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意图
  学诗重在通过吟哦咏诵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的人》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现代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基本上没有难懂的生字词,但他们能读准字音并不等于读懂了这首诗。有些学生对朗读有这样的误解:声音忽大忽小,语速忽快忽慢,语气忽轻忽重就叫做“有感情”。他们不能根据原作的含义来确定朗读的音高、语速、轻重、声调等。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切入
  本诗篇幅不长,宜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理解其内容,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以两种不同的读法朗读第一段,请学生评价两种读法的优劣。
  (学生评价:第一种平淡苍白,没有感情色彩;第二种读得好,有感情,好听。)
  教师问:为什么能读好呢?你也想读得好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有的人》,既学习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又通过练习来提高我们的朗读水平。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教师范读全诗。
  4.引导点拨,领会内容。
  (1)逐节朗读,理解每节诗的内容大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A.诗中“有的人”是指什么人,这首诗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B.全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C.全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并板书:
  
  5.联系实际,深入拓展
  问题:(1)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2)读了这首诗,在“做什么样的人”方面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请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促进思考,得到启迪、提升。
  第二课时
  1.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很好地理解了这一首诗的思想内容。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朗读,研究怎样通过自己的声音,把这首诗变成音韵优美的语流,准确生动地再现它的内涵。
  2.学生朗读,为比较教学效果做准备。请一位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得如何,老师进一步指出其不足之处。
  3.指导朗读技巧。教师在进行技巧指导时辅以具体的本课诗歌为例。(举例略)
  (1)理解作品,把握主题。主题是作者用以统摄全篇的核心观点,抓住它,即能将全篇的句段统帅起来,并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实质。
  这首诗的主题是热情歌颂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具体感受,确定基调。“感受”是指朗读者通过对作品文字符号的理解所引起的对文字语言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感受体会。“基调”就是朗读某一作品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朗读这首诗要读出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赞美,对反动统治者的揭露、批判和讽刺。
  (3)运用技能技巧,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再现作品的精神。技巧是指:
  ①语音准确,吐字清楚,轻重得当,即处理好普通话中的词重音、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②语速适中,停连适当,表达深沉的感情时,语速宜缓慢些;表达热烈喜悦的情绪时,语速宜快些。
  ③语调自然准确,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用中降调,疑问句一般用升调,有些长句中暂停的地方可用升调或平调。
  4.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让数位学生自选朗读课文任意的一至二小节,并请其说出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结合之前的技巧指导,师生共同点评。
  下面两小节以供参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全段语调宜缓慢深沉,发人深思,逻辑重音是“死了”“活着”。两句均用中降调,前一句要读出蔑视的感情,后一句应读出肯定和赞扬的感情。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两句的逻辑重音分别是“骑”、“俯”、“多伟大”、“当牛马”。前一句语速稍快,语调上扬,读出对狂妄、轻浮的反动统治者的嘲讽。后一句应缓慢些,以深沉的语调读出赞扬的情感,较长句子的停顿应在斜杠记号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5.教学效果对比。请教学环节2中朗读过的学生再读,师生共同点评其进步之处和尚需改进之处。
  6.总结。请学生着重从内容和朗读两方面说出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7.作业。学生课外准备一首自己喜爱的诗练习朗读,为参加班级朗读比赛做准备。
其他文献
一、农村教师的重要性  多少年来,我国教师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文化传承和科技推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尤其是我国偏远地方的广大农村教师,更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多数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们基本并未过多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农村教育事业中。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既教书又育人,受人尊敬,理所当然。  二、农村教师存在的问题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的教师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课程。但是,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情感的大门。如今,新课标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
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着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的整合系统。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知识替代的功能;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功能、教育促进功能、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凝聚功能。因此我们要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在乡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大事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结构、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它因此也变得越来越“活”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来自农村学生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不高。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反思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可能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破旧立新,这既给“体育与健康”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与挑战。课程改革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
短文改错是目前高考的必考项目,内容较为浅显,多为记叙文。该题并非难题,但得分率不高,在20%到35%之间。第三次模拟我所带班的得分率为25.8%,第四次模拟为20.6%。究其原因,与认识短文改错的特点和做题方法不无关系。  一、题型特点及改错口诀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该题的特点:  1.改错题内容较为浅显,题材较为轻松,基本都是中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记叙文。  2.改错题一般在10行以上,每行8—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注重个性化,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通过构建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景活动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利用课堂生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生成对话式师生关系创设情景活动生活经验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打破了过去由教师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在词汇教学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新课标提倡从用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词汇。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科学记忆词汇要求首次过渡学习,多感官参与,及时复习,以“词块”为单位输入,提高对词汇的加工速度和记忆效率。词汇学习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为对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初次音形义的了
历来谈到美术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绘画方面的教育。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人们自觉提高欣赏美的意识。因此,美术教育,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美术的教育”的肤浅理解上,而应更深刻地理解为“审美意识的培育”,就此而言,美术教育的任务也就显得艰巨了。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必然应该给被教育者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审美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想粗略地谈一谈,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的形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专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专学校由过去的对考生挑挑拣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