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知识与哲学进路——由《当代美德伦理》引发的若干思考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作为一个整体,乃是基于仁和礼的统一,后者既在"仁"的层面上涉及内在精神和德性的完善,也以"礼"为背景而关乎广义上的社会规范系统,由此,儒学在伦理学上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德性伦理,也有别于康德的规范伦理,仅仅从德性伦理的角度考察儒学,似乎不足以把握儒学的全部内涵。《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一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进路,首先表现为哲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理论之间的沟通。书中涉及儒家哲学的不同方面,看似属于历史性的研究,但其中又处处渗入了不同的理论视域。同时,该书体现了中西哲学交融的视域:一方面,作者注意运用西方哲学理论、概念来回溯中国已有的传统,由此进一步揭示这一传统中隐而未现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注意用中国哲学的资源去回应西方哲学的问题。
其他文献
"王权主义"理论是著名史学家刘泽华先生提出的治学理念。这一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论证,历经十余年,到80年代末正式提出,而后又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充实、提升,逐渐形成一个集权力系统、社会结构、观念体系于一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王权主义"理论从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反思"入手,以人性论、历史观、社会矛盾观等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五四"时期的批判精神为理论渊源,以阴阳组合结构为内在构成,通过揭示君尊臣卑、天道圣王四合一等思维定式,以及利用分层研究社会形态等方法,
古希腊罗马叙事之所以能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除了位居时间长河上游的独特优势外,还在于它为未来故事讲述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后人使用的叙事手段大多源出于这一时期。西罗马帝国覆亡之前,故事讲述人有机会在长达15个世纪的时间内探索叙事的多种可能性,其叙事贡献不止表现为留下一大批传世之作,更重要的是生产了一套"构成其他文本的可能性和规则"。梳理西方叙事传统的形式渊源,须从虚构化倾向、流浪汉叙事、向内转倾向以及讽刺与反讽等重要因素入手。后古典时期的叙事进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前人的话语范围内另辟蹊径,此为差异化发展
章太炎于清末民初时常评论王学。一方面他认为王学缺少近代科学所体现出的逻辑性、严密性与条理性,致使学说内容含混不清、流于空论,体现了先秦诸子之后中国学术的整体缺憾。立宪派受近代日本思潮的影响,多假借王学以立言,章太炎极力揭示、论说"致良知"不足以成为政治判断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章太炎又很重视道德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除了革命道德和激情,革命活动更需要基于熟识历史与现实基础之上的冷静判断,而这恰恰是王学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他在民初重思王学,虽承认其迅捷奋发之绩,但更强调从中国自身传统和现实出发周知民间
在汉宋礼学思想史上,郑玄和朱熹的礼学体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玄精心构建了以《周礼》为中心的礼学体系,而朱熹却反对以《周礼》为经礼,主张《仪礼》是礼经和本经。郑玄的三《礼》统摄诸经,影响极其深远。朱熹注重学人研习《仪礼》,其《家礼》《仪礼经传通解》对宋以后的学术和社会都有着深远影响。与郑玄礼学重文本不同,朱熹礼学更重礼义的创发,其对《礼记》中《大学》《中庸》的诠释最见其礼理双彰的礼学思想特色。
消费政治既是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性现象,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已经面临的、且具有长期性和结构性的政治存在。历史表明,当宏大叙事退场,社会成员彼此对待的方式由阶级立场转向消费关系时,现代性本身在微观生活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个人的便是政治的。因为,个人利益的合理化高度依赖于他者承认的政治方式或承认政治的价值观,特别是当政治本身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消费及其过程时,通过日常生活呈现出来的诸多实际问题,既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化解许多政治难题需要面对的真实处境。
"新冠疫情"暴发,是全人类与一种全球未知病毒的遭遇战,也是一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事件既是一面镜子,它把整个中国社会真实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来了;它又是一种疫情叙事和典型样本,从中可使我们"把好中国脉""开好中国方",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历史进步。在注重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经验的同时,学界还要透过对疫情的"感动模式",而对"疫情叙事"进行深刻反思。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是具有高度理性自觉从而能不断获得进步动力的民族,因为它能使我们增强对苦难的历史记忆,不再重犯历史性
人工智能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知识难题与实践困境的工具与方法,与人类智能有着本质性差异。人工智能的兴起重新界定了人类未来的内涵与旨趣,重构了劳动者与劳动工具、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辩证关系。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是人工智能二重性的显著特性,基于算法垄断、数字特权与代码霸权可能导致人工智能面临着严重的平等困境,建立起新的数字鸿沟与数字化帝国。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所造成的世界危机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后形成的、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其界定标准包括新技术标准、潜在需求标准、产业成长性标准、未来竞争力标准和产业带动引领标准。"十四五"期间,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产业、物联网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量子技术与量子产业、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区块链产业、新兴海洋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生命科技与康养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基础产业等。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从技术、资金、人才、平台、制度、服务等多个层
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家吉登斯提出了生活政治学,我们则倡导源自于中国传统的温和的生活政治智慧。生活政治智慧本身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把握和处理多民族实践的内在资源。当今中国的民族实践,当有理由对生活政治智慧形成新的理论与实践自觉,即注重诸族群的日常生活及其感性交往,引入生活政治技艺,领会生活政治的生存论性质。相对于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主张,生活政治智慧更值得推崇。
在围绕晚近生命政治的叙事中,福柯留下的"遗产"包括,一是在场的生命,二是生物技术范式下的"他者"如何言说。福柯是从后者诠释前者,即探讨在生物技术的话语霸权下"他者"生命的言说有无可能。阿甘本保留了福柯的第一个命题,却相对回避了生物技术的关键词。相较于福柯的"文明-他者"二分,阿甘本以"门槛"为核心提出了"三分"法。阿甘本将"门槛"视作两种情境的夹缝,"门槛"一侧的"例外"处于改变另一侧"常态"的边缘,却永远只在"即将来临的过程"中。语言仅存在于夹缝之中,话语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