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玛丽:天生扫把星,超级细菌也对她无可奈何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霉素的出现,让人类具有了对抗病菌的武器;格列卫的出现,让人类不再对癌症束手无策。如果人类没有了特效药,会不会被一种超级病毒灭绝呢?答案是不会,无论多么强的细菌和病毒,都无法灭亡人类。这和人类无法依靠化学农药灭亡任意一种昆虫是一样的道理。
  在没有现代医药的年代,有多种疾病曾经都是绝症,如伤寒、结核、狂犬病、破伤風、疟疾。死在这些病菌手中的人类,比世界大战要多得多。但是我们发现,总有一小部分人,在这些疾病或瘟疫面前,只喝开水就安然挺过去了。难道他们运气好?直到出现了伤寒玛丽事件。伤寒玛丽被证实为第一例“健康带菌者”,是医学界的名人。在伤寒玛丽出现之前,人类认为人和病菌誓不两立,水火不容。
  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佣玛丽做厨师。8月底,华伦的一个女儿最先感染了伤寒。接着,华伦夫人、两个女佣、园丁和另一个女儿相继感染。银行家找到了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医学专家索柏。索柏将调查目标锁定在厨师玛丽身上。他详细调查了玛丽此前7年的工作经历,发现7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她工作过的地点都暴发过伤寒病。
  索柏医生怀疑玛丽是伤寒传染源,在卫生部门和警察的帮助下,他取得了玛丽排泄物的样本,经过化验,证实玛丽体内存在大量的伤寒病菌。普通人和伤寒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但是伤寒病菌似乎和玛丽形成了奇妙的共生状态,伤寒不攻击玛丽,玛丽的免疫系统也不攻击伤寒。
  在伤寒玛丽之后,人类研究了健康带菌者的现象,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孤例。健康带菌者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案例体现,但是中国古代医学却以命运来解释,称这样的人为天煞孤星,也叫扫把星。天煞孤星碰谁谁死,就他自己没事。其实,天煞孤星应该是一个和伤寒玛丽一样的致命病菌健康携带者。而伤寒玛丽,就是第一个被记录史册的天煞孤星。
  基因突变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困扰,但基因的突变和多样性也让人类种群多姿多彩。在没有其他物理手段消灭残余人类的基础上,单靠某一种病菌,不管它再强大,它都不可能消灭人类整个族群。
  人类体内总共有一万亿个属于自己的细胞,但是体内还有十万亿个共生细菌,分布在全身各处,仅仅大肠中的共生细菌种类,就高达1000种以上。每一种共生菌必须待在指定的位置,一旦乱跑就会发生灾难,如大肠中的共生菌如果跑到血液中,就会繁殖为败血症,如果跑到腹腔中,就会繁殖为腹膜炎。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共生菌,曾经都是“致命细菌”,它们把人类给几乎灭族之后,所有无法和这些病菌共生的人类都死了。仅仅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就表示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史中,可能曾经被几乎灭族超过1000次。
  所以,就算真的出现了一种超级病菌,又有什么所谓呢?无非是在这个1000的基础上,再+1而已。(摘自微信公众号“紫竹张先生”)
  【素材运用】多知多懂,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曾经,病菌让我们人类“谈菌色变”。但科学告诉我们,不管一种病菌如何强大,都不可能消灭人类整个族群。能与细菌和平相处的人类经过残酷的自然淘汰后幸存下来,代代繁衍。也许,你我的祖先都曾是“天煞孤星”。
  【速用名言】
  1.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法国物理学家 约里奥·居里
  2.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德国戏剧家、诗人 布莱希特
  【适用话题】科学研究;进化;共生;辩证眼光
  (特约教师 李辉)
其他文献
那是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与儿子站在马路边等车。车一直不来,我俩无事可做,便盯着眼前的居民楼看。我有个发现,就对儿子说:“你注意观察每一家阳台摆放的植物,看有什么区别。”  我们发现这些人家,要么不摆花,要么就摆许多花。记得我养过一棵米兰,开花的时候,它的香气竟然可以从20层一直飘到楼下!这香气鼓舞了我,我于是又陆续买来茉莉、栀子、薰衣草等香气袭人的花……我每天早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花们请安。我简
期刊
逛书店,我发现了一本关于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书——《语录杜尚》,作者是朱赢椿。书的封面很炫,十分夸张。打开第一页,条纹的背景中间有一个闪着银光的大圆面,看起来像一面镜子。往下翻,我吓了一跳:一个人倒立在那里!再往下翻,我发现字也是倒立的。原来,作者故意将书设计成这样,你以为的“封面”实际是封底,你看到的“封底”,才是真正的封面。我有点生气: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去恶搞一名艺术家?把书翻转180
期刊
书痴,指极度迷恋书籍,已经到了痴心程度的读书人。书痴读书,自然与一般人不同,嗜书如命,虽颠沛流离而书不离手,虽穷困潦倒仍然不忘读书。古今中外的一些文人雅士,这方面的事例甚多。  清代阎正衡想借同乡老翁的《史记》,不许;请求到老翁家去就读,又不许。这时,他看到老翁家缺少柴火,而自家有山场产柴,便以每天送给老翁一捆柴作为读书的交换条件,终于得到允许。于是,阎正衡每天吃罢早饭,就背着柴火,带着纸笔,到老
期刊
去书店找书,会先被第一印象引出兴趣,然后随手拿起来翻几页,只要喜欢,就会掏钱买回家。回家翻阅之后,有些书会让人一口气看完,有些虽然挑战多次,却仍然无法看完整本。  有些书了解故事概要后,就不想再看了,有些書却会一看再看,把它翻得又破又旧。我的藏书量很少,很多人都对这件事难以置信。我经常写关于书籍的文章,也经营二手书店,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有一间漂亮的书房,里面放满了珍贵的书?”  其实完全
期刊
2018年3月,18岁女孩意外获得1.6万美元奖学金的故事成了微博热门话题。家境贫寒的Evoni在一家餐厅打工已有一年,每天兢兢业业,为的就是能早日赚足上大学的费用。一个周六,她和往常一样忙碌,而店里恰好迎来一位78岁老人光顾,刚做完手术还未康复的老人,点完餐后有个要求,希望Evoni能够帮忙将食物切成小块。  正值早餐高峰期,一边是客人的等待,一边是厨房的吩咐,Evoni完全有理由拒绝这本不属于
期刊
看见你之前  河水只是河水  花朵只是花朵  看见你之后  河水似乎更加明亮  花朵也仿佛越发鲜艳  你没有改变它们  你改变了我  我不忍心捉走水中的小鱼  我闻见了花中并不存在的香气  当我挨你坐着,仰脸看云  我感覺,我会飞  (摘自《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  事情》新星出版社)
期刊
昨天说,一个人管理衰老需要更好的边界感。一个朋友听了之后,跟我讲,你说的这个“边界”,其实应该比字面意思还要深一层。  这个“边界”不只是指什么该做、什么不該做,你在自己的生活里面也应该有边界。  简单说就是,干什么你就认真地、集中注意力地干,不越界地去担心、期待、回望。即使能力衰退,你的边界还是能让你在当下的事情上全力以赴,所以表现也不会太差。  不是有一个著名的禅宗故事吗?一位高僧说起自己得道
期刊
花睡在窗上  燈凝视着光  窗出神地凝视着外面的黑暗  亘古的钟声倾诉着自己百年的光阴  八脚的蜘蛛静静地匍匐在墙角思想  花依偎着灯  灯编织着光  狗蜷缩在角落编织着骨头的梦  炉上的开水壶发出不安分的鼾声  摇篮里的孩子唱着咿呀呀的成长歌  镶着花岗岩的地板等待着某个  脚永远不会踏进门槛的人  一趟承载沧桑的列车  并没有裸露内心的伤疤  但时间却用秒针算计着生命  (摘自《意林 ·绘阅读
期刊
【素材运用】金庸因身体原因不得已让好友倪匡代笔写作《天龙八部》,本就情有可原,况且若是他不说,读者也未必能察觉到。但金庸还是不惜以多年攒下的名誉为赌注,将真相和盘托出,如此他反而以赤诚之心和谦逊的姿态打动了读者,赢得赞誉。实事求是是一种选择;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最宝贵的品质。  【速用名言】  1.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国作家 三毛  2.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
期刊
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不尽相同。大多数人应该都是看剧打游戏,睡吃睡吃,考前临时抱抱佛脚……期末最后一周,把一整个学期的内容全给学一遍……但你可能永远也想象不到,那些身在名校、比你优秀的人,平时到底有多努力。  最近一个视频火了,讲述的是哈佛大学生一天的行程安排。视频中的小哥名叫约翰·费什,是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一学生。约翰紧凑的日程安排,簡直可以用一个单词形容——“Unbelievable”。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