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玉米具有产量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其生产与培育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都具有广泛且深刻的影响,玉米的优化生产也是我国粮食结构升级的坚实力量之一。作为农业大国,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在生产技术上也一度取得了深刻的进展。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作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玉米目前的种植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列举了提升玉米产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玉米种植;产量;品质;影响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76–02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進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也随着进一步缩减。只有不断扩大玉米的种植密度,进一步增加玉米的产量才能使玉米的供应得到有效的保障。但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大,在提升玉米的产量的同时也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1 玉米种植情况综述
  玉米种植情况,可以从玉米的价值、生长特点、种植技术3个方面做具体概述。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也是我国三大粮食农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1/3。玉米作为饲料和粮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首先,玉米蕴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特别是亚油酸能够预防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发生,玉米在畜牧业和工业中的占比也很高,可以说玉米是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的农作物。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的一年生植物,具有强壮的茎干与高大的植株,由于遗传性发展较为复杂,玉米的变异种类十分丰富,通过调整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方法以跟上日渐变化的市场需求,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直接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种植密度过大会因光照、肥料供应的相应不足而导致产量下降,严重甚至会造成玉米品质的降低。种植密度小则会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玉米的种植实践中应当针对玉米的品种做好种植密度的控制,力求保障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具有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是从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由于光照条件、水分条件与温度条件的总体适宜,非常适合玉米的种植。玉米在通渭县属于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3万hm2。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温度、种植密度、日照条件、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应对玉米全生育期内的种植条件进行把握,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力求使通渭县种植的玉米更加高产、质优。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2.1 玉米种植密度大对产量的影响
  作为短日照植物之一,光照条件对玉米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例如,日平均光照时数在8 h以上,会一定程度上缩短玉米的发育期,但若日平均光照时数高于18 h,则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起到影响。具体而言,玉米的开花期将延长,造成玉米植株普遍变高,叶片数量增加。因此,玉米的光照时数以8~10 h为宜。
  玉米的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在玉米种植实践中我们发现,玉米的种植密度的增大会造成玉米的叶面系数不断增加,有利于整体的光合作用效果,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
  每亩中的穗数作为影响玉米产量要素之一,对玉米的产量起到显著的影响。如果想让玉米整体的穗粒数增大,就要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玉米穗粒重的减轻。因此,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引起玉米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知,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的产量呈现抛物线关系,如超过一定标准值,便会造成产量的明显下降。种植人员应加大对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确保密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保障玉米的种植效益。
  2.2 玉米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小会对玉米的整体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但却能确保玉米个体的成长与发育。具体来说,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让玉米个体穗粒发育更好,这是因为单棵玉米所受到的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并且种植密度的降低可以让茎干更好地生长,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输送,让个体的产量增加。
  就玉米的整体产量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小直接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进而导致了整体产量降低,对玉米种植的效益造成损害。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当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充分保证玉米生长中的叶面系数、群体叶面系数、光合系数的协调,增加玉米群体的总光合作用面积,让玉米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在提升玉米单棵植株产量的同时确保总体产量的提升,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目标。
  2.3 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的密度会直接影响玉米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含量。具体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会减少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作为玉米的主要构成物质,一般来说玉米都应具有10%的蛋白质,才能保证有效的吸收作用。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引起玉米脂肪的增多,即玉米营养价值的减少。另外,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还会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的质量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低密度的玉米种植更能保证玉米具有良好的品质。
  3 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措施
  玉米群体的产量主要受到品种特征、种植环境与种植密度三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应当对玉米实施合理的密植,确保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
  提升玉米种植的密度,能够促进玉米对光温热资源的利用率,是获得高产量玉米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抗倒伏、耐密植的玉米品种得到广泛推广,虫害防治技术与测土施肥技术提升后,合理开展玉米密植已成为目前种植实践中多数玉米生产国家提升产量的方式。   3.1 对玉米的品种进行合理的挑选
  密植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玉米展开合理的密植,必须对玉米的品种等各项的条件做深入的考虑。具体来说,在玉米的种植中,应当根据玉米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倒伏能力较强、耐密植力较强、适应性较高的优良品种,从而为玉米的产量增加夯实基础。
  3.2 合理规划玉米播种的时间
  玉米的种植时间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且地表温度已经位于10℃左右才不会对玉米的出芽率造成影响。在对玉米展开播种时也要具体考虑土壤的湿度,适宜玉米生长的含水量通常为60%~70%。田间缺水会导致玉米的植株早衰,无法及时后熟,导致玉米减产,因此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土壤的及时灌溉。另外,施肥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种植人员要依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土壤的肥力和肥料类型等多种因素进行土壤施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
  3.3 多方面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信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各职业工作人员依据网络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种植人员也应当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玉米种植思路,提升玉米种植的水平。就目前玉米种植的普遍情况而言,许多种植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在遇到玉米低产的问题时,没有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即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見,各地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从多方面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种植技术教授玉米种植人员,不仅能提升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且能够不断促进农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就此,相关农业部门要不断进行包括玉米种植、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技术的推广,为玉米增收发挥坚实的指导性作用。
  4 结语
  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影响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为获得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种植人员应当对不同玉米品种展开最合适的种植密度的研究。在种植实践中,也要依据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设计种植密度,结合多种手段实现玉米的高产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韩雪梅.试论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8):43.
  [2] 韦桂芳,韦永军.玉米种植密度对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3):61,76.
  [3] 赵艳宏,高树仁.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和生长发育关系探析[J].农业与技术, 2014,34(2):148.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人工智能在林业中的应用场景很多,如何精准测报是一大难题。通过建立病虫基本信息库、树木基本信息库、虫害基本信息库,再通过病虫与树木寄主的关系和虫害特征进行层层筛选比对,以达到精准识别。  关键词 人工智能;林业病虫害;精准测报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154–02  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伤害往往是灾难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基本得到保障,但是各行业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对于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政府逐渐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并推行植树造林,在这一背景下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林业当中受到病虫害因素导致树木出现损害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发展,并给国家的环境与经济都到来负面效应
摘要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直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尤其是步入新时代以来,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均获得良好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一直以来如何把控好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性是困扰林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对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作简要分析,重点论述新时期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这两项工
摘要 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随着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水资源进行不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为了促进农牧区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近年来农牧区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技术,这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还满足了生态建设用水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本文主要针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牧区生态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农牧区
摘要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而林业建设又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武威地区干旱少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难度大,苗木存活率低。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造林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成为相关技术人员和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林业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及抚育管护要点进行了浅析,以便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抚育管护  中图分类
摘要 主要介绍了DZZJ9交通气象站常见故障以及维护方法。当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查看历史数据中采集器电压、传感器状态码或现场测量相应电压来判断;当通讯出现问题时,可查询日志中心跳包是否间断性出现或现场查看PWR灯和NET灯是否同时闪烁来判断;当采集器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检查台站日志是否仍可获取当前台站心跳包或现场读取数据格式是否正确来判断;当传感器出现问题时,可通过查看历史数据是否异常来判断,
摘要 林业资源作为与人类生存无法分离开来的重要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丰富、多样化的林业资源不单单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强化对水土的保护,有助于防风固沙以及调节气候等等。此外,加强林业保护还有助于加强污染防范,对于促进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甘南地区林业生态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具体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促进甘南地区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摘要 当前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技术要在新的时代下可持续的发展,必定要迎合时代的趋势,培养更多现代型复合人才。为培养中医药行业的相关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设立了中药学学科,相关高校设置中药栽培学课程,加强对药用植物栽培和技术研究上的力度,使所栽培的中药能够为中医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为了使中药的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必定要促进中药栽培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用于中医药行业以及中
摘要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气象服务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凸显,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已经显得十分急迫和必要,需要气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先对气象服务需求特点和现状作简要的分析,进而谈一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气象服务的定位发展。最后提出进一步强化气象服务质量的措施,包括运用先进技术来提升气象服务准确率与质量、打造网络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关键词 气象服务;气象质量;气象服务网  中图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产品,人们不仅对玉米提出了产量的要求,并对其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玉米进行种植,将会对其质量和产量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影响玉米品质最为明显的因素就是种植玉米的密度,其是控制玉米生长的关键因子,也是促进玉米品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种植玉米的密度给其产量带来的影响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品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