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翔浅底万里深蓝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青海湖正展现着她的妩媚,静静地躺在地球表面。这里,烟波浩渺、蓝天白云、飞鸟与鱼一起形成世界七大湿地之一的壮观和辽阔。每到春夏交替、草长莺飞时,支撑青海湖庞大生态系统数以百万计的湟鱼,便开启了它繁衍后代的艰难远征……这奇迹般的生命循环,见证了湟鱼在前行中百折不挠的搏击,更见证了在青海人的用心守护下青海湖生态系统惊人的变化。
  用生命守护生命
  提起湟鱼,老一辈的青海人总不忘提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湟鱼救了青海人,在记忆里,湟鱼是救命鱼,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感恩鱼……正因为湟鱼在青海人的生命中遗留着救命及养育之恩,也就造就了几代青海人对湟鱼无法磨灭的感恩情结。
  而美丽的青海湖也正因为有了湟鱼的守护而生机盎然,蓬勃灵动。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亚洲重要的鸟类繁殖地和迁徙中继站。湟鱼占到整个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以上,同时还担负着环湖生态链中的最核心环节:鱼吃湖中藻类净化水质,鱼鸥、鸬鹚等鸟类以捕食湟鱼为生;而这些鸟类又是狼、狐狸等野兽的口中美味。如果没有了湟鱼这个基本环节,可以说环湖生物链也就不存在了,青海湖这颗高原明珠就会黯淡无光,甚至可能成为死湖。
  6月的青海湖已是波光潋影,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十几度的凛冽严寒已经过去,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已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水量也开始增加。
  启程的时刻终于到了!密密匝匝的湟鱼争先恐后地摇摆着尾巴,成群地在湖口集结,准备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继的产卵圣地进发。
  但并不是每一条湟鱼都能进行这样的旅行,只有体重在150克以上的湟鱼才具有洄游繁殖的能力,而在食物稀少的青海湖,要长到这个重量大约需要4年时间。
  第一道难关就是水流。湟鱼在青海湖里熬过了饥寒交迫的漫长冬季后,洄游到入湖河道繁衍后代,在整个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它们会饿着肚子,几乎不吃东西。如果水流太快,就会把它们冲下去,所以它们往往是一边前进,一边后退,有时可能前进五公里,又被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倒退两公里。如果遇上下大雨,水流湍急,上涨的河水会把湟鱼几天来的努力都清零。策旺塔信是当地一名湟鱼保护志愿者,对湟鱼洄游整个过程了如指掌,据他说湟鱼逆流而上最远的目的地在上百公里以外,得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平均每天能洄游不到两公里。然而它们精疲力竭地到达目的地,繁衍生息也并不一定像意料中的那样开始,因为即使是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过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的落差。
  湟鱼能够跳跃的高度是其体长的3-5倍,也就是大约1米左右。很多鱼儿的个头小,力量不够,这个高度可能是它们翻不过去的坎,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接下来它们的每一次空中飞跃都好似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挑战。如果说它们逆流而上和飞越落差是可以看得见的难度,那么河水断流则是一道看不见的鬼门关。因为河水一旦断流,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湟鱼就有可能会搁浅,最终窒息而死。但很快又有大批湟鱼会前仆后继,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理想的产卵地,开始产卵。小湟鱼在淡水中安全出生,待到七八月份时会慢慢游回青海湖,在湖中长大。等到它们成年,也会像祖辈们一样溯流洄游重返故乡,承担起繁育子嗣的任务,直至完成生命的循环。


  鱼翔浅底万里深蓝
  每年的产卵洄游都是青海湖补充新生的资源,特殊的繁殖方式加上缓慢的生长速度,使得湟鱼数量一旦减少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有资料显示,从1958年到上世纪90年代,是青海湖流域生产最频繁、也是人类向青海湖索取最多的时期。开荒种田、乱砍滥伐,致使青海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湖畔草场减少了62万亩,草场退化达110多万亩,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达到了756平方公里。植被被破坏后,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河流水量大量减少,造成湟鱼产卵场地大面积缩减,生存环境岌岌可危。2000年,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仅剩数千吨,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1994年青海省首次在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政策;2003年,湟鱼被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第一批名录》;2004年,湟鱼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在封湖育鱼措施实施的同时,为了给湟鱼提供更多更广的繁殖渠道,湟鱼资源量得到了显著恢复。经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监测,到2014年年底,青海湖湟鱼资源量达到4.5万吨,比2013年增加近6000吨,是近年来湟鱼资源量增长最快的一年。
  不仅如此,湟鱼洄游产卵形成的生态景观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成为青海省旅游品牌之一,正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近几年,当地政府利用湟鱼产卵主要河道,积极尝试举办观鱼放生节,并将其纳入到环青海湖观鸟、祭湖等十大节庆活动当中着力打造,适时推出生态观鱼、观鸟等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湟鱼洄游生命之旅,引导游客能够体验到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青海湖,让更多人感受到青海湖畔鱼鸟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力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生态之旅。
  有游客这样说,来青海湖旅游有幸看到湟鱼洄游景观,才真正体会到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重量。看鱼翔浅底,万里深蓝,值得!
  不改初心征途如虹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一路的逆流而上,道阻且长,湟鱼为了繁殖后代,历经千难万险也纵死不辞。湟鱼尚且如此,人不该比鱼更坚强些吗?阳光下的布哈河妩媚动人,俯看这些刚劲的玄色行者,思绪万千……
  李本栋自小就在青海湖畔长大,对圣湖非常有感情。为了治理湿地,他筹资了将近20万元,当时家里的家畜卖得差不多了。在他家里,有一间专门用来堆放垃圾的仓库。这些触目惊心的垃圾都是他和家人,还有志愿者一起从湖畔捡来的。
  2010年,“青海湖湟鱼巡护队”成立了,这支队伍协助当地渔政部门,制止湟鱼的非法捕捞、收缴渔网,李本栋也参加了巡护队。在他的手机里,有很多巡湖时的照片。冬天,湖面上冻后,他就和志愿者一起制止非法捕捞、收缴渔网。“湟鱼巡护队”里的志愿者,都是自愿加入进来的。他们说,以前居住在湖边的人们并没有要保护青海湖、保护湟鱼、捡拾垃圾的意识。可现在,环湖地区一两百个村子都在“湟鱼巡护队”的带动下参与了进来。据了解,长期参与巡护湟鱼的志愿者大约有400多人,在盗捕高峰期,主动参与巡护的牧民达上千人。他们会利用各自的影响力,把湟鱼保护和环保理念传递出去。
  环保志愿队伍壮大后,计划也就多了起来,要做的事情也就更多,李本栋感慨道:以前自己一个人起早贪黑的干,现在大家都来帮他,就更有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再苦再累都值得。他说他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最好是传统和科学结合起来。
  远居西北内陆的青海是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座“中华水塔”,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着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作为守护着这块净土的青海人,我们在寂寞、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赓续传承,甘愿奉献青春、奉献子孙,甘于牺牲发展速度、牺牲GDP也绝不牺牲生态、牺牲环境,我们用自己的“不经济”来换取全局的“更经济”。正如逆河洄流的湟鱼一般:“不怕牺牲、不辱使命,虽千难万险纵死不辞”,这不正是千百万高原人的精神底色吗?
  青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于无声处,闪烁着耀眼的精神之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
地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失去亲人、身体伤残、财产损失、失去家园等。作为恶性应激源对人类产生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引发心理应激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激越、紧张恐惧、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按照这一要求,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从探索基层组织管理模式,建设好服务平台,完善服务网络,突出服务重点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个阵地,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会上提出的“四个转变”,是贯彻中央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根本思路。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和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是“四个转变”的落脚点。聚焦四个转变,推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是实现保护生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良性循环的青海绿色崛起之路。  一、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是“四个转变”的落脚点  首先,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体
8月24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好、宣传好
<正>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60年代以来,先后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情报机构,以加强对国家情报体系的组织领导和
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发酵产胞外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以无菌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指标,探讨了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液抑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教师的好与差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期刊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历史命题,博大精深、催人奋进,需要我们长期学习践行。讲话提出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整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展现为腰部疼痛,腰椎侧弯,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等。我科采用调整生理曲度,药熨和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