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发展与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o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以及综合性新媒体的诞生,媒体在完善个性化生存的同时实现多媒体传播和兼容,由此导致超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对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当代数字媒介推崇效益、创意和专业的运营理念,昭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应用性、强化实战性、重视探索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数字媒介 应用型人才 新媒体
  
  当代媒体人才需求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着严重的背离现象:一方面是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渴望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另一方面是院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无法顺利进入媒体就业。表面看来,这种现象似乎是由近年来院校大量扩招、新闻传播专业设置过滥原因所致,实际上,忽视当代媒体的数字技术发展和传播理念的更新,脱离媒介的职业属性实际,而一味强调人才的创新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数字媒介:新闻学应用型人才的生存空间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消费为表征的信息时代,媒介所构筑的信息海洋包裹着全体受众,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媒介的存在不只是日常生活的背景,媒介已然构成了人们生存的环境。从大众传媒自身来说,借助于当代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媒体在完善个性化生存的同时,经过扩容、整合之后,形成媒体相互叠加、融合度高的超媒体传播的交流平台的新趋势:即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现代媒体借鉴和容纳其他媒体的特长拓展信息空间、新技术的运用促使新媒体的诞生。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各类媒体将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和传播,这意味着数字媒介从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到媒介的功能和作用必然发生急遽的变化,数字时代媒介竞争加剧必然导致各类媒体重视新闻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对于从事新闻传播的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体转型。当代科技进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使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和多元化,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新的传播方式的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另外一种和几种传播方式的消亡,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迫使传统媒体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传播方式,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劣势在于,传播速度滞后、传播手段单一、传播效果一般、市场营销落后。在当代,由于媒介和其他领域一样从经济的角度改造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接受体制上的产业化。面对媒体品牌经营,传统媒体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促成媒体的制作、传播、运营方式的转换,以满足大众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媒体转型。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新闻采编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文字采写技能之外,还必须兼有策划、营销、市场开拓和数字技术的素养。
  媒体借鉴。以电子科技为基础的广播电视现代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比,凭借其视听一体性、逼真性和快捷性的传播方式,凝聚了广大的受众群。广播电视在担当时政经济信息传播、引领大众时尚潮流、提供休闲娱乐消费的重任时,甚至充当了现代家庭的吟咏诗人的文化角色。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媒介的传播质量在提高,收视听的频道在增加,信息空间的叠加性在增强,电视传播不断地借鉴和吸纳其他媒体的传播特点,从而使电视的“吟咏行为由吸引观众或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开始,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进而深入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其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占据了社会文化行为领域的一片天地”①。当代广播电视媒介随着数字技术的充分运用,采访、编辑、制作、传播的整个流程被赋予了数字技术的方便、快捷和效益的色彩。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驾驭数字采编播设备的能力及其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新媒体开发。伴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综合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各种特点和优势的情况下,注重多媒体联动、交互式传送,使其成为传媒开发的崭新领域。未来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完全能够实现对同一个作品进行实时的、多媒体的、多语种的“联播”,即“同一个媒体主持人或记者的声音出现在广播中的时候,其图像可以出现在电视里和网络中,其语言可以转化为文字出现在报刊上,各媒体之间都配有语言翻译和文字翻译系统,以解决媒体跨国传播的语言障碍,鉴于媒体与社会须臾不可分离的特性,超级媒体英雄由此诞生”②。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集采写、编辑、外语、高科技于一身的更高要求。
  无论是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还是现代媒体新手段的运用,乃至新媒体的高度综合,数字媒介为那些拥有流畅的表达能力、熟练的外语能力,熟悉广播、电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用多种手段从事采访、编辑、传输工作,具备超强的信息验证和过滤、策划、营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活跃的舞台。数字媒介乃至未来的超媒体无疑是新闻学应用型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重效益、善创意、懂专业:新闻学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当代数字媒介发展的实际,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从数字媒介发展的宏观视野,从策略、理念乃至方法进行综合性调整,以应对媒介对人才新的需求的实际。实际上,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的改革一直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问题,并积极明确以创新性为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然而专业培养容易忽视数字媒介时代媒体适应市场自身的发展所产生的功能的整合和流变。各类媒体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原有的运作机制包括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市场和营销等机制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传统的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机制过于侧重理论的灌输,忽视真实环境的采访、编辑和制作,新闻人才追求事实、真实的职业素养以及临场应变的采访能力、熟练驾驭专业工具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其难以胜任当代媒介的重任。
  随着我国各类媒体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国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鼓励,媒体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各类媒体除了基本的舆论导向功能外,强化媒体实现经济效益功能已经成为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不可回避的课题。当代媒体的运营在标举效益、经营、创意的理念之下其实预告了新闻学应用型人才时代的到来。在数字媒介时代,传统的新闻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必然面临着结构性调整,人才培养必须回应数字化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媒介经营、媒介传播理念的变革。因此新闻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被赋予了数字媒介时代特有的内涵。
  重效益。当代媒体依赖于广告收入维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媒体的栏目、板块在重视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否则栏目或节目将难以逃避改版甚至停播乃至人员重组的命运。重视效益,首先意味着媒体人至少应该是媒体运作流程中熟练的生产者。以电视媒体为例,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的使用,需要采编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熟练运用。重视效益无形中压缩了媒体人的学习时间,对于进入媒体的人来说,职业的准备应在媒体之外,即院校。因此,院校培养的新闻人才必须是熟练的“操作工”。重效益还意味着新闻人才驾驭各类媒介所依赖的传播语言技巧,如当代广播电视媒体的故事化叙事、新媒体的综合性表述等。
  善创意。数字媒介时代的媒体生存和竞争体现为创意竞争。优秀的创意意味着收听率、收视率以及媒体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当代媒体不乏以优秀创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收视神话的例子,从影响全国的“超女”电视选秀到地方平面媒体发掘热点的系列报道,媒体在争当引领时尚潮流的先锋时,创意和策划内在的价值可谓难以估量。周密细致的策划不仅使新闻报道翔实可信,更能使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就本质来说,创意和策划是人类运用脑力进行的理性创造行为,“是人类运用大脑去认识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是人类智慧火花的闪耀”③。正因为此,媒体不惜花费人力和财力来获取创意和策划等智力资源的支持。如果说重效益是数字媒介对新闻人才的基本要求,那么善于创意和策划则是数字媒介时代新闻人才创新性的具体体现。
  懂专业。当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大众传播也逐渐调整为窄播化。一档节目不可能针对所有的观众,在节目规划之初,潜在的受众往往是媒体人考虑的第一因素。因此,近年来各地数字化改造的结果是大量的专业频道的出现。专业频道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院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如果仅是掌握了新闻传播知识将难以胜任专业频道的采编和报道任务。反之,一个既熟悉采访报道领域又能熟练掌握采编技能的新闻记者在完成信息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专业的知识简化为受众容易接收的信息,从而使媒体成为受众信赖的信息平台。懂专业对于数字媒介时代的新闻人才来说,意味着其知识结构是立体和复合的。
  
  数字媒介时代应用型传播人才的培养策略
  
  为了满足数字媒介发展所急需的重效益、善创意、懂专业的新闻学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当代数字传播的实际,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框架,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
  突出应用性: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思维的整体转换。目前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理念基本保持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总体布局。学生在学习大量的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方面花费了主要的精力,致使实践教学处于补充和配角的地位,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依然较弱。以电视媒体为例,由于当代数字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各电视机构采制设备正在摒弃原有的模拟技术而进行数字高清改造。数字高清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的是节目制作理念的更新。节目制作理念的转换涉及采制的过程、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节目内涵的变化。传统的新闻学教学理念在面对媒体数字技术更新速度之快时,不仅无法使学生有效地感知和掌握媒体的技术进步,就连最基本的采编基本功的锻炼也难以奏效。改变传统的新闻教学理念,将应用性与理论性并重,调整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与时代同步的数字器材的投入,对于培养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将是意义深远的人才培养思维转化的策略。
  强化实战性:推进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授广泛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电化教学等手段,便于教学管理,帮助学生把握相关原理的实质,对新闻实例的分析可以做出深刻的反思。然而,即使再经典的新闻实例涉及的新闻背景、要素其实已经时过境迁,课堂中的分析更多的是在假定性的前提和已知的结论中进行,过度依赖于课堂演示性方法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认知事实的假定性。事实上,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今天对新闻的认知已经从过去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发展到“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策略角度考虑,新闻学教学应重视“实战”性,让学生在真实体验采访环境、临场应变中获得新闻采编的能力。
  重视探索性:密切教学科研与当代数字媒介发展的关系。新闻学教材中除了现有的有关原理的经典教材之外,其实最富有启迪意义的教材应该是当代各级各类媒体正在传播的栏目及其运作模式。教学中及时了解媒体当前正在关注的热点题材,以及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推出的新栏目、新板块,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比较、分析、归纳鲜活的媒体传播的节目或作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并及时地总结会使学生实现走出校门与进入媒体的无缝对接,立即进入传媒人的角色。随着媒体运营体制的改革、社会性资源参与媒体的制作机制受到重视,教学中进行探索性的策划和制作将会大大压缩新闻学教学与媒体的距离,并极大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性。
  
  注 释:
  ①赵凤翔:《电视艺术文化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②张君昌:《超媒体的时代》,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③张静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1总体特征通读2010年高考浙江省理综卷物理试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命题者在2010年的命题设计中,做到了三个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了三个有利的原则,即“有
所谓“混合劈尖”是区别于单纯的空气劈尖和水膜劈尖的一种新型劈尖,即在劈尖角θ及有效长度L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空气劈尖内人为地制造出水膜特区,形成一劈两区的布局.实验中同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在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
世界上最公正的莫过于时间了。不管是对于住在白宫里的美国总统,还是对露宿街头的非洲难民,都是一样。尽管时间是如此公正,然而处于相同学习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的教师,成绩和成就却
<正>~~
期刊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68例临床观察王招定,王光利浙江诸暨市人民医院儿科311800浙江富阳市中医医院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尿宁汤加服氯化羟丁宁或氯酯醒治疗68例小儿遗尿症,取得满意效果
文章针对具有不同粒度语言表达下的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OWA算子的多粒度语言决策模型;对多粒度语言进行一致性的转换,引入IOWA算子,将各决策者给出的偏好信息集结为群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危机总是不期而至。越来越发达的媒体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在这个风险社会,媒体恐慌的发生似有其必然性。本文分析了媒体恐慌的现象和原因
文章采用低温液相法,通过在前驱体中加入不同量的硬脂酸钠制备出小颗粒状和束状纳米TiO2干凝胶,用XRD、TEM、UV-Vi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浸渍提拉法,将载玻片在2种形貌TiO2的
当前的许多身份认证产品,不更改代码则无法实现新的认证方法,很难满足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AM身份认证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设计实现了一套认证系统,可以针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