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内容在课堂层面的落实与贯通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关键词?演课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落实,贯通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1-0038-04
  在日常听课或教研活动中,笔者不止一次遭逢如此现象:执教者畅谈课堂教学的某一内容,问及课标有何规定或联系时却茫然无知。无独有偶,2013年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说课者从“说教材”“说教法”,到“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反思”,绝大部分参赛者都不提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课程标准难道真的无足轻重?从学理上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①它理应是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基座与“标杆”。不过,鉴于课程标准对应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略而疏”,与课堂教学确实存有一定距离,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又确实大量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偏离。如何避免上述偏离,以实现课标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顺承和对接?笔者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为例,略作探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课标的内容要求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里,“内阁”“军机处”是基本的史实依托,通过其设置让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最终旨归。由此,本课的内容基点主要包括:
  1.明朝内阁设置。这也是本课难点。一般的教学内容安排是:首先讲述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探究明初废相的原因;接着叙述明初废相后,鉴于政务繁重,不得不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后参与决策,“内阁”出现;最后补充与内阁相关的“票拟”“批红”,说明内阁的权力与局限。通过以上内容,揭示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有的教师还会比较“内阁”与“宰相”的不同:前者的权力并不来自制度与法定地位,而是取决于皇帝个人支持与信任,以此来强调“内阁”对皇权的依附,突出君主权力的强化。
  2.清朝军机处设立。这是清朝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通常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先介绍清初仿照明朝,设置内阁、六部,康熙亲政后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接着介绍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要务,其特点是简、速、密,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亲自选定,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以实现皇帝专权。
  通过以上内容基点,归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教师们处理此课内容时的一般做法。不过,倘若仅局限于上述内容,却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有教师总结以上两点内容后得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于,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其消极影响在于,皇权极度膨胀,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①且不说这样的归纳脱离了具体的史实情境,即使非要将它们联系起来,也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是否有利于政局稳定?是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是否有利于所谓“康乾盛世”的出现?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其实还须进一步探究。
  问题的关键在于,君主专制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明、清君主专制亦有各自的不同。理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至少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君主专制虽然意味着皇帝专断,但也并非完全不受限制。中国古代社会自皇权产生之日起,诸如儒家“天命民心”、“圣人礼教”、士大夫“法与天下共”的思想观念,以及谏诤制度、廷议制度、宰相制度等,都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制度规约。自秦汉至明清,皇权是在与上述制约因素的博弈、缠斗中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亦因各种制约因素的强弱、性质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面貌。二是明、清君主专制有很大不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亦会有差异。清朝绝大多数皇帝都孜孜勤政,事必躬亲,可谓“乾纲独揽”,明代皇帝却截然不同。明朝“自成化至天启,一百六十七年之间,其间延访大臣,不过弘治之末数年,其余皆帘远堂高、君门万里”。②明中后期皇帝不视朝、不亲政,这既与皇帝个人素质,更与君主专制体制密切相关。明中后期,皇权在体制上至少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司礼监。明代司礼监权重,皇帝的旨意若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比如,宪宗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拒不同意,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③其次是内阁。内阁虽依附于皇权,但亦有相对的独立性。这表现为奉旨草诏时,如认为旨意有碍于国计民生,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可去力争,请皇帝收回成命。这就是内阁的“执奏权”。再次是六科。凡制敕宣行,必由六科签署。嘉靖二年,世宗亲批都察院差御史巡盐事,稍有失误,刑科给事中黄臣等即予驳还。④明代皇帝受臣下制约之多,为历代并不多见。由此,教学中涉及以上内容时,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讲到内阁时,强调其对皇权的依附固然是重心,但也应附带涉及内阁权力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本课侧重于政治制度,讲内阁必涉及“票拟”“批红”,此二者的关系也并非绝对的:阁票由司礼监审核“批红”,但司礼监是“照阁票批朱”,二者既矛盾又协调。
  其二,宦官专权是讲述明中后期政治时常涉及的内容,但若从制度上考量,这恰为明代司礼监权重所致。明代宦官有庞大的机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者与首揆对柄机要。佥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其职同次相”。⑤司礼监作为内廷中枢权力机构,既是皇权的衍生品,又在皇权体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三,要让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好将明、清分开进行。如果说清代君主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局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那么,明代君主专制的影响却未必如此。明中后期君主专制所呈现的制度状态,再加上皇帝个人素质的局限,事实上带来了其政局的“垂拱而治”:政务决策几乎均由政府各部门议定,重大决策或通过“部议”“廷议”“廷推”等,其结果由内阁票拟批答,后经司礼监“批红”,皇帝对奏章和阁票象征性地“略览一二”,由六科签署。⑥明中后期君主专制体制之中,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为皇帝不视朝、不亲政提供了条件。而皇帝的怠政又一定程度上酿成了宦官专权、阁臣倾轨,导致了明中后期的政治黑暗。   鉴于本课是从政治制度方面来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围绕“内阁”“军机处”以及相关制度组织教学内容,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做法,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基点。
  倘若要更深入地探讨、升华本课教学内容,还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贯通:
  其一,政治制度的上下贯通
  人教版必修1模块主要涉及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上看,明清君主专制是在继承前代政治制度前提下调整、改革并予以强化的。自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后,汉承秦制,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内侍,设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唐承隋制,设尚书、中书、门下,三分相权;宋承唐末五代,设中书门下,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分割相权,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至明代,宰相干脆被废除,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是在皇帝政务繁重、皇权持续强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在皇帝之下形成以内阁为中心的阁部间的相互制衡;清代军机处设置,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又一重要表现。应该说,君主专制是循着继承、改革、调整的轨迹,不断地强化皇权,分割直至废除相权,同时又使官僚机构渐趋分化。弄清上述内容,可使学生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起始、发展有大致的框架性认识。不过,君主专制制度的实际操作有其具体的历史条件与背景,每个朝代又有各自的不同。就明朝而言,君主专制体制下所形成的以内阁为核心的外廷文官系统与内廷宦官系统的相互制衡,以及程式化的政务处理模式,虽然避免了因皇帝个人因素而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但同时也使有所作为者动有掣肘,尸位素餐者推诿塞责。顾炎武认为,在明朝的君主专制体制中,“虽大奸有所不能逾,而贤智之臣,亦不能效尺寸于法外。相与兢兢奉法,以求无过而已”。①这恰恰说明了中后期的明代政治体制不求进取、保守的一面。与明代不同的是,清代多数皇帝都可谓“孜孜勤政”:且不说康熙、雍正、乾隆,即使是遭受鸦片战争之辱的道光帝,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的慈禧,也都曾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由之,清代君主专制实际上更体现为皇帝“乾纲独揽”,其政治体制总体上更显得严峻冷酷。
  其二,与经济、文化的横向贯通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如何将课标的这一理论表述体现于本课教学?这主要通过与必修2、必修3模块的相关内容贯通予以实现。
  与必修2模块的相关内容贯通,主要涉及政治与经济的关联。以明代为例,必修2提到:明代手工业发达,瓷器种类丰富,丝织品超过前代,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行业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空前繁盛,出现了徽商、晋商等商帮。如何理解明中后期的这一重要经济现象?它与明代的君主专制体制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影响某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既包括相应的政治、社会条件,也涉及相关的文化、价值导向。从政治制度及其所辐射的影响看,明中后期的君主专制尽管体现为制度上的皇帝独断,但由于其内部所形成的皇权体制下的权力制衡,再加上实际操作中皇帝的“垂拱而治”,事实上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相对宽松:国家权力对民众的控制松解,人们追求财富的愿望增强,社会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正是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商帮以及其他地域性商人活跃起来,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南宋以来的传统经济区复而兴盛,不同阶层、行业的人们虽然程度不同,但却以各种方式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也折射到文化层面。明中后期,随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财富积累加剧,但同时带来了贫富不均、官场腐败。腐败痼疾愈演愈烈,加之皇帝怠政所带来的政治黑暗,都不断拷问着传统道德底线。陆王心学所谓“问道德者不计功名,问功名者不计利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解决药方。必修3提到:陆王心学针对社会混乱,认为只有救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并由此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宣称“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目的在于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事实上,接受陆王心学的并非当权统治者。明中后期君主专制体制的保守性,使明政府对陆王心学所做的积极回应很少,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倒是在野的思想家、文学家、各类清流士人,受其影响、启悟颇多。思想家李贽,教材中说他离经叛道,敢于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其实,李贽的思想固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从学术传承上看,其思想脱胎于当时的泰州学派,而泰州学派主将王艮直接师事王阳明,陆王心学的影响可见一斑。
  当然,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其或明或暗、或弱或强的多维关联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探究性。从明代君主专制体制所延及的影响看,明中后期政府的“不作为”,使国家的舆论引导机制难以建立,当权统治者的影响力下降。相反,在野的各类思想家、文学家、士人学者,以及小说、戏剧等形形色色的文学作品,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动者和推动力量。弄清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教材所涉及的“明中后期陆王心学的发展”“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等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以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明代小说兴盛”等内容。
  以上,结合具体课例,就课标的某一内容要求,探讨了其在课堂层面如何落实、与相关内容贯通的可能性做法。本文的探讨仅提供一种参照。课标有统一的内容要求,课堂层面的内容组织却会因人而殊,千人千面。由于课标的内容要求较为简略,再加上它与课堂教学所固有的落差,课堂层面的内容组织无疑充满着挑战:一方面它有较丰富的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又可能与课标内容要求发生偏离。不过,对教师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课堂教学中若要尽可能地落实与贯通课标内容,必要的课程意识是前提,丰厚的史学素养积淀则更为关键。
  【作者简介】王德民,男,1969年生,山东泰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
  郑菲,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历史学科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心里住着一个小公主  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播出后,最大的标签就是许晴的“公主病”。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为导游的张翰抱怨:“晴姐每次都要喝咖啡……”对于经费紧张的花儿团队来说,这个支出是很让人头痛的,而许晴却一脸地无辜:“我不知道咖啡多少钱……”  许晴说自己是个“生活白痴”,她不逛街不购物不算账,她不知道咖啡很贵,不知道坐大巴和出租车这之间一点点的差额有什么用,她对张翰只租一个导游表示不理解,她想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吃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故称之为“腊祭”。  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
人这一辈子,都羡慕过别人,也有过被羡慕的时候。俗话说“一山望着一山高”,你所羡慕、仰视的那个人,说不定正在仰视、羡慕别人的生活,也没准儿那个人就是你!  对着电脑,我常常发呆,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自由职业者,我有自己的孤独,羡慕那些职场中人。羡慕他们有同事有客户,有上司有下属,羡慕他们每天有那么多的人说话聊天,甚至羡慕他们每天必须早起的打卡生活。  可是闺蜜小枫说,羡慕我天马行空的生活,无拘无束的日
【关键词】历史,课程设计,变革路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1-0038-06  加拿大教育学家迈克·富兰指出:教育变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意义的问题是理解教育变革的核心”。意义必须在变革“是什么”及变革是“如何发生的”这两方面都发生时才得以完成,因此,理解变革的意义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牢记与具体教育变革相
家里的男人不止一次地跟我懊恼,说“自己看走了眼”:以前那个温柔贤淑的女人,怎么一下子就變成了“悍妇”?!   我很真心地对他说,一个女人在婚姻里摸爬打滚久了,想不变“悍妇”都难!就拿他自己来说吧,他不也从以前那个就算是天上下刀子都会屁颠屁颠跑去接我下夜班的男人,变成了那个就算外面下金子都不愿意迈出家门的“宅男”吗?而且,他居然还极其不要脸地说:“你要长大,你要勇敢!”   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
女友离婚,原因俗套:他有了外遇。这其中也打闹和谈过数次,做情人的情比金坚,一口咬定她才是更被爱的那个。  证据呢?有,他可以为她任何荒唐的举动买单。她需要钱租房,他给;她想去看冬天的海,他驾车奉陪并且送上“冬日恋歌”般的拥抱;她遭到暧昧男友的猛烈追求,直到被逼到床上,他知道后一言不发地打了那小子一顿,然后深深地把她拥在怀里……女友气结,又有苦难言,她太了解文科生丈夫追求浪漫、渴望激情、不顾后果的天
怎样更好地养育孩子是每个家庭永恒的话题。越来越多人羡慕“外国月亮”的同时,外国奶奶却被“吐槽”没人情味儿。在她们看来,不带孩子是本分,带孩子是情分。跟中国外婆全天候操劳相比,育儿方式究竟是西方的好还是东方的好呢?本篇就来分享一位妈妈的亲身体会吧。  我是一位有两个宝宝的中国妈妈,我的中国妈妈和外国婆婆总是轮流来家里照顾宝宝。小米和小皮既是中国外婆的心头肉,也是外国奶奶的掌中宝。两位长辈用不同的方式
肝脏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体内的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反应后可以转化为无毒或者低毒物质。中医认为,春夏季节肝脏活动活跃,此时进行排毒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食疗,无疑是最合适的排毒方式。下面这几种食物,是你春夏排毒的好选择。  黄瓜——清热促代谢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常见的烦躁、喉痛等症状,都有帮助。现代医学认为,黄瓜中含有纤维素,对
清人周容写过一则笔记,题目叫《小港渡者》,讲的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顺治七年冬天,周容要从一个叫小港的地方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捆扎了一大摞书跟随着。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傍晚的烟雾浮在树梢,距离镇海县城大约还有两里远,他便问一个在河边摆渡的人:“等我们赶到县城,还赶得上城门开着吗?”那渡者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是就关
一  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悲惨的故事。故事中的男主角翻遍暗恋姑娘的空间相册,然后走遍10座城市,寻找姑娘拍照的所在之地搜集素材。在姑娘生日那天,他上传了一个告白视频,风靡朋友圈。  这么浪漫的故事为何说悲惨,因为姑娘一刷朋友圈,恼羞成怒,在朋友圈发了一行字:赶!紧!删!掉!离!我!远!点!  八个感叹号吓得故事男主阿菜心惊肉跳,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删了源视频后,又给姑娘拨过去电话。  对不起,您拨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