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黑热病媒介白蛉生态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白蛉种群分布及孳生情况,为白蛉危害风险评估及制定黑热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7-8月用诱虫灯诱捕法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诱捕白蛉,冷冻后分拣,装管标记,随机挑选新鲜样本解剖鉴定蛉种,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白蛉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三门峡市所辖各县(市、区)均有黑热病媒介白蛉孳生分布,诱虫灯诱捕法共采集白蛉l 369只,平均密度为38.03只/(灯·夜),不同地区不同生境白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957,P<0.001);土窑洞型、土坯瓦房型、砖土混建型3种不同生境的白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209,P<0.001).白蛉雌雄比例为2.05∶1,5种生境中白蛉雌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62.201,P<0.001),其中人居室、猪圈、羊圈雌蛉占比较高,其次是牛圈;而鸡舍雄蛉占比较高.经分子鉴定白蛉种类为中华白蛉、许氏司蛉和鳞喙司蛉.结论 白蛉在三门峡市农村特定环境中普遍存在,外防黑热病输入,内控传播媒介孳生,加强牲畜圈综合治理,针对性开展旅游及犬源性生境白蛉监测预警,可有效预防黑热病复发和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现场中华按蚊与孳生地水体的细菌菌群组成,分析其间的差异性.方法 采集上海市嘉定现场的中华按蚊雌蚊,分为未吸血雌蚊(A)和饱血雌蚊(B)2组,以及孳生地水样(W),分别提取宏基因组DNA.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DNA V4变异区.整理统计测得的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析细菌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菌群组成在群落间的变化率,并与其幼蚊(L)进行菌群结构的比较.结果 获得优质序列数和精简后OTUs数分别为129056和2622
目的 了解杀蟑胶饵在施药后不同时间的失水率及适口性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称重法与取食行为分析法,对3种市售常见胶饵(胶饵P有效成分为2.15%吡虫啉,胶饵W和胶饵S有效成分均为0.5%呋虫胺)在20 d内失水率及其对德国小蠊适口性进行量化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比较上述胶饵的失水率和适口性差异.结果 3种胶饵点布于室内环境20 d后,水分挥发主要集中在点布后第1天内,P、W和S失水率分别达到(39.73±0.05)%、(32.49±0.04)%和(22.99±0.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目的 评价簇鬃客蚤在不同媒介效能评级模型中的鼠疫传播效能.方法 采用蚤类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技术方法获取簇鬃客蚤媒介效能指标,以Wheeler(1954)、Kartman (1956)和Macdonald修正的媒介效能模型计算簇鬃客蚤媒介效能.结果 以Wheeler(1954)和Kartman(1956)的媒介效能模型评价,簇鬃客蚤的媒介效能为0.02;以Macdonald修正媒介传播流行病学模型评价的媒介效能为3.2,高于该模型判定支持动物鼠疫流行2.0的指标.结论 蚤类的鼠疫媒介效能实验应以实验的目
目的 了解准噶尔中国-蒙古国(中蒙)边境区鼠类皮蝇蛆感染特点,为防控人兽共患蝇蛆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0年在准噶尔中蒙口岸边境线区用一日弓形夹法捕鼠,检查并采集体内外寄生虫,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皮蝇蛆幼虫,分析长尾黄鼠皮蝇蛆病流行特点及风险预警.结果 在中蒙红山嘴、塔克什肯边境线区,339只鼠类中有49只感染皮蝇蛆,其中21只红背?中有2只感染皮蝇l龄幼虫,感染率为9.52%;318只长尾黄鼠中有47只感染皮蝇蛆,感染率为14.78%.在长尾黄鼠体表采集各期蝇幼虫102只,感染强度为2.17.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5-5p(miR-105-5p)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使用 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处理PC12细胞,构建AD体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05-5p、THBS1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观察敲低miR-105-5p或THBS1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StarBase在
目的 采用基于季节分解的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北省2016-2019年蚊虫分布的季节特征,探讨其应用于蚊虫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采用季节分解法对河北省2016-2019年蚊虫密度的季节特征进行分解,分析河北省蚊虫密度的季节趋势,采用t检验对原始拟合蚊密度与原始蚊密度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季节指数利用圆形分布法推测河北省蚊虫的密度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 将2016-2019年河北省蚊密度进行季节分解,构建出趋势季节模型如下:(Y)t=(1.328+0.07
目的 了解湖北省鄂州市蜚蠊的密度、侵害率、季节消长、分布及种群构成和德国小蠊对8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防制蜚蠊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采用粘捕法对鄂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环境、医院、居民区6种不同生境进行蜚蠊密度监测,2018和2020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SPSS 17.0软件对蜚蠊密度、侵害率及构成比进行x2检验,对抗药性结果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结果 2016-2020年鄂州市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呈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部分地区地脚粉中粉螨孳生情况及其多样性.方法 采集徐州市某菜市场馒头铺、烙饼铺和烧饼铺的地脚粉,直接镜检法分离粉螨,制成玻片标本,进行螨种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地脚粉460 g,检出粉螨58647只,隶属4科8属9种,优势种为腐食酪螨.馒头铺、烙饼铺和烧饼铺地脚粉粉螨平均孳生密度依次为151.70、116.28和71.28只/g,平均孳生密度为127.49只/g.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均为烙饼铺>烧饼铺>馒头铺;物种优势度为烧饼铺>馒头铺>烙饼铺;3种场所地脚粉中粉螨
目的 通过对海南省中西部3个不同模式猪场的蚊虫进行监测,了解其密度及活动规律,构建猪场蚊虫活动基础数据,为蚊虫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动物帐诱法及猪诱停落法等方法进行蚊虫监测,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软件整理监测点蚊虫数,分析不同模式猪场蚊虫季节消长规律和农户自养猪场蚊虫昼夜活动规律,并统计传统猪场蚊虫停落指数,Pearsonx2检验用于不同模式猪场蚊虫构成比分析.结果 农户自养猪场、传统猪场及现代化猪场主要蚊虫种类均隶属于5属5种,蚊虫年平均密度依次为(4.79±4.32)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2017-2019年人居环境鼠类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居环境鼠的种类构成、分布、季节消长和在不同环境的鼠密度等规律,为制定该地区鼠类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2个月(单月监测)监测1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2次监测时间间隔≥30 d,监测点包括城市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环境类型,单月监测时每个监测点布放有效夹>200夹.所得数据使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整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