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迷茫”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是具体到实践中大家对“人文”以及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各种相关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文本,都没有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作出明确的或详尽的能够统一大家认识的解释。基于此,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对“人文”内涵的本真追问
  “人文”一词是一个古老而内涵极为丰富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代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侧重于道德价值方面。《周易》中这样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测天文可以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观察人文,可以用文明手段进行教化,把天下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强调道德教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社会往往用“人文”指称君权、神权、父权,即“忠孝信悌,礼义廉耻”。近代西方的“人文”则是与“神性”、“物性”相对的概念,侧重于人的解放,以人为中心,重在恢复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是对人性的一种复归。在神权统治的中世纪欧洲,十五世纪前,还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人文”概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人文主义”的提法最早源于拉丁文“humanism”,最初的意义是“人文学科”。十五世纪时,人们用它来指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为基础的那些学科,尤指修辞学、逻辑学、伦理学、哲学、历史、宗教这样一些科目。这些科目都是与阅读和翻译拉丁文、希腊文联系在一起的,是非基督教的,带有世俗的性质。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之后,欧洲社会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人文主义学者,把人抬到中心地位,强调人的尊严、地位和命运,反对对神的屈从,重视对人进行教育,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把追求现世人生的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可见,中西方有关“人文”的概念,虽然其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核心,是指与人和人性的完善有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指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但二者又有着不同的侧重。中国的人文概念是一种礼教文化,是伦理中心和经世倾向,是“天人合一”的整体主义;而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概念,以独立人格为基础,要求个性解放,发展个人的自由意志,科学和人文趋向越来越大的分化和割裂。当代语境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都是与“工具理性”相对应,是针对“工具理性”的极度膨胀所带来的“物质崇拜”、“功利主义”、“信仰危机”、“人性沦落”、重“物”轻“人”的时代弊病而言的。当代的“人文”侧重在反对人的异化,希望恢复人的完整性与多样化。
  从对“人文”的认识梳理中,笔者认为,“人文”,从感性层面来讲,就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与体贴,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与接纳,就是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唤醒与发挥,就是对生命的关注与呵护;从理性的层面来讲,就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以及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观照与守望。“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隐性的。
  二、 拷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指
  那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此种表述不够准确,从这句话的理解来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笼统定格在人类文化,其依据是《辞海》中“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以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人类)文化性,然后大家把人文性简单理解成人类文化(即文化性),就顺理成章了,并且成为当下的主流论调。可是我们细细玩味,倘若抛开学科教育的语境,这样说还是能说得过去,其问题的关键是学科教育中的人文,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人类文化,道理很简单,因为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既要强调“人”,又要强调“文”,更要强调“化”,更何况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说清道明的概念。众所周知,文化一词非常宽泛,在今天的学术界,似乎谁都在研究文化,好像谁都能研究文化,以研究文化而自豪,又以研究文化而自卑,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应该包含人本性、文化性、思想性,而不是笼而统之单一的文化性。
  1.人本性:语文学科人文性要立足以人为本,呵护生命
  语文学科的人本性既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育的归宿。人本性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是对人格主体的充分肯定,它既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又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目标,同时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人为本从广义上讲是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利益和幸福。以人为本提出了对人主体性的肯定,强调的是对人本身的尊重。人是社会的中心,也是教育的中心。以人为本是衡量一切语文教育活动的标准。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语文教育的过程,不应是对生命的漠视与压制,而应是对生命的尊严、价值的关切和呵护。语文教学应关注生命个体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发展,个体生命往往皆因兴趣、需要、动机、信念、气质、性格、能力等而不同。
  2.文化性:语文学科人文性要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人文性要体现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当然,这里的人类优秀文化主要指母语文化,即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语文学科人文性主要体现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就是要利用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思想、民族文化与民族感情等独特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使学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主要体现为相对于理性的非理性,不是以“物”为尺度,而是以人为中心;不是推崇工具理性,而是推崇价值理性;不是过分追求客观真实,而是追求美与善的价值取向。
  3.思想性:语文学科人文性要体现人文情愫中的育人本位
  教书育人,乃教师之天职。语文教师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育人”应是语文教育的本位。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育人,不仅仅指语文学科教育中的育人,往往停留在形而上层面上的说教,要知道,我们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所医院,其医治的主要不是生理的疾病,而是心灵的疾病。每年教师节送给教师的颂语中,最得体的应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把教师定性为专业技术人才是很值得我们商榷的,灵魂的工程师,依常识而言,是不能与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划上等号的。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这样说,只有对人的心灵产生震撼的育人教育,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永恒的。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愫中的育人,所积极倡导的就是此种教育。一般来说,语文教育中思想性包含情感体验、道德意识、价值信念、审美取向四层面内容。情感体验,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道德意识,是人文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价值标准(如合作、正直、社会责任等)、个人价值标准(如诚实、宽容等)、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如爱国主义、人类友爱等)以及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如追求真理等);价值信念,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主要回答怎样看待世界,怎么对待人生、度过人生和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是对人类彼岸世界的遥望,是对人类终极意义的追问;审美取向,是语文人文性的核心目标,它要求用超越现实,摆脱功利的眼光来观照、审视现实生活,以便拥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人文性中的“三性”,人本性主要体现的是人文关怀,文化性主要体现的是人文思想,思想性主要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人文关怀是基点也是归宿,人文思想是载体,人文精神是意义、价值;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需要人文关怀的反省,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离不开人文思想来传承,人文思想与人文关怀也同样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明辨。
  三、 新课标语境下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实践偏差
  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里,不妨回顾对照一下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常常会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实践偏差。
  1.简单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同于“文化性”
  这种观点基本被广泛认同,许多语文界的学者大多持此种观点,在专家们的解读中,加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就被理解为加强文化教育色彩,以增进学生的背景知识。“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就是指语文教材要有文化含量,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等等。持这种观点很容易认为,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掌握些人类特有的人文知识,往往容易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当作文化知识的传授,往往容易忽略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客观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这样做的结果,使人文教育变成了人文知识的机械记忆而非人文问题的自觉观照。人文教育的内核在于教育应以价值“成长”为目的而非以知识“增长”为目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通过价值的链接去重新审视,复活其意义。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如果我们把人文知识仅只当成客观知识来教学,无视人文知识的价值本质,就势必使人文教育的性质迷失,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教育大批量地“生产”出有知识没文化的学历人,必然与用人文精神去教化人、培养人背道而驰。
  2.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片面夸大人文性
  语文教育中的一切问题的争论,往往归根结底要上升到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上来,而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新课标给语文学科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大家都能接受,也很容易接受,而人文性则是最近这些年人们认识到的语文学科的一大基本性质。教育界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对其可谓情有独钟,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不自觉地片面夸大人文性,其结果往往让我们的学生表现为:讲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不时错字、病句连篇;个性过于张扬,缺少起码的规则意识;只愿听表扬,不愿接受意见等等。在此,笔者不否定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只是我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工具性是一切基础的基础,其中也包括是开展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相对工具性来说,应是过程的航向与升华。可以这样说,工具性才是语文这座大厦的基石,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育,非此莫属。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在积极倡导人文性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双基教学”,否则,留给我们的恐怕是惨痛的代价和无谓的思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 于漪,程红兵.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文汇报,1996-04-16.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于2004年11月30日发布第24号令,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修订)》(以下简称《目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2002
去年初冬时节,笔者到上海采访,下榻于福地大酒店.这里是市中心,每天早晚,笔者都要在附近散步,观赏市容.印象最深的是城市绿化.这里到处绿树成荫,青环翠绕,美不胜收.笔者多次
2006年10月下旬,挪威工程咨询协会会长西里·拉格雷斯(Siri legenes)率领挪威企业代表团对华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期间,为了加深两国工程咨询企业间的交流,10月21日上午,挪威
该湖鳜鱼的食物组成主要为小型野杂鱼及虾类,其生长可用VonBertalanfy方程描述,拐点年龄28龄,拐点体长337mm,拐点体重668g。建议将其在该湖的起捕规格定为700g。
社会快速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使城市化进程加深,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种工民建建筑的工程数量日益增加,并且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由于人
【正】 湘西土家族盛行的摆手风俗活动,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是指多村寨多个宗族共同举行的摆手活动,人数多,规模大;小摆手是指一个村寨一族人举行的摆手,规模较小。
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关键的主题和概念,而葛兰西、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巴特等的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对霸权斗争、全球化、知识和权力、语
近年,我国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较多研究,有些研究结果与现行(国外)肝硬化腹水诊治指南有较大差距,是否根据国内研究结果制订有中国特色肝硬化腹水诊治指南应给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期望内容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其期望内容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特点,以及由此对其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从这四条途径探索改善组织雇佣关系中现存困境,保持
采用重氮盐对蚕丝蛋白质所含的酪氨酸残基进行侧基偶合化学修饰,并对修饰后的蚕丝进行各项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对蚕丝织物先浸轧10g/L的NaOH溶液,再采用1g/L重氮盐进行偶合,经过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