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让心灵怦然而动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hufeng5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在送走北京奥运不到两年之后,又迎来了另一项全世界的盛事: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体育盛事,那么世博会则是被视为更广泛的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领域进步的展示平台。
  感知世博
  从对科技与生产活动的追求与崇拜,到反思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至关注人与大自然永续发展,世博会一直是反映时代价值的重要平台。近代史上许多如今家喻户晓的东西,例如电梯、打字机、钨丝灯泡、摩天轮、冰淇淋、汉堡包、尼龙材料等等,都曾借助世博舞台首度亮相世界。
  现代通信技术发达和频繁的国际商贸交流已经使得世博会的展示意义减弱,但世博会也通过转型,以作为人类文明交流、思想碰撞,以及关注人类前进步伐的形态,继续存在。这是一场人类智慧和文明成果的顶级盛宴,展示的是创意与创新能力。
  
  感受世博
   上午9时的世博会,已是人山人海。一个小时后,我们进入了世博会。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气派的中国馆。中国馆分为多个入口,分别放行着预约的团队和个人参观者,幸亏有朋友事先替我们做了预约,我们才得以顺利地进入了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极富视觉冲击,另人惊叹不已。
   离开中国馆,已是中午时分。小憩片刻,抓紧时间我们又先后参观了亚洲区馆、欧洲区馆。临近傍晚,又乘坐园内公交车来到坐落在浦西的主题馆、企业馆等。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屈指数来我们已经在园区走了近十个小时。此时,已是华灯初上,整个世博会灯火通明,煞是壮观。
  感悟世博
   本届世博会充分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细微之处无不显现着组织者的匠心独运和体贴入微。
   为了保障游客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急救服务,上海世博局在园区设立了13个急救站,配备了10辆救护车,让每一位临时生病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园区内各种餐饮风味齐集,遍布园区的世博特许商品品种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不同就餐口味和购买欲望。入口处人们的两手空空与出口处游客的肩背手提形成鲜明的反差,也是世博会里的一道风景。
   园区里设有多条公交线路,流水发车,游客可以免费乘坐。还配备了许多电瓶车和轮椅供游客使用。这为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避免让游客在排队时遭受阳光的暴晒,园区在原有的遮阳设施基础上又新增了2000多顶遮阳伞。新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在高温时为参观者喷雾降温。为方便游客饮水,园区设有先进的饮水点1300多个。园区还设有凳椅座位10万余个,供人们观光小憩。
   针对当前世博会门票“一票难求”的现象,据说上海世博局又增添了多处门票销售网点。另有消息透露,暑期临近,学生团体票的价格可能优惠至50元……
   这一切无不为人们参观世博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徜徉在这充满着浓浓温情的园区里,你会感到整个世博会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小地球村。在这个村里,没有战火硝烟,没有差异争端,有的只是理解尊重,微笑沟通。
   漫步在世博会里,你会随处可见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参观者,从呀呀学语的孩子,到霜染华发的耄耋长者,从健步如飞的年轻人,到摇动轮椅的残疾人,大家彼此相融。虽然语言各异,但脸上的微笑是一样的。微笑,成为了世博会中最通用的语言。
   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所言:“这一届世博会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为全世界各地人民彼此加深了解,为迎接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交流思想和策略提供了一次机会。世博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热情好客的美德,反映了人们渴望相互了解与相互合作,从而吸引了各大洲不同文化的人们欢聚一堂。”
  走进世博会,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感慨:明明是置身于一次全世界文化的嘉年华,但在很多国内参观者的脸上,紧张、惶急的表情仍然多过轻松的笑容;有些人并不细细看馆,而满足于忙着为自己手里的那本世博会护照四处敲章盖印,不知是因为网上有人炒作盖过章的护照可以贩卖换钱,还是只想证明“我来过世博会了”。
   比起“来过世博会”,更重要的,应该还有“感受”和“感悟”世博会。游世博固然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我想更好的还是“深度游”,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许多游客一次又一次走进世博会。当然,深度未必就是凝神静气看文字或一本正经接受“低碳”再教育,也还包括唤醒我们生命深处对于自然、对于世界、对于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感悟。
   世博会面向当下,更描绘未来。围绕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界各国正在这里以创意语言表达着对未来的思索,展现着通往未来的路径。
  在整个社会经历了多年仅以发展速度为惟一追求的阶段后,在重重生活竞争和物质压力之下,世博会其实给了我们一次“放松”的契机:让我们可以放慢些脚步,享受来自生命本身的感受与感悟,未必要有多么昂贵和奢侈的包装,需要的,也许只是一段唤起原始生机的非洲鼓点,只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世博时光”。
  每个人的世博之旅都难以穷尽所有精彩,那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世博,融入世博,在感受与感悟中实现一次心灵的升华吧。
其他文献
在2009年成功举办首届青岛国际帆船周的基础上,第二届青岛国际帆船周将于8月21日至29日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举行,而享誉世界的第20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也将同期举办,两节互动。届时,青岛将出现“碧海扬帆、情醉青岛”的精彩场面。  2010青岛国际帆船周以“一坛、两赛、一营”为主要活动内容,即“2010奥帆城市市长论坛暨国际帆船运动高峰论坛”,“2010市长杯大连——青岛胜利股份国际帆船拉力赛”、“
期刊
2010年1月5日,青岛国际帆船周组委会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国际帆船周与首届奥帆城市市长论坛暨国际帆船运动高峰论坛文化作品的征集启事,旨在充分展示青岛作为奥帆城市的独特魅力,把青岛国际帆船周打造成国际帆船界的群英盛会和世界知名的帆船节庆品牌,加快推进后奥运时代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的工作进程。启事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共收到投稿作品669件。此次征稿活动吸引了上海、北京、海南以及黑龙江等省市
期刊
海灵儿和海星儿作为2010青岛国际帆船周吉祥物,经组委会宣布面世,其活泼可爱的造型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这两个小精灵。职业习惯让记者对这两个吉祥物的设计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岛国际帆船周组委会的协助下,记者采访了这对吉祥物的设计者——青岛魔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师王盾。  虽然眼前的王盾看起来很年轻,却有着极为丰富的设计经验。他前后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国际高端赛事的
期刊
枫泾应该是你世博之旅中的必赴之约。  枫泾地处上海西南,距万人瞩目的上海世博园区约40分钟车程,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上海最美的地方之一。  历史上的枫泾,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一百天之际,古镇枫泾荣膺“新沪上八景”,经游客和公众评选产生的“枫泾三桥”
期刊
阅读张鸣是轻松的。张鸣的历史笔记,完全是一种另类文字和个性体验。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拿起来就读,看得进去,读得明白。  《历史的空白处》是张鸣的一本历史随笔集。它同《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构成了张鸣另类写作的一列纵队。相信这个纵队还会继续延长,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近日上网查阅,张鸣又有新作问世。《姑妄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愿
期刊
双星名人与2010青岛国际帆船周组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Doublestar Mingren and 2010 Qingdao International Sailing Week Organizing Committee Signed the Strategic Cooperative Agreement    2010年5月6日下午,2010年青岛国际帆船周招商说明会暨首批赞助商签约仪式在青
期刊
转眼夏天,青岛迎来了最激情的季节。市南,用澎湃的海、清新的风、迷蒙的夜,欢迎着你的到来。  玩海的日子  初夏的市南,有扑面的清新和澎湃的激情,让人忍不住地想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当下,最青岛的娱乐,就是玩海。和煦的阳光、醉人的海风带你前往那片蔚蓝,蓝天碧海渲染着大自然的魔力,吸引着你不知疲惫地放纵自己的激情!  此时此刻,最过瘾的玩海,就是驾驶游艇出海,体验驰骋海面的威风凛凛。市南有许多游艇俱乐部提
期刊
青岛是一个多山的海滨城市,遍布城区的丘陵,彰显着青岛山海之城的独特地理环境。而建制近一百二十年的青岛,曾因优越的地势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德国、日本等国家作为重要的港口和军事基地而占据了30余年,因此,在青岛的海滨、山顶等重要的地理位置曾经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和军事堡垒,用于对外防御。直到今天,在青岛的某些偏僻的地方还遗留着当年作为军事要塞的一些痕迹。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炮台、堡垒或在战争和
期刊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已有一个月时间,已经接待了几百万名观众,并且还将迎来暑期的学生参观高峰。去过世博的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对于那些想去世博会却还没有成行的人来说,这些“过来人”的感悟是否也是一种引领?  本期嘉宾:  蓝晓强:青岛市总工会原副巡视员;青岛市影视学会副主席;青岛市群文学会副主席  张建华:《青岛早报》图片总监  王丽君: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记者    Shan
期刊
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大陆与台湾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青岛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区位优势,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更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到台湾旅游,切身感受宝岛台湾的优美风光和风土民情。对台湾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台商在青岛的投资也日渐增加,两地的交流节节高。但是,对许多普通的台湾民众来说,包括青岛在内的大陆很多地区其实还是比较陌生。2009年,在台湾拥有最大的主流媒体平台的中时集团推出了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