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doochild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纵观20多年的教学历程,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进步:从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电脑,直至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双随时可以飞翔的翅膀;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名师模式、分层教学、杜郎口模式等等,基层教师经常走出去、请进来。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与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学会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科学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聚焦学生的关注。孔子有一句教育格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提起语文教学,我们头脑中的反应不外乎是字、词、句、章,觉得语文教学再容易不过了,其实不然,语文教学除了对教师很多专业上的要求之外,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很重要。笔者有机会走进各科课堂,感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都是生动有趣的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名师的课堂导入都是别出心裁的,好的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当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积累有趣有用的素材,多磨练自己的教学智慧。
  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有好的导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唤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中黑板、教师、粉笔、录音机、电脑是独立而分散的,课堂上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电子白板教学把老师和多媒体紧密结合,教师只需要计算机、电子白板就可以和学生之间形成交互式学习,它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前所未有的丰富,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地后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丰富的知识。
  一根网线,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网络上的知识五花八门,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教师更应该是储存一江水,浇灌渴望知识的学生,网络恰恰提供了这种便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多下功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形散神不散”的储备发掘多方素材,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教师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主要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如果教学内容容量过少,对学生学习诗歌来说是“水过地皮未必湿”。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加大知识密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诗歌欣赏的技巧即找寻并欣赏诗歌的意象。教师运用教材库提供的课件资料,按照由“物象→意象→意境→象征意义”的步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分析《我爱这土地》的意境及其象征意义,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诗歌的主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诗歌欣赏技巧、更多地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展示配乐朗读诗歌——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为什么》,《我愿是激流》等多种风格的诗歌,学生自由探讨诗歌的意境之美并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
  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恳请老师多给他们提供好的诗集,教师用多媒体调出准备好的著名诗集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泰戈尔诗集》、《徐志摩诗集》、《汪国真诗集》等。没有现代教育技术,就不可能瞬时提供如此丰富的诗歌学习资源。
  学生又让教师推荐写诗的指导书籍,我分析了当前诗歌的发展前景,现在关于写现代诗的指导书不是很丰富,只记得上大学时有《诗的技巧》这样的书,网上查找却可以查到关于这方面的写作技巧、心得体会等。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课看似只是教读一首诗,但是由于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深深感染了学生,同时由于大量课外诗歌的引入,为学生开启了热爱诗歌的一扇门。它带来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毫无疑问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推手,它的运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方式、理念的改变,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忌讳单纯的为了增趣而使用。像讲授《山米与白鹤》这篇文章,为了酝酿好的情境导入气氛,教师播放动画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都有关于关爱鹤的故事,但是所展示的主题显然有很大的出入,课后想想,这个导入有些牵强,显然有为了情境而情境之嫌。这样的多媒体资料的引入和教材中的情境像不相关的两条直线,它不但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作用,反而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材、多媒体资料的运用都需要教师精心研究,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绝不是有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就万事大吉,而一个好的课堂绝不会是多媒体材料的摆放堆积。打造高效课堂要正确处理教材与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系,教师的运用教材是主,现代教育技术说到底是辅,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的材料要围绕课堂教学。不是知识量越大越高效呢?欲速则不达。堂课知识倾入的量太大会导致消化不良,反而不利于学生吸收。围绕课堂重难点加大加深知识量也要讲究适度,一口吃不成胖子。
  现代教育技术为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和知识储量的支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感受教学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近日,中交天航院中标滇池重点区域蓝藻打捞处置(一期)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域EPC工程项目,中标金额约6 881万元。该工程是一个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要内容为
透水框架群在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常采用一次性施工到位的方式。这种施工方式不能充分利用透水框架的高度,会造成透水框架群堆积高度不理想。提出利用先期实施1~2层透水框架群
2013年年底,“湖北省荆楚课改联盟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我听了所有参赛教师的课,也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这次活动所有参赛教师的篇目都是辛弃疾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所有的参赛课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基本呈现出这样一个模式:首先“朗读激趣”,或教师激情范读或学生齐读或男女生对读,总之朗读形式多样;然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载"屈原者,名平"。此后,不少《楚辞》大家都将它与"正则"、"灵均"的解释相对应,致使屈原名平字原的说法相沿已久。笔者从十条主要材料的梳理入手,疑"屈原者,
一、以形索义及其应用条件  1.“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汉字属表意文字,早期汉字因义构形,形义是统一的。这样我们在探求中学文言文实词词义时,就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来探求本义。再以本义为出发点,进而探求引申义。“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  2.“以形索义”的应用条件  汉字自产生以来,不断地发展变化。“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形体演变,在符号化的进程中
基于D型软体排结构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多年应用的分析,提出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该结构仍由排布和压载体组成,混凝土块形状改为圆形,压载混凝土块
针对复杂水动力开敞式大型散货码头的泊稳问题,采用国际通用的以船舶运动量为控制标准来分析码头泊稳条件的方法,确定西非某开敞式大型散货码头的泊稳条件。结果显示拟建码头
说话高度发展于南宋,真正的通俗小说的编写和刊行则是始于元代。目前所见能确定时代的通俗小说刊行本没有早于元代的。元代有着十分有利的通俗小说刊行条件:元代重视实利和重视
通州湾港区位于南通市腰沙、冷家沙区域,地处辐射沙洲南缘,低潮时滩面出露,潮差大。通州湾港区规划方案体量巨大,需通过大面积围填高滩形成港区陆域,围堤建设是陆域形成的前
摘 要: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分支,是提升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于强调理论讲解和知识介绍,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学习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现状,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成为需要广大教师积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