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习题时,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问题要先进行分析,强化方法,强调规律。如何改进教法,突破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一、循序渐进、构建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主要分布是:高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中,突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和分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安排在高二第二章《氮族》中;常见氧化剂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三第三单元中,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贯穿融合于整个高中各阶段的教学中,使这部分知识有机地和教材融合,使知识由浅入深逐渐完善,最终通过高三的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网络化。如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融于第一册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中以教材知识为切人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规律,以卤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的学习探究优先规律和强弱规律,利用第二冊第四章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学习讨论归中规律,这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深刻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知识的应用,最后通过高三第三单元的教学和专题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构建知识网络。
二、改进教法、培养思维
在化学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开展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法。
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知识的学习难点;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承接初中从失氧和得氧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从点的角度来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割开来,知识也仅为点上的直观接受的感性认识。高一阶段则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进一步到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知识上升为面,并通过学习使学生思维发展由直接思维到抽象思想,因此要注重思维发展,实施探究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程序是:
如在学习《氯气》一节时,为学生设置生活中最熟悉的情景,通过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氯气的性质学生主动探究,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掌握氯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由学生讨论分析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歧化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在为学生设计的思维阶梯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信心,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设计教学的最后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介绍以氯气做为自来水的消毒剂,除有异味外,近来发现能产生500多种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衍生物,目前已逐步被ClO2这种高效、安全、无异味的“第四代”饮用水杀菌剂代替,并鼓励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两种消毒剂的优劣,这样设计更为资优的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增加探究创新能力。
三、提升能力、培养学科素质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科素质的重要依托。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典型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分析、推进、综合判断、开发学生智力,开拓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科素质的目的。
如在第二册第一章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之后的习题课中配以下习题的训练:
1、配平____P4+____CuSO4+____H2O→Cu3P+____H3PO4+ H2SO4;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被还原元素是____,被氧化的磷原子和被还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此题(解答略)的讲评,目的是提升学生分析能力,拓展思维、增强解题技巧。
2、3BrF3+5H2O=9HF+HBrO3+O2↑反应中,若有5.4gH2O被氧化,求被水还原的PrF3的质量。
解题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错误的关系,3BrF—5H2O或2BrF3—5H2O进行求解,思维缺乏深刻性,引导学生由元素的价态变化,找到氧化剂和还原性,同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找到正确关系式求解:
2BrF3 — 3H2O
2×137 3×18
x 5.4 x=2.4g
由学生分析推理,展开讨论,教师把握时机点拨,学生尝试解出此题,使学生思维发展更具备深刻性。
学科素质的提高另一特征是学生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能正确再现知识,能利用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推理、判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阶段,知识点分散,时间长,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往往还不能正确从记忆中再现知识,究其因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高三阶段第三单元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的还原剂》的教学之后进行专题复习,实施的方式可由学生自己归纳,相交交流,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溪区第一中学校)
一、循序渐进、构建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主要分布是:高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中,突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和分析;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安排在高二第二章《氮族》中;常见氧化剂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三第三单元中,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贯穿融合于整个高中各阶段的教学中,使这部分知识有机地和教材融合,使知识由浅入深逐渐完善,最终通过高三的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网络化。如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融于第一册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中以教材知识为切人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规律,以卤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的学习探究优先规律和强弱规律,利用第二冊第四章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中学习讨论归中规律,这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深刻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知识的应用,最后通过高三第三单元的教学和专题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构建知识网络。
二、改进教法、培养思维
在化学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开展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法。
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一开始就进入知识的学习难点;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承接初中从失氧和得氧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且从点的角度来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割开来,知识也仅为点上的直观接受的感性认识。高一阶段则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进一步到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知识上升为面,并通过学习使学生思维发展由直接思维到抽象思想,因此要注重思维发展,实施探究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程序是:
如在学习《氯气》一节时,为学生设置生活中最熟悉的情景,通过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氯气的性质学生主动探究,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掌握氯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由学生讨论分析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歧化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在为学生设计的思维阶梯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信心,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设计教学的最后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介绍以氯气做为自来水的消毒剂,除有异味外,近来发现能产生500多种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衍生物,目前已逐步被ClO2这种高效、安全、无异味的“第四代”饮用水杀菌剂代替,并鼓励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两种消毒剂的优劣,这样设计更为资优的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增加探究创新能力。
三、提升能力、培养学科素质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科素质的重要依托。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典型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分析、推进、综合判断、开发学生智力,开拓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科素质的目的。
如在第二册第一章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之后的习题课中配以下习题的训练:
1、配平____P4+____CuSO4+____H2O→Cu3P+____H3PO4+ H2SO4;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被还原元素是____,被氧化的磷原子和被还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此题(解答略)的讲评,目的是提升学生分析能力,拓展思维、增强解题技巧。
2、3BrF3+5H2O=9HF+HBrO3+O2↑反应中,若有5.4gH2O被氧化,求被水还原的PrF3的质量。
解题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错误的关系,3BrF—5H2O或2BrF3—5H2O进行求解,思维缺乏深刻性,引导学生由元素的价态变化,找到氧化剂和还原性,同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找到正确关系式求解:
2BrF3 — 3H2O
2×137 3×18
x 5.4 x=2.4g
由学生分析推理,展开讨论,教师把握时机点拨,学生尝试解出此题,使学生思维发展更具备深刻性。
学科素质的提高另一特征是学生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能正确再现知识,能利用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推理、判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阶段,知识点分散,时间长,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往往还不能正确从记忆中再现知识,究其因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高三阶段第三单元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的还原剂》的教学之后进行专题复习,实施的方式可由学生自己归纳,相交交流,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溪区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