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寻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三峡好人》以“寻找”精神家园为主题和线索,以影象片段和声音为载体,表达了导演贾樟柯对于三峡两岸在迁徙中失去家因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内心感受和真实记忆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迁徙 寻找 影象 声音
  
  迁 徒
  
  迁徙,是贾樟柯导演的故事片《三峡好人》的真实背景,影片的开始随着江轮的缓缓行驶,三峡两岸的移动。汽笛的长鸣,把我们带进了正在迁徙中的三峡。一个承载了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镇在短时间里即将消失,在当今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缘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着拆迁的故事,但是没有一个如长江三峡大坝修建带来的拆迁那样令人震撼!几年后,当三峡成为一片平湖,我们该如何向后人讲述三峡“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激流险峻和巫山云雨的风情灵动?当然会有文字图象的记录,有领导剪彩,大坝合拢时红旗招展的影象报导。但是,有关输入微机中作为人的姓名符号所代表的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感受和记忆,将如何重现与保存?
  因迁徙即将离开和因迁徙正到来的人都汇聚在这里:与三峡告别合影的游客:来此谋生打工的农民工,寻找发财商机的生意人,以及拖着行李登上移民安置轮船的三峡好人。说他们是好人,大概是因为他们背井离乡付出代价,只不过从他们的脸上很难看出“好人”的自觉。
  当贾樟柯把镜头对着迁徙中的三峡时,已表明了一个电影人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和严肃思考。如果说贾樟柯以往的电影如《小武》、《站台》更多反映生活一隅中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失意青年的躁动与期待,那么在《三陕好人》中,导演的视角和胸襟更加开阔,对影象声音纪实风格的理解和表达也愈加成熟。
  影片中导演用客观平静的画面记录了一个工程数据——“三期水位线156.3米”。影象通过远景、中景、近景多次出现这行数字,将一个不断迫近你,由远而近追赶着你的动态过程呈现出来。
  细雨泥泞的县城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家徒四壁等待迁徙的居民,拆迁的废墟、砖瓦、钢筋水泥……到处弥漫着嘈杂、烟尘、不安和焦虑……这种感受与飞机在头顶上轰炸时的惊恐万状、瞬间毁灭、血肉横飞不同,它是一种水淹人散、片瓦不留,荡然无存的沧海桑田的无情与悲凉。
  通常我们都体验了被时间追赶的无奈与惶恐。如果说被时间追逐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三峡长江水流对两岸人的驱赶这一给定的事实,却是人类制造的,应该说,这次大迁徙,是人类被自己所放逐,或许这属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所付出的代价!当经济发展的速度超出人类与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周期,势必导致精神的紊乱和匮乏,长江三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人共同的家园,我们丢失了!
  
  寻 找
  
  导演贾樟柯在影片中为我们组接了两个互不相干的山西人寻找亲人的故事,但“寻找”本身是相同的。有意思的是,寻找,是由两个从家园出来的外乡人去展开,这里的家园已被抽象为一种符号,一种完整情感的象征,于是与此有关的亲情、爱情成为寻找的对象和永恒不变的内驱力,也成了影片的主题和线索。
  
  声 音
  
  影象和声音作为电影呈现主题的媒介和载体,也是贾樟柯对电影艺术纪实风格的运用,该片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对声音元素的处理,在表现人物性格、内心感受、画面切换、烘托主题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声音元素的表意功能。
  首先是对音响的处理,置身于三峡,到处是挥动棒锤拆建筑物的敲击声,旧厂房的拆迁敲打,声声入耳,既有在真实场景中的录音,也有声音在对心理感受的反映:敲打声在群山中久久回荡.也重重地震动了我们的耳膜,持久而无法摆脱。声音一直传递到远方,最后归于沉默和短暂的安静无声。问苍天大地,大自然却无言以答。这种虚拟的无声,却是对现实真实的高度概括与再现。
  其次是贾樟柯的电影总伴有各种混乱的嘈杂声响:在江轮上,先是川剧选段(林冲夜奔),接着是黄梅戏,粤剧、广播里导游的声音。与此相应的杂乱场景:闲聊的、打牌的、算命的、变魔术的。生活中的不协调和多样性得以强化和再现。
  再就是影片中几段歌曲的穿插出现,值得玩味。
  从山西来三峡找16年前的老婆并要看看自己女儿的韩三明。同小马哥交换手机号码,各自拔响对方电话,韩三明的彩铃是“好人一生平安”,它正好反映了韩三明重情重义的忠厚性格和怀旧之情。
  小马哥的彩铃是《上海滩》主题歌:“浪奔。浪流。”这时画面切换到电视上移民迁徒的场面。屏幕上有“再见,移民”字样和女孩告别家乡时的眼泪。岸上挥动衣服告别的场面……这段悲情音乐与画面的组接是贾樟柯的神来之笔。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动。
  在两人的寻找中,穿插了一个小男孩的两首流行歌曲,一是韩三明在船上,小男孩唱起:“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朴素、直白、简单的爱与人物性格心境完全统一:另一次是来寻找丈夫的沈红在大街走着,男孩唱的是:“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飞越这红尘永相随,追逐你一生……”准确的表达了沈红性格的浪漫气质和坚定,当沈红的被伤害已成为现实,导演通过收敛泪水和愤怒,用一个“谎言”保存了沈红对完整感情的追求。也是对沈红的极大尊重。
  影片中最生动和精彩的一段是在地下歌舞厅里演绎的,演唱的歌手赤裸上身大汗淋漓,十分投入深情地唱着“酒干倘卖吾……没有地哪有家,没有你哪有我?”场面十分搞笑甚至滑稽,但是台上台下,有被歌声打动的瞬间。即便在远离开歌厅以后,歌声仿佛还在三峡夜空飘荡……这让我们想到并思考三峡人明天的命运。
  片中不多的对话,带着浓郁的重庆奉节方言和山西方言,夹杂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纪实性。
  
  影 像
  
  摄影能表现被摄对象的具体性和实在性,并以影像的方式再现它的直观的运动过程。但是影像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被创作者,摄影机中介了的现实。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摄影技术的运用处理:一是指从镜头里看到的世界与现实是不同的,现实中本来具有的东西一旦纳入镜头,就会呈现出来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张力和诗意。
  贾樟柯电影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用极其尊重的态度来记录生活片断,还原生活真实。
  影片中最多的影像是废墟,砖瓦碎片和断裂的钢筋水泥,还未夷平的旧居民楼房,半壁墙上贴着的奖状,走廊厨房玻璃窗上还残留着油烟……
  同样的废墟,在倒闭拆迁的旧厂房中,地上是破帆布手套,一把被丢弃的旧锁,生绣滴水的铁管,散发着霉味和灰尘的车间,昏暗的墙上是当年的标语口号……随着镜头的推进、移动,它唤起了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给我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与此刻形成强烈反差的景像,不由生出一种人去楼空,好景不长的无限悲伤和怀旧之情。
  摄影师即便是拍天空,江水,和云雾,都是那样安静和充满深情,或许我们在忙碌中无暇感受云水中的诗意。这种诗意的发现是贾樟柯超常的生命体验和发现。
  当十元人民币后面的三峡夔门风景画与50元人民币后面的黄河壶口瀑布被农民工和韩三民指出时,我们再一次惊异贾樟柯的发现:那两张无数次经过我们手与手传递的人民币,却从来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有当它与自己的家乡发生了联系,人民币才会从货币的物质形态附加上更为持久的情感价值。而且,黄河与长江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以这样的方式被记录,使影像具有了更多的涵意。
  影片的结尾更是拍得意味深长,韩三明决定回老家下煤矿挣钱来赎回老婆,他带着一群民工踏上回家的路,这时在两幢建筑楼之间的钢丝绳上,有一个人正从一端向另一端走去,这应该是一个虚拟的场景,但是它所指向的东西却是真实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走自己人生道路的纲丝绳,没有退路,前途未卜。这种开放式,不确定性的结局,正是生活本身的暧昧与风险。这一极有创意的影像,给我们对现实的感受可能比真实本身更真实。
  或许,这就是贾樟柯用影象和声音的方式带给我们关于“三峡好人”在迁徙中寻找的故事。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动漫的发展,是一种催生剂成长起来的,也就造成营养不足,至今没有正统的成长路线,一段时间以来,外国的动漫产品和动漫形象,在国内有了一定影响。“一体”、“米老鼠”、“唐老鸭”等动漫明星也为不少观众喜爱。相比之下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产业链还很不成熟。国外动漫产业模式的建立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一套完整产业模式,而我们的动漫产业又不可能把国外的产业链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过来。要想在
摘要 “新西部人文电影”倾向于提出和展示西部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而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可以说是“新西部人文电影”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新西部人文电影 贾樟柯 西部情结 纪实美学    一、简介西部片及新西部人文电影    众所周知,西部片类型是好莱坞电影中经典的电影类型之一,影片中许多拍摄技巧、影像风格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启迪了许多电影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中国也有自己
摘要:乡村露天电影曾是新时期农村民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开始走进农村,由于有满足民间喜庆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性,露天电影在70年末迅速红火起来,成为婚嫁、寿辰、丧葬等红白喜事礼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复兴农村露天电影文化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露天电影 民俗    电影走进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上个世纪前五十年时间,电影基本上只是城里有闲阶层的“专利”,
[摘要]中国电影在其发展的100年间,凸现的是它的审美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但近20多年来却偏向了娱乐功能一端并日愈膨胀。作者认为,电影的娱乐化倾向,潜在着危机与危险,它不仅有可能使电影退化为单纯的娱乐手段,而且会刺激人们的娱乐需要。娱乐一旦成为人们的普遍需要,这架开动起来的机器就欲罢不能,让人们放弃精神追求而颓废。  [关键词]电影 娱乐化 享乐 退化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100年的发展历程,在
陳新浪  2015年,我奉命赴河南永城市茴村镇吕店村任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有收获,有喜悦,也有茫然,但更多的是坚强的信心。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我与吕店村的父老乡亲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朋友,我完完全全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发展养殖业。 陈新浪 摄  吕店村共有贫困户16户35人,大多都是因病、因残或者因年龄大没有劳动力人员。贫困户王风光因为智障不知道钱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花钱,我就安排他的弟弟王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电影《香港制造》所呈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意义,该电影从独特的人物视角,叙述了青春、死亡、城市三者之间的纽带关联,展示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矛盾与碰撞,从而表达了创作者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香港制造 死亡 成长 城市    《香港制造》是陈果97年的影片,十年之后重温,依然震撼人心。当年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并未有太多的感想,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正处在
出色的控噪能力和宽容度表现,让尼康D780的画质表现非常均衡,足以胜任非常考验相机的星野题材拍摄。(图片来自尼康官网)单反的优势  在微单相机高速发展、光芒四射的当下,一台传统的数码单反还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这个问题或许是很多人在尼康推出D780时都会萌生的。实事求是地说,单反相机尽管体积更大,但也因此有足够的空间放下更多按键,使用诸如双存储卡槽这样的实用配置。以尼康D780为例,它具备双UHS
[摘要]乡土音乐,这一深厚的民系或族群音乐文化资源,将其置于审美的视野中,从乡土音乐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乡土音乐 美学特征 审美价    乡土音乐,就是某一地方或区域内的民系、族群所创造的音乐。与他音乐比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民系或族群的审美文化的烙印。  可以说乡土音乐记载了这一方水土民众的喜怒哀乐,它表达了生息于
摘要: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了“诗中的画不同于画中的诗”的著名论断,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认为电影艺术是一门把“技术上的缺陷转化为艺术上的优点”的艺术。前者是在绘画与诗歌两种艺术之间——在两种媒介不同的艺术之问——进行比较分析;后者是对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媒介与现实实际物体进行比较分析。后者所总结的“现实物体与电影元素”的六大差别,实际上并不构成电影的艺术特性,在这种错误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建立起
[摘要]曹植《洛神赋》历代有多种诠解:第一种是感甄说,第二种是寄心君王说,第三是理想象征说,第四种是哀愁说。本文赞同第三种解释,但是和这种观点所不同的是,本文认为《洛神赋》是曹植和其理想之神的对话。  [关键词]《洛神赋》曹植 理想之神 对话    一、历代对《洛神赋》的诠解    《洛神赋》序曰:“黄初三年,余从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