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合家欢乐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艺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传统吉祥理念在作品上的反映尤为突出。这些吉祥理念在壶艺作品中,一般不是对自然形象的直接摹写,而更强调抽象写意的造型,具有特定的寓意和象征,而紫砂壶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 紫砂;合欢壶套组;创作理念
  传统吉祥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及祈盼。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已有几千年,每当人们遭遇无法抵挡的自然灾难时,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祈求风调雨顺、除病禳灾、幸福安康。其兆吉兆祥的理念,从百姓门庭到深宫大院,在生活用品、陈设摆件等方面都有体现。现以“合欢壶套组”为例(见图1),谈谈壶器的造型特点,以及“年年有余、合家欢乐”的创作理念。
  1 “合欢壶套组”的造型特征
  紫砂“合欢壶套组”的壶身由上下二部分相合而成,完美阐释了“合则欢”的寓意。在传统壶型的基础上,施以点滴变化,显出新意,别有一番韵味。圆钮、圆盖和圆身筒三者错落有致,截盖与壶身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造型,给人一种气韵上的流畅之感;严丝合缝,这也正是泡茶所需。此壶身筒宽且扁,壶体形成“虚”的空间,与嘴、流、把等“实”的部分略成比例。但由于此壶的身筒部分彩绘了鲤鱼嬉戏其间的场景,再加上“虚”的部分本身就有空灵之感,所以并未让人感觉有什么不协调,反而有种鲤鱼在开阔空间中自由嬉戏的观感。壶钮和壶把的圆弧线条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整体上显得顺畅和谐、浑然一体。这样大胆运用虚实的设计,仿古而不复古,通过创造“鲤鱼嬉戏”的动人场景,以装饰的“实景”诱发观者想象的“虚境”,把人们带入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此外,此套作品还有四只内绘鲤鱼的紫砂圆杯,使这套作品的设计大气完整,令人赏心悦目。
  2 “合欢壶套组”的创作理念
  此壶以清代紫砂壶名家陈曼生首创的“合欢”式为创作原型。陈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于是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了“合欢壶”,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
  “合欢套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合欢套壶”风格绮丽,彩绘精美的鲤鱼图典美精工、余味无穷。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代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故以“合欢壶”比喻飞黄腾达,后来又用以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
  3 结 语
  吉祥理念是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希冀顺利幸福的意愿和追求,在紫砂壶上体现吉祥理念是紫砂艺人通过造型和装饰反映至善至美的心理愿望。笔者自从投身紫砂陶艺以来,潜心钻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把吉祥理念融入自己的紫砂壶艺作品中,其古朴端庄的造型和装饰散发出典雅秀逸的吉祥韵味。正如这套作品,以鲤鱼为创作题材,兼“合欢”之器型,营造出“年年有余、合家欢乐”的喜庆气氛,观之,赏心悦目;思之,喜上心头。
  参 考 文 献
  [1]许永菊.浅谈“合欢提梁壶”的文化象征[J].江苏陶瓷,2012(1):41
  [2]钱育培.民族,民间,民俗——从“吉祥壶”谈壶艺创作选题三要素[J].江苏陶瓷,2011(6):27-28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迥异,或古朴、或端庄、或清新、或纤巧,引人入胜,更集造型、书画、镌刻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有重要艺术价值。历代艺人法自然,夺造化,“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留下了款款雍容大气风格各异的杰作,紫砂文化因此历久弥新。  关键词 紫砂;璟鼓壶;创作理念  现代的紫砂陶艺不仅满足于追求工艺上的尽善尽美,更追求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素养。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法是笔者的创作理念。只
期刊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其漫长的制壶生涯中,常常孜孜不倦地教诲后辈道:“每件器型都是根据造型艺术法则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嘴、口、足、盖、的子等附件的关系,各方面的比例是否适当,结构上外轮廓线的平缓过渡、明暗面技法的处理,空间与形体虚实间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无穷的推敲,使对象蕴含丰富的美感。”他老人家的话一直作为座右铭烙印在笔者的脑海里,启迪着笔者的壶艺创作。近期笔者设计的紫砂“小鹰壶”(见图1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直、曲线的的分析和运用,营造出浑四方“传龙壶”的新颖外观,并以象外之象的意境演绎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龙精神,正直且刚毅。  关键词 传龙壶;抽象结构;方圆互寓的线条艺术;象外之象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不仅是一种形象符号,还代表了一种源远流长的共同情感。中华民族先民自古就骄傲地把自己看作龙的传人,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性形象与内心世界高度统一是其创作理念的特点。理念作为最大的真实,在心理上表现为美的形象,而社会又将这种形象印在人们的内心,进而在丰富多彩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审美理念与形式。  关键词 紫砂;未央壶;创作理念  美就其本质而言,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美的成因可以归结为理念的萌发,即通过某种感性的形式去效法及改造自然,从而使精神与物质间的无间契合成为可能。由此,认识了
期刊
紫砂艺术至今已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它的丰富造型、人文内涵、优良材质、制作语言使其它陶瓷门类难以与之比肩,令世界瞩目。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兴起与发展同茶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不断发展,进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可以说客观上紫砂壶顺应了茶文化的发展潮流,但也显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既依赖又游离于茶的美妙特性,展现出紫砂壶美观与实用并存的艺术境界。提梁壶的出现及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以其优良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卓绝的名匠长期备受欢迎。紫砂壶之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所蕴涵的传统精神。本文以“四方竹鼎壶”的“厚德载物”陶刻为例,探索壶器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 四方竹鼎壶;紫砂;陶刻  紫砂壶艺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终归离不开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审美需要。紫砂壶从形制上来讲,符合中国的线性审美传统,另外,文人对诗书画的喜好也在紫砂壶上得到巧
期刊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形态、自然形态以及筋纹器。几何形态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追求线条的流畅感与节奏感。自然形态则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其蕴于紫砂艺术中,彰显悠然的气韵。而筋纹器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纹理清晰、制作精工。无论是哪种造型,其所流露出的情感气质都向人们诉说着专属于它们的故事。现就“莲悦壶”(见图1)的造型探析其古朴优雅的气
期刊
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为紫砂壶的三种主流造型。其中光素器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经典论述尤为著名。无论是北宋大文豪钟爱的“东坡提梁壶”,还是出土的明代 “吴经提梁壶”;无论是“供春壶”重现天日的传说、还是时大彬改大壶为小壶的变革,都呈现出紫砂古朴、润泽、素心素面的经典之美。笔者在多年紫砂壶艺的创作中,传承了顾景舟大师一生钟情于紫砂的艺术精神,持之以恒地秉承 “工匠精神”。紫砂壶传统光素器的造型简
期刊
摘 要 宫廷茶文化即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通过茶文化的浸染和传播,表现出君臣之间的融洽,缓和了党阀之间的对立,更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雄浑和博大。本篇文章以“唐韵提梁壶”为例,探析唐代宫廷茶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 唐韵提梁壶;紫砂;宫廷茶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具从被人们第一次制作出来,再到后来的不断改进,经历了一次次文化上的洗礼,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了人们精神上的依托。现
期刊
曾有人如此评价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由此可见,好的紫砂壶各有神韵,如同人一样,每把壶都有不同的故事,而故事又铸就了每把壶不同的气质,形神兼备是评价一把好壶的标准。紫砂壶造型以泥为肉、形为骨,骨骼清奇、外形俊美才能谈及神韵。  此壶名为"澄心壶"(见图1),又名莲花塔,顾名思义,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