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工作主动权。省委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新常态和市场化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全省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任务。那么,该如何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
核心是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核心是尊重计划、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权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核心是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主体。
早在1959年2月和1960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湖北逐步形成并提出了“价值法则大学校”的思想。1959年2月,针对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现象,他强调“要严格按照价值法则、等价交换来办事”。1960年5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大学校”。他强调,干部不能不懂价值法则,要求省、地市领导同志亲自抓对干部的教育,要“办好学校”,并联系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延安整风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对干部进行价值法则教育的战略意义。
毛泽东同志提出办好“价值法则大学校”,是基于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了平均主义等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他强调,“客观规律不能创造也不能违背,如果违背就要受到惩罚。”当前,省委强调办好“市场大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强调政府部门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回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改革政府职能、理顺政府流程、完善政府治理手段和方式。要体现这一要旨,办好“市场大学”必须把真正认识、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及其规律作为首要。
尊重市场经济,首先要尊重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企业家、劳动者和消费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和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主体。因此,尊重市场主体,是尊重市场经济的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者,劳动者是被动的配置对象,消费者是被动的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者,劳动者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要素,消费者则享有选择产品和服务的主权。正是基于此,省委领导多次强调,要确立和落实“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劳动者伟大”、“消费者主权”等市场经济理念。
重点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重点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高度集中、统治一切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主要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则是服务和保证市场这种作用的合理有效实现。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实现的。提升党政部门及广大干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重点是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是放开市场。要打破“政府万能”、“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将一切市场能够处理的事务及相关权利下放到市场和市场主体,严格划定并遵守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近期中央发布的足球改革方案,核心在于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减少对足球事业发展的行政干预,放开对足球的行政管制,逐步实现足球事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二是培育市场。要从直接抓经济逐步转向通过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轨道。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抓手和对象是企业、产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对象和抓手是市场。要通过政策创新培育和增加市场主体,通过环境创新培育开放、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主体强大、体系完备、机制完善的市场,逐步走上通过市场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的工作轨道。
三是监管市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政府必须发挥好对市场的监管职能。要通过科学立法和规范执法,将市场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要通过市场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将市场运行纳入信用化轨道;要通过市场规则建设,将市场纳入有序化轨道。
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是经济工作理念和方法的革命,关键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国初期,中国走向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经过大的波折,重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确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是高度吻合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沿着行政权力的部门分配和自上而下的轨迹进行。领导计划经济建设与领导革命战争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顺畅地从革命战争领导者转变为计划经济建设的领导者。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工作方法的根本性革命,而且,市场经济是不断创新的经济,长期习惯了计划经济工作方式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持续性的观念更新,很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工作方式和能力。
湖北与沿海的重要差距,就在于市场化的差距,在于领导干部市场经济工作方法的差距。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或手足无措,或消极应对,或设租寻租,或固守成规,就是这种差距的具体体现。因此,湖北领导干部要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关键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首先,要相信市场。市场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的信息、理性、视野、反馈等方面的缺陷,决定了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存在诸多相对于市场的弱项,必须从内心深处相信市场。
其次,要研究市场。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其中蕴含着大量经济规律,这些规律,仅仅靠书本学习、现场参观是难以把握的。例如,关于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提升价值链、如何打造创新链、如何建设产业集群、如何实现以资引资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方法,必须深入到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市场机制的层面去观察、思考和研究,形成实践能力。
第三,要运用市场。实践出真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除了着眼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外,还要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处理政府事务和执行政府职能。湖北一些地方将行政性国有资产整合起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对一些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实行服务外包,对一些政府公共管理事项实行市场采购,都是运用市场的有益探索。
(作者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牢牢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工作主动权。省委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关键。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新常态和市场化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全省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任务。那么,该如何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
核心是尊重市场主体地位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核心是尊重计划、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权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核心是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主体。
早在1959年2月和1960年5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湖北逐步形成并提出了“价值法则大学校”的思想。1959年2月,针对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现象,他强调“要严格按照价值法则、等价交换来办事”。1960年5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大学校”。他强调,干部不能不懂价值法则,要求省、地市领导同志亲自抓对干部的教育,要“办好学校”,并联系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延安整风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对干部进行价值法则教育的战略意义。
毛泽东同志提出办好“价值法则大学校”,是基于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出现了平均主义等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他强调,“客观规律不能创造也不能违背,如果违背就要受到惩罚。”当前,省委强调办好“市场大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强调政府部门要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回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改革政府职能、理顺政府流程、完善政府治理手段和方式。要体现这一要旨,办好“市场大学”必须把真正认识、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及其规律作为首要。
尊重市场经济,首先要尊重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企业家、劳动者和消费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和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主体。因此,尊重市场主体,是尊重市场经济的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者,劳动者是被动的配置对象,消费者是被动的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者,劳动者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要素,消费者则享有选择产品和服务的主权。正是基于此,省委领导多次强调,要确立和落实“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劳动者伟大”、“消费者主权”等市场经济理念。
重点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重点是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高度集中、统治一切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主要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则是服务和保证市场这种作用的合理有效实现。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实现的。提升党政部门及广大干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重点是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是放开市场。要打破“政府万能”、“政府包打天下”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将一切市场能够处理的事务及相关权利下放到市场和市场主体,严格划定并遵守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近期中央发布的足球改革方案,核心在于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减少对足球事业发展的行政干预,放开对足球的行政管制,逐步实现足球事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二是培育市场。要从直接抓经济逐步转向通过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轨道。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抓手和对象是企业、产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对象和抓手是市场。要通过政策创新培育和增加市场主体,通过环境创新培育开放、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主体强大、体系完备、机制完善的市场,逐步走上通过市场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的工作轨道。
三是监管市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政府必须发挥好对市场的监管职能。要通过科学立法和规范执法,将市场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要通过市场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将市场运行纳入信用化轨道;要通过市场规则建设,将市场纳入有序化轨道。
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是经济工作理念和方法的革命,关键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国初期,中国走向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经过大的波折,重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确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是高度吻合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沿着行政权力的部门分配和自上而下的轨迹进行。领导计划经济建设与领导革命战争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顺畅地从革命战争领导者转变为计划经济建设的领导者。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工作方法的根本性革命,而且,市场经济是不断创新的经济,长期习惯了计划经济工作方式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持续性的观念更新,很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工作方式和能力。
湖北与沿海的重要差距,就在于市场化的差距,在于领导干部市场经济工作方法的差距。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或手足无措,或消极应对,或设租寻租,或固守成规,就是这种差距的具体体现。因此,湖北领导干部要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能力,关键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首先,要相信市场。市场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的信息、理性、视野、反馈等方面的缺陷,决定了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存在诸多相对于市场的弱项,必须从内心深处相信市场。
其次,要研究市场。市场经济是一所大学校,其中蕴含着大量经济规律,这些规律,仅仅靠书本学习、现场参观是难以把握的。例如,关于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提升价值链、如何打造创新链、如何建设产业集群、如何实现以资引资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方法,必须深入到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市场机制的层面去观察、思考和研究,形成实践能力。
第三,要运用市场。实践出真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除了着眼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外,还要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处理政府事务和执行政府职能。湖北一些地方将行政性国有资产整合起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对一些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实行服务外包,对一些政府公共管理事项实行市场采购,都是运用市场的有益探索。
(作者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