生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的分组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将自主、合作、探究与实践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分组教学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琴玲.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2] 王晓青.语文课堂教学之“三必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Z1期.
[3] 富平刘集中学.刘爱茹.高中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N];学知报;2010年.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组教学;自主学习
引言
高中语文对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分组教学落实到高中语文的课堂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组教学有别于填鸭式教学,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互动,完全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得到评价。通过合理的分组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分组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分组时,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任意分配。因此,在教师进行分组时,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明确学生需要什么?高中语文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是有个性和充满活力的个体,只有在了解学生的需要、个性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分组学习才是有目标的,才能避免分组教学具有盲目性和流于形式。第二,了解学生能做什么?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赋予其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的普通参与者,相信学生,善于把机会让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个性的学习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清楚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并不是雷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勇敢的对自我进行表达,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当成员发现他们的观点可以被讨论甚至采纳时,将会产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并逐渐转化成求知欲,在实践中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
2 分组教学的高效性
2.1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语文分组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導、教师引导的新面貌。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的教育观念,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原先的孤军奋战,在知识传授上,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分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的表达学生的意愿,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讲述《祝福》这节课的时候,由于鲁迅文章的晦涩,一般学生会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对于句子背后表达的意思琢磨不透。采用分组教学之后,则可以把这篇文章演绎为话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编排的过程中互相讨论,自主学习,对文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自我解读,并且吸收小组成员不同的见解,对于人物的情感经历初步体验,为教师的讲解奠定下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一种开放的环境,小组成员之间的观察、讨论和评价能够形成协作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将静态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改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2有利于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性质上属于人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与科学学科脱节的,也可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一般的步骤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评价完成情况,师生互相交流。高中语文分组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个人变为集体,小组成员之间的意见可以多方面完善学生自己狭隘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除此之外,分组教学小组成员之间的探讨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求证和形成结论的过程,形成了科学性的研究性格。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新课改之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封闭沉闷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不仅让教师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不了,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对语文课堂都没有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对母语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努力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表演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活语文课堂,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交互的而不是单独的,是动态的而不是安静的。理想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文本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组教学是学生之间对于实践经验的互相交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分组教学,更多的将所学知识以自己的理解传递到生活中,在实践中质疑,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结束语: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以后漫长的人生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的分组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将自主、合作、探究与实践变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分组教学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琴玲.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年04期.
[2] 王晓青.语文课堂教学之“三必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Z1期.
[3] 富平刘集中学.刘爱茹.高中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N];学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