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把握好职业教育契机,引领学生“走近”职场;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从不同角度带给学生心灵感触与职场感悟,向学生传递增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职业教育 教学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而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一、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英国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曾说过:“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礼记》中也写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立人先立德,有德行天下,无德寸步难。在职业教育中,同样需要把德行摆在首位。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品德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提升做一些总结。
1.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感受高尚人格魅力
歌德说:“人们最大的幸福乃人格之欢乐。”人格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道德品质的总和。凡成大器者,无一不具有高尚的人格。从初中过来就读的技校生,对人格这个概念相当模糊,更不用说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一技之长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去迎接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格概念的强化,然后再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去感染学生,从而起到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教《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时,课前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收集有关具有高尚人格的事例,课上教师除讲述归纳季羡林、冰心的故事外,还让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例子,联系自身实际谈具备健全人格的感受,循序渐进地去穿透学生的心灵,感动学生、影响学生。
2.通过课文教学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什么?如果就这样提问学生未必能回答出来,更不用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明白人生观的含义,从而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进行《人生的境界》教学时,采用放羊娃的人生故事引入正题,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分组让学生讨论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分别围绕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展开讨论、自我对照。教师再列举典型人物和事例,如大无大有的周恩来同志属于道德境界,芸芸众生皆为利是功利境界,让学生懂得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人一生应该追求和达到的。最后展开拓展训练,让学生面对不同的情景,谈谈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从而引导学生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3.通过课文教学启迪学生做仁爱之人
“仁”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倡导的,简单地说,“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也是调和人与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仁”,让学生做一个有仁爱之人,这样的效果不佳,还是得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熏陶感化。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母亲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围绕课文谈谈老舍笔下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明白“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明白自己的生命是母亲给的,学会感恩父母,怀仁慈之心善待身边人。
二、通过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文化理论基础课,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语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从两方面来探讨。
1.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是一种吸收文化知识的途径,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提升,尤其是言语表达能力,多读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发音,自然流畅地表达,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课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鉴赏能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开口说,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時,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夹带着淡淡的忧愁之后,用范读、领读、轮读、接读等多种方式去朗读全文,尤其是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这两个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同时,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以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语文中的写作更是一种实用工具。要在语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很重要,课外阅读积累美词美句,而堂上阅读则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技巧。先让学生仿写,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去写作。如写《梦想从这里放飞》时,题材可以是散文或记叙文,引导学生在技校筑梦、圆梦;又如写《求职信》时,让学生课外阅读别人的范文,分析别人写作的要素和技巧,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表态求职和自我推介这两大方面去着手写,尽管学生还没有毕业,但是这一份求职信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待到毕业应聘时就可以用上了。
三、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是学习文化和技能的主战场,同样也是一个模拟小社会,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社会岗位,需要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就要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能力渗透在各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的第四单元《走进职场》,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定单元。如在教《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时,让学生懂得要在某个领域上有所成绩,必须有认真执著的工作态度,还要把握好人生中的机遇;在教《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时,让学生明白走上工作岗位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只有热爱工作才能获得快乐;在教《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的敬业精神,树立敬业乐业的理念;在教《信客》一文时,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职业特征和职业品质、失信带来的终身懊悔,让学生明白诚信是自己的人生名片,又有在职场上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信誉度,才能在竞争热潮中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语文[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曹础基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一册)[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肇庆市技师学院)
关键词:语文课堂 职业教育 教学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而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一、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英国哲学家费兰西斯·培根曾说过:“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礼记》中也写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立人先立德,有德行天下,无德寸步难。在职业教育中,同样需要把德行摆在首位。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品德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提升做一些总结。
1.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感受高尚人格魅力
歌德说:“人们最大的幸福乃人格之欢乐。”人格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道德品质的总和。凡成大器者,无一不具有高尚的人格。从初中过来就读的技校生,对人格这个概念相当模糊,更不用说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一技之长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去迎接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人格概念的强化,然后再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去感染学生,从而起到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教《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文时,课前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收集有关具有高尚人格的事例,课上教师除讲述归纳季羡林、冰心的故事外,还让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例子,联系自身实际谈具备健全人格的感受,循序渐进地去穿透学生的心灵,感动学生、影响学生。
2.通过课文教学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什么?如果就这样提问学生未必能回答出来,更不用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明白人生观的含义,从而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进行《人生的境界》教学时,采用放羊娃的人生故事引入正题,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分组让学生讨论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分别围绕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展开讨论、自我对照。教师再列举典型人物和事例,如大无大有的周恩来同志属于道德境界,芸芸众生皆为利是功利境界,让学生懂得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人一生应该追求和达到的。最后展开拓展训练,让学生面对不同的情景,谈谈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从而引导学生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3.通过课文教学启迪学生做仁爱之人
“仁”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倡导的,简单地说,“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也是调和人与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仁”,让学生做一个有仁爱之人,这样的效果不佳,还是得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熏陶感化。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母亲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围绕课文谈谈老舍笔下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明白“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明白自己的生命是母亲给的,学会感恩父母,怀仁慈之心善待身边人。
二、通过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文化理论基础课,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语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笔者从两方面来探讨。
1.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
阅读是一种吸收文化知识的途径,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提升,尤其是言语表达能力,多读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发音,自然流畅地表达,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课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鉴赏能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开口说,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時,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夹带着淡淡的忧愁之后,用范读、领读、轮读、接读等多种方式去朗读全文,尤其是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这两个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同时,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以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语文中的写作更是一种实用工具。要在语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很重要,课外阅读积累美词美句,而堂上阅读则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技巧。先让学生仿写,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去写作。如写《梦想从这里放飞》时,题材可以是散文或记叙文,引导学生在技校筑梦、圆梦;又如写《求职信》时,让学生课外阅读别人的范文,分析别人写作的要素和技巧,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表态求职和自我推介这两大方面去着手写,尽管学生还没有毕业,但是这一份求职信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待到毕业应聘时就可以用上了。
三、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是学习文化和技能的主战场,同样也是一个模拟小社会,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社会岗位,需要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就要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能力渗透在各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的第四单元《走进职场》,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定单元。如在教《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时,让学生懂得要在某个领域上有所成绩,必须有认真执著的工作态度,还要把握好人生中的机遇;在教《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时,让学生明白走上工作岗位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只有热爱工作才能获得快乐;在教《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的敬业精神,树立敬业乐业的理念;在教《信客》一文时,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职业特征和职业品质、失信带来的终身懊悔,让学生明白诚信是自己的人生名片,又有在职场上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信誉度,才能在竞争热潮中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语文[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曹础基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第一册)[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肇庆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