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人们传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剪纸与民俗息息相关,人类史前巫术是先民对自然天地的敬畏崇拜,剪纸的出现一直参与并扮演着宗教民俗的信使,如祭祀祖先、敬奉神明、驱邪避灾、祈求繁衍等。昆明盘龙剪纸艺术是具备边疆多民族特性的汉族民间剪纸,形象地反映了边疆多民族地域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取向。虽然昆明盘龙剪纸蕴含着边疆多民族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局限。本文将以昆明盘龙剪纸艺术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为对多民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种新视野。
一、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背景
据出土墓葬考察,南北朝时期已有技术成熟的剪纸出现,即对马、对猴形状的团花剪纸。陶器时代的镂空的陶豆,商、周时期的“金银平月兑”,皮革、绢、帛制品的剪刻手法,这些手工艺品的技法均为剪纸艺术的先驱。以滇池为中心的昆明汉族民间剪纸,估计最早和唐宋时期汉文化和少数民族交流有关,最晚和元明时期的移民南迁文化渗透有关,随着滇池周边文化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汉族民间剪纸艺术。
(二)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
这些剪纸的题材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平凡景象、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孕育着民俗的缘由和寓意。其中有传说故事,如《牛郎织女》《八仙过海》《三国演义》《西游记》《白蛇传》等,成为道德规范的历史镜鉴,使人们明白善、良、忠、奸,鞭笞邪恶、丑、怪;也有借物寓意,如“岁有三寒”松、竹、梅象征人格力量,牡丹、芙蓉象征高贵繁荣,太阳、雄鸡、葫芦、游鱼象征男性,月亮、荷花、石榴、青蛙象征女性,鸳鸯、龙凤象征夫妻恩爱,鱼莲戏水象征男欢女爱;还有谐意寄情方面的,取某些动物、植物、器物的谐意以寄托吉祥,如三羊(阳)开泰,荷(和)瓶(平)万岁,喜(鹊)上(梅)眉梢,五蝠(福)捧寿等。這些题材丰富的剪纸艺术,尽管各自造型特征不同,色彩倾向不同,但集中体现了几大趋同性,即健康快乐、避害驱邪、强大富有、福贵有余等,反映了昆明普通百姓朴实的生活愿望。
二、昆明盘龙剪纸的特征
昆明盘龙民间剪纸造型,不同于西方美术体系的造型观,讲求什么体感明暗、质感、焦点透视,也不同于文人笔墨韵律。民间剪纸有自身的线面造型规律,注重平面分割、经营位置,昆明盘龙剪纸艺术重主观、造心像,表现为器皿常常口圆底平,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常常是四季花果在画面上同时开放,常常做出“合情薄理”的构成,如“一个蓝,装不下一棵菜”“一张脸,装不下一只眼”,透过大猴子的肚皮可以看到一只小猴子。民间艺术家没有用静止的眼睛去捕捉对象的片面,而是把不同时空的各种景象表现在同一画面里,运用了古代太极阴阳哲学,别有一番天地的宇宙观和时空概念,如图1所示。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以及云南沧源岩画中亦可见近似的图像构成方式,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原始美术时期的特色和风貌,在造型的手段上有着惊人的共性。
图1 昆明盘龙剪纸《绿色家园》
三、昆明盘龙剪纸的形式分类和艺术特性
(一)昆明盘龙剪纸形式分类
昆明盘龙剪纸运用形式大致可以归为四种。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是,将昆明盘龙剪纸运用于服饰的装饰纹样,通过剪纸制作底样,加以刺绣,如鞋花、领花、裤脚花、帽花;其次是窗花,春节之际贴于窗棂作装饰,动物、植物、人物皆可,美化居室环境;第三种是礼花,用于人生礼仪,结婚用的喜花、生日的礼花、送终的寿花,还包括多种馈赠礼品上的装饰剪纸,多有精神慰藉和需求;最后一种是运用于灯笼花,中国灯彩历史悠久,大凡灯彩都有剪纸装饰,如“走马灯”的三英战吕布、角花等。
(二)昆明盘龙剪纸的艺术风格
1.昆明盘龙剪纸的造型特点
昆明盘龙剪纸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体现图像,用剪刀把纸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线条以及花纹,在造型上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体现着当地的民俗风情。昆明盘龙剪纸在图形的运用上特别讲究线与面的结合,疏密有致,贴近生活而又寓意深远。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昆明盘龙剪纸不需要打样,徒手按照意识的想象而进行制作,作品具有张力又具有多民族地区元素与生活的结合。
2.昆明盘龙剪纸的色彩应用
剪纸由于受礼教、信仰、习俗影响,彩色观念很强,红色为“万通色”,成为主调,在喜庆、节日、礼仪的环境都能激起人们热烈、兴奋和激动的情绪。黄色具有尊贵、神圣以及神秘感,青、白、黑等多用于丧葬活动。另外点染一类的彩色剪纸,多以对比色为主,显其敞亮、热闹。
四、结语
昆明盘龙剪纸艺术作为云南多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内容上看,其大多反映云南的生活习俗、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艺术的魅力向世人传递着多民族地区的文化信息。在这样的文化艺术土壤中,昆明盘龙剪纸艺术逐渐形成了纹样虚实结合、色彩多样、形象主观的独特艺术风格,向人们传达出昆明盘龙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视觉。
(云南艺术学院)
一、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背景
据出土墓葬考察,南北朝时期已有技术成熟的剪纸出现,即对马、对猴形状的团花剪纸。陶器时代的镂空的陶豆,商、周时期的“金银平月兑”,皮革、绢、帛制品的剪刻手法,这些手工艺品的技法均为剪纸艺术的先驱。以滇池为中心的昆明汉族民间剪纸,估计最早和唐宋时期汉文化和少数民族交流有关,最晚和元明时期的移民南迁文化渗透有关,随着滇池周边文化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汉族民间剪纸艺术。
(二)昆明盘龙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
这些剪纸的题材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平凡景象、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孕育着民俗的缘由和寓意。其中有传说故事,如《牛郎织女》《八仙过海》《三国演义》《西游记》《白蛇传》等,成为道德规范的历史镜鉴,使人们明白善、良、忠、奸,鞭笞邪恶、丑、怪;也有借物寓意,如“岁有三寒”松、竹、梅象征人格力量,牡丹、芙蓉象征高贵繁荣,太阳、雄鸡、葫芦、游鱼象征男性,月亮、荷花、石榴、青蛙象征女性,鸳鸯、龙凤象征夫妻恩爱,鱼莲戏水象征男欢女爱;还有谐意寄情方面的,取某些动物、植物、器物的谐意以寄托吉祥,如三羊(阳)开泰,荷(和)瓶(平)万岁,喜(鹊)上(梅)眉梢,五蝠(福)捧寿等。這些题材丰富的剪纸艺术,尽管各自造型特征不同,色彩倾向不同,但集中体现了几大趋同性,即健康快乐、避害驱邪、强大富有、福贵有余等,反映了昆明普通百姓朴实的生活愿望。
二、昆明盘龙剪纸的特征
昆明盘龙民间剪纸造型,不同于西方美术体系的造型观,讲求什么体感明暗、质感、焦点透视,也不同于文人笔墨韵律。民间剪纸有自身的线面造型规律,注重平面分割、经营位置,昆明盘龙剪纸艺术重主观、造心像,表现为器皿常常口圆底平,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常常是四季花果在画面上同时开放,常常做出“合情薄理”的构成,如“一个蓝,装不下一棵菜”“一张脸,装不下一只眼”,透过大猴子的肚皮可以看到一只小猴子。民间艺术家没有用静止的眼睛去捕捉对象的片面,而是把不同时空的各种景象表现在同一画面里,运用了古代太极阴阳哲学,别有一番天地的宇宙观和时空概念,如图1所示。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以及云南沧源岩画中亦可见近似的图像构成方式,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原始美术时期的特色和风貌,在造型的手段上有着惊人的共性。
图1 昆明盘龙剪纸《绿色家园》
三、昆明盘龙剪纸的形式分类和艺术特性
(一)昆明盘龙剪纸形式分类
昆明盘龙剪纸运用形式大致可以归为四种。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是,将昆明盘龙剪纸运用于服饰的装饰纹样,通过剪纸制作底样,加以刺绣,如鞋花、领花、裤脚花、帽花;其次是窗花,春节之际贴于窗棂作装饰,动物、植物、人物皆可,美化居室环境;第三种是礼花,用于人生礼仪,结婚用的喜花、生日的礼花、送终的寿花,还包括多种馈赠礼品上的装饰剪纸,多有精神慰藉和需求;最后一种是运用于灯笼花,中国灯彩历史悠久,大凡灯彩都有剪纸装饰,如“走马灯”的三英战吕布、角花等。
(二)昆明盘龙剪纸的艺术风格
1.昆明盘龙剪纸的造型特点
昆明盘龙剪纸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体现图像,用剪刀把纸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线条以及花纹,在造型上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体现着当地的民俗风情。昆明盘龙剪纸在图形的运用上特别讲究线与面的结合,疏密有致,贴近生活而又寓意深远。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昆明盘龙剪纸不需要打样,徒手按照意识的想象而进行制作,作品具有张力又具有多民族地区元素与生活的结合。
2.昆明盘龙剪纸的色彩应用
剪纸由于受礼教、信仰、习俗影响,彩色观念很强,红色为“万通色”,成为主调,在喜庆、节日、礼仪的环境都能激起人们热烈、兴奋和激动的情绪。黄色具有尊贵、神圣以及神秘感,青、白、黑等多用于丧葬活动。另外点染一类的彩色剪纸,多以对比色为主,显其敞亮、热闹。
四、结语
昆明盘龙剪纸艺术作为云南多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内容上看,其大多反映云南的生活习俗、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艺术的魅力向世人传递着多民族地区的文化信息。在这样的文化艺术土壤中,昆明盘龙剪纸艺术逐渐形成了纹样虚实结合、色彩多样、形象主观的独特艺术风格,向人们传达出昆明盘龙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视觉。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