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的回声:“吾谁与归”与“鸣声上下”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因“庆历新政”,范仲淹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正月被贬邓州,欧阳修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被贬滁州,《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篇同写于庆历六年的名文,就是两人身陷逆境后的心灵记录。
  《岳阳楼记》简直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迁客骚人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难道不是夫子自道?迁客骚人眼中洞庭湖之“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景象,难道不是自己乍遭打击时黯淡心情的写照吗?迁客骚人眼中洞庭湖之“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近影沉璧”的景象,难道不是对自己在风波已静远离尘嚣后,复归于恬淡平和的心境的描述吗?而他写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确凿无疑是借古人写自己,写自己对待仕途进退的态度、原则。我们还可以确定,那些壮语也只能是一个从一己之悲喜忧乐中正在解脱或已经解脱的人说出的话。篇末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声长叹,词意陡然一转,又从豪壮激昂跌落到深沉的感慨之中,遭受打击的沉沉的回声又一次不由自主地,从心灵深处隐秘的地方飘荡起来。作者从古仁人那里,回到严酷的现实,淡淡的忧郁、惆怅,隐约的迟疑、彷徨又浮上心头,遂感觉古仁人的豪言壮语实在未能尽意,于是,长叹一声后再补写一笔,传达出了自己曲高和寡的苍凉、孤独和求其友声的渴望、呼唤。
  但是,如前所述,作者正在走出或已经走出失败的阴影,所以,文章的整体格调是积极的,主旋律是高昂的。
  《醉翁亭记》写被贬后与僚属的出游、垂钓、宴饮、弈射,展现了自己强颜欢笑、纵情山水宴乐以排遣抑郁苦闷的真实心态;写滁人伛偻提携前呼后应你唱我和之逍遥游,写禽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之自在乐,不自觉地流露出厌倦险恶的仕途、向往平和自由生活的意识;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窥见了作者灵魂深处些微的颓放。他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更是意味深长:在游宴热闹之后,沉淀在心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无人理解抚慰的寂寞,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
  尤其是那一句“树林荫翳,鸣声上下”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可以引导我们理解欧阳修的真意。前面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都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在滁人宾客都随太守回去之后,太守何以得知山中树林的情景?或曰前面是实景,此一笔系虚景,是作者想象,那么,作者的思绪何以突兀而至,独想起了山林禽鸟?盛宴散去,丝竹歇后,“饮少辄醉”的太守在府衙中怎么就一下子听到了山林里忽上忽下到处自由欢快的鸟鸣?我们的思绪可是被这一句一下子激扬起来了,想到了庄周,想到了他的濠上之鱼,“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想到了陶渊明,想到了他的南山东篱,“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于是,我们就知道,欧阳修当然会敏感而亲切地想到那一片山林,想到山林中的鸟,看到它们自由自在飞动的影子,听到它们欢乐恣意的鸣叫声了……“达”与“穷”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的两个极点,“仕”与“隐”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的两种归宿,非此即彼。
  两篇名文同样写贬谪,同样是遭受打击激荡出来的回声,范仲淹比欧阳修表现得更旷达超脱些,首先是因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57岁,六年后他就去世了。一个人步入晚年后,对一己之升降“荣辱”得失就看得淡了,而对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则看得重了,自然胸襟博大;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才39岁,正当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年龄,对这一次贬谪他自然十分在意,所受的打击自然格外沉重,反应自然较为消极。其次,范仲淹是文学家,更是政治家,他的着眼点总是不离君主苍生,其为文,一般富于政治内容,重在言志,追求雄奇瑰伟的境界;而欧阳修文学家的气质更浓,着眼点在于人的心灵情绪,其为文则重在抒情,追求的是委婉隐曲的韵致。此外,范仲淹写此文时,距被贬放已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时光的流水已将胸中的郁积稀释冲淡了;而欧阳修写此文时,距被贬放仅数月,正是郁积无可排遣之际。所以,范仲淹选择了雄奇的洞庭湖、岳阳楼,而欧阳修则选择了秀丽的琅琊山、醉翁亭做了他们遭受打击的心灵的对应物。
其他文献
校长管理学校怎样发扬民主?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前提。学校决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民主管理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关键。民主管理的前提是民主决策,政策要有连续性,不能用搞运动、掀高潮、喊口号的方式管理,更不能朝令夕改。民主监督就是学校各项工作要时时接受群众监督,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自检、互检、责任人检查、集体检查,形成一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同学段的不同学生也有着许多差异,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同阶
期刊
进行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变民族命运的关键。我们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调查表明,农村存在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农村人才培养的束缚。如何让农村课程改革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我们先要从中西方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来透视一下问题的所在。  从教育的理念看,《论语》和《理想国》都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还能培养主体的创造性与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呢?本人认为合作学习应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一、有序性    有一些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只是少数的几个优生在舞台上表演,模式简单,收效甚微。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把无序学习变为有序的、有组织的、有严格分工的学习,这
期刊
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现实:问题丛生    最近笔者在课改试验区就新教材的使用状况作调研时,和一些教师作了交流。对于课改,教师普遍反映负担加重。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专业素养差、不适应课改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进修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使我感到迷惘的是相当一批教师不会上选修课,对一些选修课教材难以把握。以语文学科为例,很难相信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史记》会有困难,也很难相信高中教师会
期刊
新课程下知识观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重视积累、感悟、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教学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实验、小品、戏剧、表演、画画、辩论会……这些都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喜点。  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忌讳老师的“讲”了,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
期刊
小学生作文,应该以真诚为准,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究其根源,其中不仅关系到作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既是作文的开始也是做人的起步。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
期刊
文言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在考法上一是单独设选择题,与课文相结合,要求辨别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二是在文言文翻译语句中出现,要求根据语境判断用法和译出意义,并作为采分点。虽然《考试大纲》只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但由于部分虚词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根据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18个文言虚词根据难易分为三级,归纳了每个虚词最常见的用法和意义,以便考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历史性的教育变革,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生命的崇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走在超越自我的生命历程之中,不断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因此,如何实现自我蜕变,丰富专业内涵,设计自我专业发展的行为策略,承担自我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拟从教师自我专业的行为跟进到行为改进的行为策略方面探索一个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行为跟进:从行为模
期刊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体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全体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充满激情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积极发挥了他们的才智,作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符合本校校情学情,并且发挥本地优势的改革举措。     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小学评价与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