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核因子-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 (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和肽素及抑炎、致炎因子的变化状态.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5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约50%的癌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1].但是放疗却存在着双重效应,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反应,在放疗过程中,癌症患者存在多种症状,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定位于7q33~7q34的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蛋白激酶,普遍存在于人类成人组织中.研究表明,HIPK-2是一种抑癌基因.HIPK-2激活或过表达使
靳冰教授(1927~1997),出生于天津市,1938年至1944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 至1950年在上海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东北卫生部抗美援
目的 讨论神经内科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21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在肾上腺外的称之为副神经节瘤.肿瘤可发生于颅底至盆腔的任何部位
我的导师靳冰教授离开我们已近13年了,我是靳冰教授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学生,从硕士到博士先后从师6年,毕业后又多蒙教诲相处多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最深的感触是:
目的:探讨过敏毒素受体C3aR高表达细胞在正常个体和各种肾脏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其细胞类型进行鉴定,并对C3aR能否作为肥大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