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研,对已建成的移民新村和即将移民的老村进行对比分析,对目前移民新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原始村落风貌、传统民居、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移民新村;村落风貌;传统民居
  一、研究区域概况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东接甘肃省积石山县和临夏县,南邻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北连化隆县和民和县。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署、冬不甚寒、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悬殊。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平均8.5℃。昼夜温差大,全年降雨量264.4毫米,南北差异很大,分布不匀,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据循化县志2005年人口普查记载,少数民族占93%。全县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69万人。其中,撒拉族7.89万人,占总人口的62%,占全国撒拉族总人口的80.5%;藏族2.96万人,占23.3%;回族1.06万人,占8.3%;汉族7540人,占5.9%;其他民族203人,占0.5%。全县主要以农业为主,牧、林为辅,牧业区以畜牧为主,兼种饲草、饲料。
  二、调研现状
  1.存亡边境上的老村——大庄村
  在我国西北独特的自然环境中,撒拉族经过与周围其他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以及受伊斯兰教等因素的影响,其村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间结构,既有中亚西亚的特点,又融人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风格。撒拉族聚落结构和布局主要是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在这种有序的社会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围寺聚族而居”的血缘性聚落。
  大庄村是典型的线型村落,顺应山谷地形,沿着道路呈东西布局。贯穿大庄村的一条村级道路,宽约6米左右。村内通行道路宽度不等,最宽时有近3米,窄时不到2米。有商住合一的店面数间、两处医务室、一个小学,以及清真寺一座。据循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统计,孟达地区原有100多座篱笆楼,目前仅存14处。而在我们所处的大庄村更是所剩无几。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多为三代同堂,邻里之间的血缘性很强,多为亲戚,血缘性聚落特征明显。
  此次所调研的两户篱笆楼,就坐落在村东的小路尽头。百年风雨的篱笆楼,如今屹立在水库旁边,好像随时都会有被掩没的危险。
  小路尽头正对着的农家是门牌号为160,和它相邻的159户一样,是这里年代久远的篱笆楼中仅存的其中两家。家中人口为13人,调研时只有婆婆,媳妇和小孙子在家。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地和打工。整个院落是典型的合院式庄廓民居。庭院平面布局为“口”字形。正房为篱笆楼,坐北朝南,为一字型的平面型制。东西厢房均是因家庭成员的增加而后期加建的。篱笆楼带有廊檐,一层已重新修整过,为长辈居住。通向篱笆楼二楼的木质楼梯又陡又斜,木板搭建的走廊踩上去吱呀作响,上面堆满了杂物。
  因西厢房为已成家的儿子和媳妇居住,院中又为这个相对独立的小家庭以生土砌墙,隔出了一个小院子,中间庭院在靠近东厢房的位置设有花坛。房屋以木构架承重,平屋顶草泥抹面,使房屋与庭院融成一体。檐廊的木雕花形端庄雅致,即使饱经风雨,依旧不难看出当时匠人们的高超工艺。
  159户的院子比160户的要狭窄些。篱笆楼被后期加盖的新房挤在院落的西北角,如今已经无人居住。调研时只有马大娘一人在家中居住,其他人或打工或读书皆很少回来。这户的篱笆楼为钥匙头的平面形制,楼梯不像160户在靠东的一侧,而是直接倚在楼前。
  轻轻推开二楼居室那摇摇欲坠的门,室内的炉子灶台案板等都还保留着原样。另一间屋内摆放着以前的柜子桌子等以前的家具,农耕工具也堆放在这里。看着这些不难想象以前人们在篱笆楼里生活的样子。而如今,这些古篱笆楼即将被水库淹没,保护出现种种困难。
  2.风貌繁杂的移民新村——木场村
  木场移民新村位于积石峡水电站木场村移民新村位于循化县城北约4公里的河北滩。
  新村共占地398亩。共安置移民136户,479人左右,属于规模较大的移民村落。在选址上考虑到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整个新村背山而建。从微气候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是为了避大风沙及风寒的综合考虑,形成前低后高的态势。整个新村布局呈片状,队列规整。以呈“丰”字形的路网布局组织整个新村交通,一条宽为10 m左右的道路贯穿南北,东西分布的次干道宽为7米左右。道旁均种有绿植。村落的主入口位于南向,整体村落空间比较单调。新村入口处的西侧建造有篮球场和一系列的健身器材,也是村落唯一建成的公共配套,其余村落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其中亦包括了一座清真寺。
  通过调研,木场移民新村的民居皆由各户人家自己兴建,政府补贴,由此导致其民居类型五花八门,传统民居文化缺失严重。每户的宅基地平均为5分地左右。从家庭结构上来看,移民村除了少数联合家庭外,都是核心家庭。一对中年夫妻与一个或几个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夫妻年龄平均在35岁~40岁。
  (1)单体民居现状调研一:
  这是户姓马的人家,调研时家里只有夫妻两人。年轻的马先生为保安族人,妻子是撒拉族人。移民到木场新村后,家中未再分到土地,主要收入来源为打工。
  整个院落呈正方形,正房大门退后了两米,平面呈虎抱头形式。西厢房为夫妻二人的卧室,东厢房用做厨房。储藏间和厕所也设在东侧。西南角建有一处二层小楼,以月亮门与院落连接。院中未设花坛,包括正房楼梯两侧的两棵,院里共有四株绿植。
  正房窗户下方贴有蓝色瓷片,并以黑色锁边。除此以外皆为木制,前檐的木雕造型别致,工艺高超,十分繁复精美。雕刻内容除了荷花、牡丹、梅花等花卉以外,还有葡萄、石榴、玉米等果蔬,寓意四季花开,平安富贵,多子多福,寄予了主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东西厢房装饰较为简单,西厢房前檐有囍字状木雕。外侧墙体贴有瓷片,以白色为主,墙围为褐色。与正房房顶均为硬山形式。厕所为旱厕,依照撒拉族的生活习惯分上下层,下层开设小门方便清理。   (2)单体民居现状调研二:
  接受问卷调研的为这家的儿媳,姓马。调研时家中只有婆媳二人,同马先生一样未分得土地,主要收入来源为打工。
  这户民居可谓中西结合,造型独特。房屋二层采用了西式的白色护栏,体量硕大的大门则沿用了撒拉族的传统形式,繁复的砖刻和细腻的木雕组成精美的门框,下装防盗门。正房屋顶为卷棚,其余房屋皆为平屋顶。所有房屋均建在高约1米5的台地上,西侧只设杂物室一间,厕所为旱厕,设在庭院的西南角。正房为虎抱头形式,一层并未采用传统装饰,门前为花岗岩柱子。二层考虑到保温问题,用铝合金窗进行了全包处理,里面廊檐处的木雕延续了传统。
  该民居建造风格突兀,可以看出许多当地居民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对现代生活的渴望直接反映在了他们对房屋的修建上。在木场移民新村,这类型的民居并不少见。
  三、调研思考
  孟达乡南部是青海省著名的孟达自然保护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境内野生动物、药材资源品种繁多,是天然的植物王国,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以天池为中心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是省内难得的一处疗养、旅游、考察、科研圣地。大庄村紧邻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贯穿整个村落的公路又是是通往孟达天池的必经之路,同时境内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孟达清真寺。发展旅游的资本优渥,而在村内调研时,除了公路旁开设的一家小饭店以外,没有任何开发旅游的配套设施。作为循化县的贫困乡之一,当地政府未能充分理由境内的旅游资源来作为创收资本,不免叫人有些遗憾。
  大庄村内的排水系统不利,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巷道,造成巷道中间常年都有污水淤积,泥泞不堪。同时,大庄村因修建水库,即将部分迁至移民新村。而村落的原始肌理能否得到延续,人文历史会否遗失,充满地域特色的篱笆楼又将如何保护,以及当地撒拉族人的信仰习惯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当地政府还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在移民新村建设中,移民新村形式与城镇相雷同,机械的布局形式、千村一面的风貌、原有村落的文化丢失、原有肌理被破坏、新建村落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频频出现。在移民新村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更是引发了笔者的担忧和思考。
  1.移民新村建设流于形式
  木场村是2009年刚建好不久的移民新村,门口立碑介绍“文化、教育、卫生、宗教、村级活动场”一应俱全,但就笔者的走访调研来看,木场新村内除村级活动场外,并未看到其他配套的公共设施。
  2.生产方式的转变存在问题
  在移民前的老村,绝大多数的村民是有耕地的。而在木场新村的调研问卷中得知,他们移民后并未再分得土地,这就意味着原来以种地为生的村民将不得不以打工来为继生活。移民后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3.传统文化的丢失
  在移民新村建设过程中忽略了文化方面也是实现移民新村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这与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矛盾的。在木场移民新村笔者也了解到,自从移民到这里后,由于生活压力,这些撒拉族村民放弃了一部分具有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再加上村里很少组织文体活动,民族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4.新建民居风格各异,移民西村风貌不协调
  移民前老村的原始村落风貌已经遗失,只有个别新村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民居的特色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村民不在满足于过去的居住方式,而这就导致有的人家盲目追求时髦气派,使其在整个环境中格外突兀。有的人家则因经济条件有限,导致建造形式粗劣,也与新村风貌不合。
  5.移民新村肌理与城市相雷同
  这应该是很多新村都存在的问题。前文也提到了,木场新村的路网为“丰”字形,整个新村被规整的分成东西两大列,南北十几排。老村路网的枝杈相连,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融,已经在移民新村的规划中丢失。反观木场村移民前的原址,整个村落布局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依山就势,沿水而居,并通过种种自然材料譬如生土的运用及建筑营造方法,谋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协调,体现出一种人地和谐的整体空间观。而在移民新村的整体规划死板生硬,造成“不城不乡”的现状。
  四、结语
  生态移民新村的建设不应急于求成,传统村落的空间文化也不应被遗忘。笔者认为,移民新村的建设应保留传统村落的精华,如尊重自然环境、富有地域文化风情等,努力营造村落特色空间,应合理的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状况,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系统、完整的指导移民新村的建设,促进移民新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永平,段跃芳,梁福庆.水库移民生态新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6):1070
  [2]王 军.李晓丽. 青海撒拉族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适应性研究[J].南方建筑.2010,6:36
  [3]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M].中华书局,2001:99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也展现了巨大进步,具有超高层、大空间等特点的现代建筑也越来越多,建筑高度、建筑深度以及复杂度的提高大大增加了传统灭火方式的难度,由此必定对于建筑自身的自动消防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
期刊
【摘 要】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特殊经济地理部位,是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从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高度,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问题,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乡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问题;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
期刊
【摘 要】如何实现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是运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影响供热系统运行费用的因素,然后提出了改善供热系统经营管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供热系统; 运行费用; 采暖季; 补给水量; 耗煤量; 耗电费用; 耗电量; 经济运行  为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供热质量,供暖系统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供暖系统在运行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如系
期刊
【摘 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居住小区建设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开发商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给国内的规划设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居住小区建设水平的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改进居住小区建设己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验,主要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一、概况  临海市位于浙东中部沿海地区,陆域面积2203km2,境内地面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现有 1~10万m3山塘229座,完好山塘29座,完好率13%;1万m3~500m3水塘380座,完好水塘145座,完好率38%;
期刊
【摘 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集聚了建筑、计算机,以及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现代科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不仅包含了消防系统,还包含了其它的自动化工程。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能够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  【关键词】建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好坏,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工程的正常运行及效益发挥。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经济”口号,在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大规模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占地空间大,不易清理的特点,因此还可以节约天然骨料资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特点,针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渗试验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抗渗性
期刊
【摘 要】本文详细了解地震对水闸的影响,分析地震的动特性及地面运动假设。阐述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时程分析法。分析流固耦合基本理论及有限元方程。考虑动水压力的水体模拟,比较附加质量法和Housner水体模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抗震;理论;水体模拟
期刊
【摘 要】在电力、能源与化工等自动化工业控制领域中,现有技术工业控制监控系统与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通讯组网方式是:将一定数量的智能电子设备串接为一组作为一个通讯总线,然后将该通讯总线连接到通讯管理机的通讯采集端口进行该通讯总线上各智能电子设备的数据采集,这种传统通讯方式当总线因故中断后,尤其当重要监控智能电子设备的通讯中断后,对整个工业控制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旨在避免上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