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这些鸟儿的寓意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中,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然而,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含义,有的鸟儿代表喜悦,有的鸟儿透着悲伤。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诗词里的那些鸟儿,它们有什么寓意,寄托了什么情感?
  黄鹂:又名黄莺、仓庚,羽色鲜黄可爱,鸣声清亮婉转,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一般代表着轻快、喜悦的感情。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鸿雁:“鸿”的本义是大雁,古人相传,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雁信”“雁书”,往往代指书信。因其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鹰:一种猛禽,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在文学作品中,鹰多象征刚劲、自由、理想和抱负。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李珣《南乡子·烟漠漠》
  鸳鸯:水鸟,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民间传说和文学上用来喻夫妻,又用来称成偶的东西。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乌鸦: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在文学中,乌鸦有恶、小人;荒凉、颓废;日暮思归、怀人;高贵、力量;太阳;喜鸟等寓意。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秋风清,秋月明,落葉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李白《秋风词》
  燕子:作为一种小巧的鸟,很受诗人喜爱。在文学作品中,燕子有离别、落魄、怀古的寓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鸥鸟:此类鸟善飞,能游水,常随潮而翔。有海鸥、银鸥、燕鸥等种类。在诗文中,鸥鸟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式开始编修。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统治不利的书籍,计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15万册。抽毁书400多种;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满清统治者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同时,《四库全书》开馆后10
期刊
01我们和前辈所读的书,已经相去甚远  进入大学校门,图书馆恐怕是很多新生最感兴趣的所在。大学生也理应是一个社会中认知最鲜活、精力最旺盛、行动最自由的群体,站在浪尖上的他们读什么书,往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阅读风向。如果将历代大学生手中的书籍串联起来,那就会构成中国青年思想变迁的一个侧面。  不过,今日的年轻人蓦然回首,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和前辈所读的书,已经相去甚远。  02民国大学阅读:一半是海水,
期刊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之前的几代人来说,连环画(小人书)恐怕是永难割舍的一个情结。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彼时,“文革”已经结束,很庆幸赶上了那个连环画辉煌时代的尾声。  识字上学时,已经是80年代中期。那个年代的乡下孩子,除了课本,找不出几本有字的读物,也缺少电视、电脑、平板这些如今惯见的娱乐方式,但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有连环画——这是识字不多的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最快乐的时光永远是跟随
期刊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学的,那时候由于农村生源较多,我所在的村小學在校舍紧缺的情况下,特地在我们生产队设立一间教室,那教室是以前队里关牲口的草房子,只有一位年轻的老师任教。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书本相当紧缺,往往是两三个孩子合用一本教科书。轮到我把书带回家的那天,我第一次欣喜地发现书中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倍感书的珍贵。那时的我深深懂得,别人能轻易得到却并不以为珍贵的东西,对我来说是遥远的梦,只
期刊
食盒,是中国古代盛装食物用的器具,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内有数层不等,可提可挑。  早在先秦时期,便出现了铜制的食盒,外有盖子,内可储存食物。此时的食盒多为提盒,不过是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做工与造型都比较粗糙简单。  西汉时期的食盒制作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造型多为层式结构,由数格屉盘层叠组成,便于分隔盛放不同的食品。盒体的长宽大小不一,大者可达半人高,须由两人肩抬方能移动;小者如瓯,由人捧
期刊
小时候看《西游记》,常常为孙悟空高超的法术所折服,这“齐天”的法术可是让天上的各位大神对他都得毕恭毕敬。但是,一来到取经路上,我就开始替他焦虑,他总会跟着团队掉入各种小妖精的圈套。本来他一眼便看出了妖精,可是师父不相信他,师兄弟不团结他,让明明可以轻而易举搞定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其中的憋屈与恼怒可想而知。现在仔细一想,整个天上地下,他竟没有一个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这得先从他生活的环境说起。其实
期刊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地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名。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上的每个字仿佛都透露着当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现在许多人在看到李鸿章画出的“肃”字时会演绎出一套悲凉的情景。“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地
期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的是江南初夏的风光。  初夏是一个连空气也弥漫着花香的时节,美好极了。可惜江南的初夏是短暂的,很快便是“赤日炎炎如火烧”的炎夏酷暑了。  不过,《说文解字》中“夏”的初字,与这里所说的夏日之“夏”字,却不是一回事。  《说文解字》曰:“夏,中国之人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以別于北方
期刊
在大众的眼中,对徐志摩的印象,应该大多都停留在风流才子这一层面上。但殊不知,这位热爱文学的才子,其实兴趣十分广泛,对理工也是相当喜爱。  在留学美国期间,他不仅对医学有兴趣,并且还把经济学学了个精通。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才子,除了风流浪漫,博学多才也是他的一面。  留学美国的岁月  徐志摩在英国求学的历程,很多人都有耳闻。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以《再别康桥》《雪花的
期刊
动物有智慧,但是,动物的智慧跟人的智慧一样吗?  美国荷兰裔动物行为学家、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的新作《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其一,万物皆有智慧或灵性;其二,动物的智慧与人相似。这两点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答案。  有人评论,瓦尔突破性的研究和著作一直迫使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他的研究表明,我们并非唯一拥有策略性“政治”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