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宿州市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玉米杂交种鲁单818夏播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高肥力地块(埇桥区)鲁单818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丰产性较好,产量最高;中等肥力地块(灵璧县)鲁单818种植密度在67 500株/hm2丰产性较好,产量最高。
关键词:鲁单818;密度;产量;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38-02
“鲁单818”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等优点。2010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2013年通过安徽省引种认定,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在山东以及皖北地区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为探求鲁单818在皖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宜密度,2013年我们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较高肥力)、灵璧(中等肥力)设置了鲁单81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比较试验。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点 安徽宿州埇桥区(较高肥力)、灵璧县(中等肥力)。
1.2 试验设计 选择地力均匀田块试验,试验采用单因
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4m2,4行区,行距60cm。调整不同株距实现设计密度,M1:52 500株/hm2,
M2:60 000株/hm2,M3:67 500株/ hm2,M4:75 000株/hm2,M5:82 500株/hm2,M6:90000株/hm2。每小区收获中间2行计产,并从中随机选取10穗进行室内考种。
1.3 栽培管理 埇桥区6月5日播种,10月2日统一收获;灵璧县6月10日播种,10月6日统一收获。两个试点田间肥水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肥、灌水、治虫等工作当天完成,确保操作技术标准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性状 表1和表2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鲁单81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埇桥区最高产量出现在M4(75 000株/hm2)密度处理。灵璧点最高产量出现在M3(67 500株/hm2)密度处理。
表1可以看出,鲁单818在75 0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为9 613.45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穗粗、出籽率在各密度处理表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果穗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7.98cm,90 0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5.94cm,降低了11.3%;行粒数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行粒数36.6,90 000株/hm2密度,行粒数23.3,降低了36.3%;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千粒重356g,90 000株/hm2密度千粒重311g,降低了12.6%;穗行数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秃尖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52 5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0.51cm,90 0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2.73cm,增加了435%。
表2可以看出,鲁单818在67 5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9 258.75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穗粗、出籽率在各密度处理表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果穗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7.35cm,90 0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5.36cm,降低了11.5%;行粒数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行粒数36.1,90 000株/hm2密度,行粒数23.3,降低了35.4%;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千粒重350g,90 000株/hm2密度,千粒重298g,降低了14.9%;穗行数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秃尖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52 5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0.48cm,90 0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2.64cm,增加了450%。
[平均产量(kg/hm2)][埇桥密度处理][灵璧密度处理]
图1 不同密度处理产量回归分析
2.2 回归分析 图1显示,埇桥点平均产量要高于灵璧点,这主要是是因为宿州点试验地肥力水平高于灵璧点。埇桥点,鲁单818在67 500株/hm2、75 000株/hm2密度产量较高,处于抛物线的顶部,75 0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灵璧点,鲁单818在67 5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通过EXCEL.2007作图工具,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鲁单818平均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图1中两个二次回归模拟方程,R2分别达到了0.990和0.901。因此可以用这两个模型预测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新品种鲁单818的产量。
3 结论
玉米单产主要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共同影响。玉米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种植密度的增加获得的。密度过小时,可以充分发挥玉米单体生产潜力,但单位面积的果穗数太少群体产量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穗变小,秃尖变长,单体生产力降低。单位面积果穗数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增加的果穗数可以弥补单体生产力的降低达到群体高产。当密度过高往往会导致田间郁闭,造成通风透光较差,下部叶片早衰,病虫害加剧,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从而引起穗粒数、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下降。
不同玉米品种对密度胁迫的耐受程度并不一样,因此研究特定品种在特定区域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宿州市,鲁单818在67 500株/hm2~75 000株/hm2密度籽粒产量较高。综合考虑鲁单818其他生理特性,建议鲁单818在宿州夏播种植,中等肥力地块推荐种植密度67 500株/hm2,较高肥力地块推荐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参考文献
[1]吴欣,李绍伟.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8(5):77-78.
[2]杨国虎,李新.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64.
[3]赵霞,唐保军.玉米新品种郑单538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4):44-46.
[4]刘伟,张吉旺.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 661 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鲁单818;密度;产量;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38-02
“鲁单818”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等优点。2010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2013年通过安徽省引种认定,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在山东以及皖北地区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为探求鲁单818在皖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宜密度,2013年我们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较高肥力)、灵璧(中等肥力)设置了鲁单81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比较试验。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点 安徽宿州埇桥区(较高肥力)、灵璧县(中等肥力)。
1.2 试验设计 选择地力均匀田块试验,试验采用单因
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4m2,4行区,行距60cm。调整不同株距实现设计密度,M1:52 500株/hm2,
M2:60 000株/hm2,M3:67 500株/ hm2,M4:75 000株/hm2,M5:82 500株/hm2,M6:90000株/hm2。每小区收获中间2行计产,并从中随机选取10穗进行室内考种。
1.3 栽培管理 埇桥区6月5日播种,10月2日统一收获;灵璧县6月10日播种,10月6日统一收获。两个试点田间肥水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肥、灌水、治虫等工作当天完成,确保操作技术标准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性状 表1和表2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鲁单81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埇桥区最高产量出现在M4(75 000株/hm2)密度处理。灵璧点最高产量出现在M3(67 500株/hm2)密度处理。
表1可以看出,鲁单818在75 0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为9 613.45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穗粗、出籽率在各密度处理表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果穗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7.98cm,90 0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5.94cm,降低了11.3%;行粒数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行粒数36.6,90 000株/hm2密度,行粒数23.3,降低了36.3%;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千粒重356g,90 000株/hm2密度千粒重311g,降低了12.6%;穗行数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秃尖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52 5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0.51cm,90 0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2.73cm,增加了435%。
表2可以看出,鲁单818在67 5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9 258.75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穗粗、出籽率在各密度处理表现比较稳定,变化不大。果穗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7.35cm,90 000株/hm2密度,果穗长度15.36cm,降低了11.5%;行粒数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行粒数36.1,90 000株/hm2密度,行粒数23.3,降低了35.4%;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52 500株/hm2密度千粒重350g,90 000株/hm2密度,千粒重298g,降低了14.9%;穗行数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秃尖长度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52 5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0.48cm,90 000株/hm2密度,秃尖长度2.64cm,增加了450%。
图1 不同密度处理产量回归分析
2.2 回归分析 图1显示,埇桥点平均产量要高于灵璧点,这主要是是因为宿州点试验地肥力水平高于灵璧点。埇桥点,鲁单818在67 500株/hm2、75 000株/hm2密度产量较高,处于抛物线的顶部,75 0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灵璧点,鲁单818在67 500株/hm2密度产量最高。通过EXCEL.2007作图工具,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鲁单818平均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图1中两个二次回归模拟方程,R2分别达到了0.990和0.901。因此可以用这两个模型预测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新品种鲁单818的产量。
3 结论
玉米单产主要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共同影响。玉米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种植密度的增加获得的。密度过小时,可以充分发挥玉米单体生产潜力,但单位面积的果穗数太少群体产量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穗变小,秃尖变长,单体生产力降低。单位面积果穗数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增加的果穗数可以弥补单体生产力的降低达到群体高产。当密度过高往往会导致田间郁闭,造成通风透光较差,下部叶片早衰,病虫害加剧,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从而引起穗粒数、千粒重降低,造成产量下降。
不同玉米品种对密度胁迫的耐受程度并不一样,因此研究特定品种在特定区域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宿州市,鲁单818在67 500株/hm2~75 000株/hm2密度籽粒产量较高。综合考虑鲁单818其他生理特性,建议鲁单818在宿州夏播种植,中等肥力地块推荐种植密度67 500株/hm2,较高肥力地块推荐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参考文献
[1]吴欣,李绍伟.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8(5):77-78.
[2]杨国虎,李新.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64.
[3]赵霞,唐保军.玉米新品种郑单538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4):44-46.
[4]刘伟,张吉旺.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 661 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