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与组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d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一、基础性教学内容应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否则,不可能实现对信息、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和信息的活用实现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进而完善活用的过程。所以基础性教學内容应按以下方法组织教学。例如讲解“在PowerPoint中设置对象的自定义动画”时,不需要讲解“自定义动画”对话框里的每一个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只需重点讲解一个动画效果的设置,学生掌握了一个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后,便能应用到其他动画效果的设置中去,从而更高层次地理解了“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
  应用软件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在教学应用软件知识时,切不可盯住一个具体软件的功能过于详细地讲,而应针对同类软件的共性,注重对其核心内容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筛选。例如,在安排“用计算机写文章”这部分知识点时,可以选择Word软件作为教学实例,对文字处理软件所共有的汉字输入、编辑和修饰文字、美化以及图片的插入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作为重点内容。小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点后,便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记事本、WPS等其他文字处理软件。
  二、应用性教学内容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充分体会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在教学方法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这些知识点的实例作为切入口,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在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具体讲到幻灯片放映过程中的图片及文字的出现、播放方式时,如果教师只是边讲边演示,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如让学生制作一个倒计时牌(10、9、8、7……同时要求每个数字自动从屏幕中心放大出现后再隐藏)。
  三、整合性教学内容应让学生学会合作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信息的下载”教学中,我结合语文课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图片的PowerPoint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圆周率”播放有关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在学习方式方面,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使之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指法综合训练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操作水平自由选择训练方法,如“空打”“默记”“边读边打”“听打”等等,然后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围绕学习目标训练时,挑选键盘操作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和教师一起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既形成了以学生集体自主活动、合作学习的主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更快、更好,还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为学习排除了障碍,成绩的取得给学生带来满足和愉悦感,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自觉性会随之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也会增强。
  四、趣味性内容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运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作品来导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生对电脑还缺乏感性认识的时候,首先给他们播放制作精美的幻灯片、Flash动画,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感官的刺激,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求“学”欲,让他们急不可待地想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接着就教给他们搜索网上资料的方法,引导他们到整个校园网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结果,学生们有的找到了网上下载的动画;有的发现了制作精美的静态图片和动画等素材;有的发现了老师们制作的课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初次领略了网络世界的奇妙,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更主动、更活泼、更认真。
  依据儿童好问、好动、好奇,习惯于游戏的特点,改变过去单调的、枯燥的传统打字教学方法,以打字教学软件的合理利用为突破口,通过故事、游戏等情景创设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营造快乐的、轻松的、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打字技能。针对此教学内容我采用“精彩游戏玩中学”这一教学手段,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玩“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他们在玩中会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先练习好指法,这样,学生自然更乐意去练习指法,而且热情非常高,使他们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我要学”的境地,形成稳固而强烈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因此,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定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钱昭君
其他文献
微作文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运用微作文,能保留学生瞬间的灵感。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微作文的形式记录,也是一种写作积累的过程,这种情感的积累是作文中抒发真情的源泉,有了这些真情积累,才能避免写作中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达到有效的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了“小作文”,就能更好的写好“大作文”。 一、微中得趣,微作文让孩子不怕写作   “微作文”发端于微博,又叫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
Internet刚刚问世的时候,E—mail几乎就是Internet,Internet几乎就等于E-mail。今天,尽管Internet的涉猎范围不断扩张,E-mail依然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当网络和知识经济
在深圳地区,中学初中阶段所使用的历史学科教材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在没有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前,我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通过介绍或者视频展示当下最高新尖的科技成果,以及这些新技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改变人们生活的。而在了解到威廉·大内的“Z理论”之后,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新的教学方法。  一、“无中生有”的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但又让学生觉得自
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一、通过化学史教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在21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最欣赏并一直践行的是“无痕教育”。“给孩子空间”在我这不是口号,而是做法。最近,我通过给孩子空间,体验到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科技新闻播报”是我的科学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①让孩子们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②借此项目给那些不敢上台说话的孩子一个面对大众的机会;③通过轮流播报、提前准备好新闻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④3分钟内把一
群文阅读是针对一个议题而进行的多文本阅读,具有开放性、主体性、探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教师而言,在对群文阅读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Tony Mancill是一位在路由器方面从事过多年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写过不少路由器方面的文章。他认为对于那些以“不要封闭我!”为座右铭的网络管理员们来说,基于Linux的路由器是较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难于保持长久,知识面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语文教学中,运用好了多媒体课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从而大幅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下面就二年级的语文课堂实践,介绍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大幅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低年级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