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定义、结构和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必然要素。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 构建 理论依据
  
  1.高校体文化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德国学者费特认为这一词指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尼克·阿莱克塞博士主编的《体育运动词汇》(1974)给体育文化下了一个定义:“广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作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结构内涵一般分为三个层面:(1)表面层的显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2)中介层的混形的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机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教学活动、竞技比赛、综合运动会等。(3)核心层的隐形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作风、体育道德,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热情、协作精神、进取意识等。中国高校体育文化应该突出文化范畴内的创新精神,融合社会体育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精华,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理论依据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文化的生产与发展,一方面受人们思想意识的制约,另一方面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作为高校文化环境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健康体魄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构建起着直接的作用。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较强的辐射功能,因为学生大学毕业后必然会走向社会,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的每个成员。鉴于此,构建高校这一特殊时空环境内的体育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一个战略性措施。
  2.2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直接受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大学体育文化环境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健康第一”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体现高校教育的宗旨,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且符合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3.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
  
  3.1高校体育文化思想的构建
  高校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把体育精神和学风建设融为一体。思想、道德行为也是高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校体育文化为体育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在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中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建设投入,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使师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师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2高校体育文化行为的构建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行为的建设,首先应该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如健全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运行轨道;丰富师生员工的体育活动;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注重特色课的教学改革;完善体育教学的条件目标,注重体育教学的过程目标,突出体育教学的效果目标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高校运动队的建设,学校特色的传统运动队是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体现,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3.3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构建。
  高校的体育建筑、雕塑、体育场馆设施等是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它们又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会折射出人们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它们又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依托,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高校要创造有利条件,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和创建物质文化环境,为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一代新型知识分子而努力。
  3.4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
  3.4.1诱发学生的本能意识是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基础
  现代体育运动是人的本能意识的升华,人们在运动中能得到快乐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大学时代是人一生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运用现代先进的体育文化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运动本能,发挥学生的运动潜力,使学生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深刻内涵,灌输“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和强烈兴趣,为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4.2养成良好的欣赏意识是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必要手段
  欣赏高水平的体育比赛,能提高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创造精神。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欣赏水平,体育教师应该多传授体育竞赛方面的知识,多做专题讲座或介绍某一专业的比赛知识,提高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吸引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体育运动,让学生在欣赏中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内存,完善自身素质,丰富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3.4.3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是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参与是维系体育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先行设计的好坏。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情感与运动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使学生获得满足与快乐。
  3.4.4建立主观的延伸意识是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
  不论是本能意识、欣赏意识还是参与意识,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体育意识的延伸。大学是学生走上社会的前奏曲,他们把在大学中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带入社会,传授给家人、朋友及社会成员,使体育意识的作用意义更加深远。这样的作用效果会以几何级数的形式扩展开来,从而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增加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4.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包含于高校文化之中,它承担着使大学生身心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当今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将体育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是为了身心发展的高级需要,通过体育来使个人的躯体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华,从而使人更趋于完美。因此,构建高校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是高校发展建设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林,唐成.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汇技,2004,(10):88-89.
  [2]赵小静.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教育[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4):95-97.
  [3]周铭华.析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形成的促进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38-40.
  [4]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3):80-81.
其他文献
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M1蛋白参与病毒
世界磅礴,光阴倏忽,芸芸众生,相识即缘分。和卓先生相识就是如此。正在日本求学的孙盛琳友从东京拍来专电,讲他在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的老师卓南生赴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望
为了调查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种类,并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筛选疑似传播媒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采集内蒙古戈壁地区骆驼主产地骆驼生活环境中的蝇类,利用传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和防治的热重点,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改善疲劳以及提高运动能力都有实际应用价值。本试
为了解河南省山羊和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对河南省4个规模化山羊场和5个规模化绵羊场进行调查,共采集山羊粪便样品1017份、绵羊样品1265份。检查结
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目更能直接考查出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是各类考试的必考题型。同时也是历年来英语考试的重头戏,其质量直接反映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书面表达也是学生不易得分的一项内容。因此,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浅谈一些看法。    一、“书面表达”的特点    书面表达式要求考生根据所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广州市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广州市民办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与公办学校体育教师相比,存在着工作回报低、工作压力大、工作前景迷茫等现象,导致广州市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广州市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广州市 民办中小学 体育教师    1.前言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1]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如何利用人文精神进行教育,探索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培养和弘扬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培养途径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体育在振兴民族精神、
本研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郑州郊区某鸭场采集病鸭,分离得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经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RA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病原性试验,证
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英语课程任务的首位,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