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是西方的一位妈妈,她观察的却是日本幼儿园的一种育儿方式和态度。你对孩子之间打架又是怎么看的?你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西方妈妈会及时伸入孩子的争吵
“我的!”我的女儿一边大叫一边从他最好的朋友Melina手中抢过小马。Melina抢了回去。一个人开始推了另一个,另一个又咬又抓来予以还击。两个人大声尖叫互抓头发,接着又开始互掐。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西方的妈妈,你不会放任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吧?我相信当然不会,但日本人却不一样。
我们西方的父母不想看到孩子们打架,在冲突升级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准备:“Emil没带铲子,你能不能把自己的铲子借给她?”“你已经玩了很长时间铲子了,现在应该让别人也玩一会儿。”“Manuel想骑你的波比车,你先不要骑了,因为他是客人。”及时介入——这种被西方家长和教师广泛使用的方法,日本人不会使用,至少在身体和生命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不会使用。
日本幼儿园对捣蛋孩子的处理
耶鲁大学的教育学家Joseph Tobin进一步的观察了这种现象。他们对日本、中国、美国的学龄前儿童的典型日常生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日本幼儿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对冲突的处理。比如一个小男孩叫Hiroki,在幼儿园里经常推搡其他孩子,在班里其他小朋友面前露出小鸡鸡,看到别人的反应后觉得非常好笑。在房间里扔玩具,经常在经过女同学的身边时打她们的肋骨。按照西方的标准,可以被分类为有行为问题的孩子。
但是在日本,老师根本不介入。她们似乎对这个Hiroki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Hiroki也没有受到谴责,所以更不会有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
当向西方的教育工作者展示这种镜头时,她们对于日本同事的不作为很恼怒。但日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了回应:他们对于惩罚破坏型的儿童不感兴趣,而是鼓励整个班级的孩子对此作出反应。一个小女孩向老师告Hiroki的状,说Hiroki向窗外扔纸牌,老师则跟她说:自己过去告诉他,他不应该这么做。理由是:孩子们最好是向其他的儿童学习社会行为,而不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来解决问题。
必须承认:“孩子们最好是向其他的儿童学习社会行为,而不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来解决问题。”我对这句话思考了很长时间。我想想我的处理方式后发现,我女儿与他人的冲突一直是靠我来解决。她把小马宝莉给了MeIina,因为是我要求她给,而不是因为她自己愿意给。下一次还会出现同样的争吵,同样还会出现在冲突中她最喜欢的尖叫:妈妈,他又抢我的玩具了。这意味着又要我来解决这次冲突。
日本对孩子的争吵会一直不介入吗?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相信小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吗?当孩子们互抠眼睛时,日本的教育工作者还置之不理吗?
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介入的非常晚。录像又展示了一个情景,三个小女孩为了抢一只泰迪熊打架:她们将对方推倒在地,互相撕扯头发,以我们的标准来看这已经是打架了。而且这次打架还是不平等的,一个小女孩和两个大孩子对打。
幼儿园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事态的发展,他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离打架的孩子太近。当一个孩子差点摔倒钢琴角落时,老师才说:够了。争吵结束,小女孩认输。两个大孩子说:我们还是朋友,然后三个人接着一起玩。老师说,他们知道,情况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变危险,所以他们不会一直都袖手旁观,该出手时他们会出手。他们认为,过早地介入,孩子就学不会“我很强大,能够承受住冲突”。
日本幼教工作者指出,在日本教师不介入不代表其教育风格是置之不理,而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当有成人在场时,孩子通常会寻求成人的帮助来解决争端,而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解决冲突。当没有大人对孩子的事情进行评判时,孩子反而能够更快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
据日本的幼教工作者说,他们觉得日本是孩子的天堂,7岁以前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大人对他们也很宽容,几乎没有惩罚措施,更确切地说,大人更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有意忽略的态度。大人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成人和其他孩子的好的事例,感觉到什么是被社会认可的。这种方法是奏效的。
我要学会“袖手旁观”
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有时候应该故意“无视”他们的错误?昨天在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我终于“袖手旁观”了把。我看到女儿是从Noah手中抢过了黄色的粉笔,Noah一脸的愤怒,似乎要哭了,他又从女儿手里抢走了那支黄粉笔,接着我女儿叉把黄粉笔抢走了。我忍住冲动,并迫使自己等待事态如伺发展。几秒钟后我的女儿从包装盒中拉出一支蓝色的粉笔递给Noah,Noah笑了,两个人一起接着玩。
于是,我决定,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要开始练习忍耐与克制。
西方妈妈会及时伸入孩子的争吵
“我的!”我的女儿一边大叫一边从他最好的朋友Melina手中抢过小马。Melina抢了回去。一个人开始推了另一个,另一个又咬又抓来予以还击。两个人大声尖叫互抓头发,接着又开始互掐。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西方的妈妈,你不会放任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吧?我相信当然不会,但日本人却不一样。
我们西方的父母不想看到孩子们打架,在冲突升级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准备:“Emil没带铲子,你能不能把自己的铲子借给她?”“你已经玩了很长时间铲子了,现在应该让别人也玩一会儿。”“Manuel想骑你的波比车,你先不要骑了,因为他是客人。”及时介入——这种被西方家长和教师广泛使用的方法,日本人不会使用,至少在身体和生命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不会使用。
日本幼儿园对捣蛋孩子的处理
耶鲁大学的教育学家Joseph Tobin进一步的观察了这种现象。他们对日本、中国、美国的学龄前儿童的典型日常生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日本幼儿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他们对冲突的处理。比如一个小男孩叫Hiroki,在幼儿园里经常推搡其他孩子,在班里其他小朋友面前露出小鸡鸡,看到别人的反应后觉得非常好笑。在房间里扔玩具,经常在经过女同学的身边时打她们的肋骨。按照西方的标准,可以被分类为有行为问题的孩子。
但是在日本,老师根本不介入。她们似乎对这个Hiroki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Hiroki也没有受到谴责,所以更不会有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
当向西方的教育工作者展示这种镜头时,她们对于日本同事的不作为很恼怒。但日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针对他们的疑问进行了回应:他们对于惩罚破坏型的儿童不感兴趣,而是鼓励整个班级的孩子对此作出反应。一个小女孩向老师告Hiroki的状,说Hiroki向窗外扔纸牌,老师则跟她说:自己过去告诉他,他不应该这么做。理由是:孩子们最好是向其他的儿童学习社会行为,而不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来解决问题。
必须承认:“孩子们最好是向其他的儿童学习社会行为,而不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来解决问题。”我对这句话思考了很长时间。我想想我的处理方式后发现,我女儿与他人的冲突一直是靠我来解决。她把小马宝莉给了MeIina,因为是我要求她给,而不是因为她自己愿意给。下一次还会出现同样的争吵,同样还会出现在冲突中她最喜欢的尖叫:妈妈,他又抢我的玩具了。这意味着又要我来解决这次冲突。
日本对孩子的争吵会一直不介入吗?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相信小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吗?当孩子们互抠眼睛时,日本的教育工作者还置之不理吗?
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介入的非常晚。录像又展示了一个情景,三个小女孩为了抢一只泰迪熊打架:她们将对方推倒在地,互相撕扯头发,以我们的标准来看这已经是打架了。而且这次打架还是不平等的,一个小女孩和两个大孩子对打。
幼儿园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事态的发展,他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离打架的孩子太近。当一个孩子差点摔倒钢琴角落时,老师才说:够了。争吵结束,小女孩认输。两个大孩子说:我们还是朋友,然后三个人接着一起玩。老师说,他们知道,情况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变危险,所以他们不会一直都袖手旁观,该出手时他们会出手。他们认为,过早地介入,孩子就学不会“我很强大,能够承受住冲突”。
日本幼教工作者指出,在日本教师不介入不代表其教育风格是置之不理,而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当有成人在场时,孩子通常会寻求成人的帮助来解决争端,而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解决冲突。当没有大人对孩子的事情进行评判时,孩子反而能够更快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
据日本的幼教工作者说,他们觉得日本是孩子的天堂,7岁以前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大人对他们也很宽容,几乎没有惩罚措施,更确切地说,大人更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有意忽略的态度。大人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成人和其他孩子的好的事例,感觉到什么是被社会认可的。这种方法是奏效的。
我要学会“袖手旁观”
我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有时候应该故意“无视”他们的错误?昨天在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我终于“袖手旁观”了把。我看到女儿是从Noah手中抢过了黄色的粉笔,Noah一脸的愤怒,似乎要哭了,他又从女儿手里抢走了那支黄粉笔,接着我女儿叉把黄粉笔抢走了。我忍住冲动,并迫使自己等待事态如伺发展。几秒钟后我的女儿从包装盒中拉出一支蓝色的粉笔递给Noah,Noah笑了,两个人一起接着玩。
于是,我决定,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要开始练习忍耐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