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野生大豆种子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来源于不同生境的野生大豆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不同生境野生大豆种子之间在形态、结构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表明种子微形态特征形成受品种所处环境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生境;野生大豆;种子;扫描电镜
  中图分类号:Q944.42 文献标识码:A
  1 材料和方法
  对张家口地区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对有代表性地点的种子单株收获,并在张家口市不同县区田间同一条件下种植保存,在此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育良好的种子用于电镜观察。
  将成熟的种子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记录并描述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百粒重等。
  选取成熟的种子用酒精清洗,分别黏于扫描电镜样品台的导电胶上,在SBC-12型离子溅射仪中喷金2min后直接在KYKY-2800扫描电镜下观察并分别在50×、300×、500×和1000×下进行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大豆种子外观形态
  无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盐碱地的野生大豆种子的形状都是椭圆,百粒重相差不大,不同生境种子的长、宽差异不是很大。
  2.2 不同生境野生大豆种子的扫描电镜比较
  2.2.1 种皮的比较
  无盐碱环境下野生大豆的种子种皮初级雕纹都为纵条状网纹纹饰。呈蜂巢状,种皮表面残留片状附着物,网眼稍有凹陷,网壁隆起不是很明显,多数具有不很凸起的网脊,网眼大小不均,由不规则四边形或五边形组成,多数呈长条状,种皮上的发芽孔不是很明显较浅。
  中度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种皮初级雕纹为近圆状网状纹饰,种皮表面残留片状附着物,颜色较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网眼凹陷较浅。背面网眼大小不很规则,种皮上的发芽孔较明显较深。
  重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种皮初级雕纹为长条和近圆状以及近椭圆状网纹纹饰。种皮表面残留片状附着物,呈蜂窝状,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网胞异形,网壁较宽,网壁隆起很明显,各网胞网脊连接处为下凹明显沟槽,界限清晰,种皮上的发芽孔很明显很深。
  3种环境下种皮的表面结构都呈网状纹理蜂窝状,种皮表面残留片状附着物,种皮颜色深度为中度盐碱>重盐碱>无盐碱,其中网格不均匀,网胞明显,网眼均凹陷,网脊突出,凹陷程度为重盐碱>无盐碱>中度盐碱:无盐碱野生大豆种子网眼较大,由纵向长条状不规则的4边形或5边形组成,中度盐碱及重盐碱的网眼较无盐碱小,且2者网眼的大小相近、形状相似,且由近规则的5边形或6边形组成,中度盐碱表面比较平滑。种皮表面上的发芽孔明顯程度为重盐碱>无盐碱>中度盐碱。
  2.2.2 种脐的比较
  无盐碱环境下野生大豆的种子种脐相比之下最小,纹理脑状,不具有一定的规则性,从整体看出比较整齐,种脐表面有裂缝,有片状不规则的附着物,种脐颜色较深;中度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种脐比较大,纹理也呈脑状,没有方向性,排列不规则,从整体观察更是杂乱无章,种脐表面有裂缝,有片状不规则的附着物,但种脐颜色很深;重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种脐大小介于上述2者之间,纹理也呈脑状,纹理不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排列不整齐,种脐表面有裂缝,有片状不规则的附着物,种脐颜色较浅。
  3种环境下种脐大小为中度盐碱>重盐碱>无盐碱,种脐表面结构都呈脑状,不同环境下种脐不具有方向性与规则性,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种脐表面都有裂缝,有片状不规则的附着物,种脐的颜色深度为中度盐碱>无盐碱>重盐碱。
  2.2.3 脐冠的比较
  无盐碱环境下野生大豆的种子脐冠大小没有超过种脐脐线,形状近半圆状,呈竖条状的条纹,条纹较疏稀,没有一定的规则性,纹理纵向延伸,纹与纹之间的距离不等,较宽,由纵向长条状的不规则的多边形组成为宽带状,有的纹隆起,有的不明显,分布不均匀,脐冠的颜色较浅;中度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种冠大小超过了种脐脐线,形状呈凹凸不平的山峰状,也呈竖条状纹饰,条纹之间分布较密但是不均匀,整体排列没有规则性但多数纵向排列,纹与纹之间的距离较窄,纵向长条状的不规则的组成为窄带状,条纹隆起多数比较明显,少数不是很明显,脐冠的颜色很深;重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种子脐冠大小没有超过种脐脐线,形状近长方形,呈纵向条纹的宽带状,条纹分布比较散不够紧密,有的纹理隆起很明显,少数不是很明显,多数条纹呈纵向条状,纹与纹之间连接多数为宽带状,少数为窄带状,分布不具有规则性,脐冠的颜色较深。
  3种环境下脐冠表面结构纹理都是条状,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做纵向排列但是没有规则性,纹与纹之间的距离宽窄不一,中度盐碱的纹隆起比较明显,而无盐碱与中度盐碱的纹隆起有的很明显,有的较明显,有的不明显,中度盐碱环境下条纹分布较密,而无盐碱与重盐碱环境下条纹分布比较疏稀,3种环境下脐冠的颜色为中度盐碱>重盐碱>无盐碱。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生境野生大豆种皮超显微特征,发现随着生境地盐度的增加,种皮纹饰网孔变密、变小,网孔内壁细胞纹理也变的致密。这表明,种子亚显微形态和其生长环境有一定关系,上述结构特征有可能影响种子吸水及透气性,而影响到种子萌发。而种脐与脐冠的颜色及它们的致密度是否受到盐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加工番茄南繁育种工作经验,从前期准备工作、播种育苗、整地起垄铺膜、栽苗定植、田间管理、杂交授粉、种子收获等方面对加工番茄南繁育种技术进行探讨,为加工番茄南繁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加工番茄;海南南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06  海南是我国的最佳南繁地点,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偏高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在高校实验课堂教学中得到初步应用。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相关实验课堂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建模,构建虚拟仪器和场景,使用户在虚拟场景进行仿真实验学习和操作。基于虚拟现
摘 要: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对做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我国农产品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53  1 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发展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对农产品安全的检测,随着社会不断
摘 要:“农超对接”革新了农产品流通方式,对我国农产品供應链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但是,“农超对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  关键词:农超对接;物联网;农产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16  1 “农超对接”的实践价值  对接中超市实时监控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基地积极沟通,给对接产区的农产品
摘 要: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病害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的水产养殖存在发病复杂、种类较多和爆发性流行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种类超过负载最大能力、病害诊断有待提高等因素引起的,提出了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
摘 要:文中主要介绍了一款中学数学建模的创新共享平台,一个专门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交际学习平台。首先从读者的角度介绍平台的设计理念,并从理论和实例的角度向中学生介绍该共享平台,主要以互联网 网站 数学建模的形式进行。该平台的设计适合中学生的操作,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数学建模、学习、交流和休闲,使用者可在该平台上自由选择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并可与朋友交流。  关键词:数学建模;互联网
摘 要:随着矿山持续开采,粤北地区矿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经常导致该地区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韶关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及概况、简述了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并据此提出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03  引言  土壤重金属主要
(杭州中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9)  摘 要: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均居住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能,而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对园林工程重视程度的加强,园林工程施工愈加明晰化。本文就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期望能为我国城市园林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园林工程;城市建设;细节
摘 要:本研究以枝棉3号(耐盐对照品种)、苏棉22(不耐盐品种)等多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昼夜温度为(30±4)℃/(20±4)℃的春秋季节,采用穴盘基质培育棉苗,在棉苗2叶平展期(或称2叶1心期),用0%、1%、1.5%、2%、2.5%、3%的盐浓度溶液胁迫棉苗,在施盐3d、5d、7d后分别分级别调查棉苗子叶受害情况,计算其子叶受害指数,用于评价棉花品种苗期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苗2叶期
摘 要:本试验从实施不同适期和不同喷药次数研究了小麦中后期喷施杀虫剂 杀菌剂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的防效和产量形成的主要要素千粒重的变化对比,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抽穗10%~20%连续施药2次效果最好,达到91.7%。抽穗60%以后防治效果开始下降,扬花灌浆期防效下降到最低。小麦白粉病防治在连续防治2次效果好于防治1次,效果最好的为抽穗10%~20%连续防治2次,